1. 如何确定所研究的疾病是单基因病?
确认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 参考OMIM(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数据库,根据疾病的表型或者临床症状等确定是否属于OMIM收录的单基因病。
OMIM除了简略描述各种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外,还提供已知相关致病基因的连锁关系、染色体定位、组成结构和功能、动物模型等资料,并附有经缜密筛选的相关参考文献。
网址为:http://www.ncbi.nlm.nih.gov/sites/entrez?db=omim
2) 绘制疾病的遗传系谱图,通过系谱图分析其遗传方式来判断是否属于孟德尔遗传病。
系谱分析法是研究人类遗传规律的重要方法。在临床上,常用系谱分析法来判断某种疾病的遗传方式。系谱图就是从先证者(proband)(家系中第一个被医生确诊的某遗传病的患者,或者具有某种性状的成员)入手,追溯调查其所有家庭成员的数目、亲属关系、某种遗传病(或性状)的分布等资料,按照一定格式绘制而成的图解。
2. 基于NGS的研究方法与传统研究方法相比有哪些优势?
3. 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研究单基因病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该如何设计非编码区域变异导致的单基因病研究方案?
1) 首先,外显子测序的重心是编码区域,而此思路已被证明是寻找单基因疾病致病突变位点的有效方法(如定位克隆)。其次,所有已知的孟德尔疾病的致病基因都是打乱了的蛋白编码序列,文献报道有85%的致病基因位于外显子区域。而在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区的突变只对表型有轻微影响,或者没有影响。外显子组是一个高度浓缩有强效突变位点的区域,因此,我们可以将单基因疾病致病基因研究重心放在外显子区域。
2009年8月16日Nature在线发表了第一篇基于外显子测序技术的方法学文章,首次证明了外显子测序技术研究单基因病的可行性,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已有十余篇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研究单基因病的文章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上。这些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表明,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是发现单基因病致病基因的捷径。
2) 对于突变位点位于非外显子区域的单基因病,可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来寻找致病基因。
4. 分析完成后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数据和实验报告?
包括项目完成报告,说明项目完成情况;测序过程中产生的序列文件*.fq 和相关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文件。
数据主要包括:根据优先级给出候选基因列表;检测到的SNP、InDel和SV(仅限全基因组重测序);所有检测到的SNP/InDel注释;所有样本的原始数据及处理过程数据。
数据将上传至 FTP 服务器供合作伙伴下载;因网络等原因无法顺利下载的用户,可提供 DVD或移动硬盘传输。
5. 影响单基因病分析的因素有哪些?
实际在单基因病的分析中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例外情况。下面是有关的一些因素,不详细介绍:
1) 不完全显性遗传
2) 外显率与表现度
3) 基因的多效性与遗传异质性
4) 遗传早现与延迟显性
5) 不规则显性遗传
6) 共显性遗传
7) 从性遗传与限性遗传
8) 遗传印记
9) X染色体失活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