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潜水多年,并获益匪浅,把自己的一点经历贡献出来,希望对大家的飞跃有帮助。
2006年5-8月,经过艰难而漫长的竞争,我获得CIMMYT和美国康奈尔大学联合招聘的博士后位置,2006年10月正式加入CIMMYT从事玉米的抗旱研究。这也是多年来,在中国本土取得博士学位,没有海外经历的中国人成功竟聘CIMMYT博士后的个案。这里,我把自己的一切体会或者经验写出来,希望对大家以后在国际机构中求职有所帮助。
CIMMYT招聘的一般程序:
CIMMYT是知名的国际农业研究机构,隶属CGIAR(国际农业磋商小组),因为其知名度和良好的福利待遇,招聘博士后的流程非常严格,竞争也相当激烈,一个博士后位置通常有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几十到上百人竞争。其一般程序是,在CIMMYT网站和其它相关专业网站发布招聘信息后,CIMMYT会成立一个由五人组成的招聘小组,首先对收到的简历进行筛选打分,如果应聘的人特别多,委员会主席(一般是招聘课题组的负责人)也会先进行初筛提供一个20人左右的大名单,然后发给其他委员进行评分,综合评分最高的5个人会进入电话面试。电话面试一般半个到一个小时,委员会成员在线提问题,根据回答情况,委员会再打分,如果觉得电话面试了解不够,委员会还会委托熟悉的来自应聘者国家的科学家进行补充面试,最后确定1-2名侯选人进行面试。面试由CIMMYT负责所有费用,但非常残酷,一般会持续2-3天,首先由侯选人做一个1个小时左右的报告,大家随意提问,结束后委员会成员与侯选人单独开会2小时,对侯选人狂哄乱炸,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结束后,面试者会分别与多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进行半个到一个小时的会谈,这个要持续一天多,然后与所长、副所长和人事部门负责人面谈;最后委员会根据反馈的信息再进行1-2个小时的补充面谈,最后讨论是否录取,如果录取则由所长先口头通知结果,随后会有书面的正式通知。在面试几天中,所有时间都是有人陪着的,早、中、晚吃饭时间都有不同的课题组陪着你,招聘的课题组负责人还会正式宴请你一顿。面试结束后,还会安排一天的参观旅游时间,即使你没有通过,也不会觉得太遗憾。
CIMMYT招聘博士后考核的主要指标:
在应聘之前,我对考核的指标是一无所知,在来了之后,这里又在招聘一个分子育种的博士后,据说收到的简历超过100份,于是了解了一下招聘的考核指标,总的说来分为五个方面:
1) 申请信(Cover letter)。这个其实很重要,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申请信就是你给招聘者的自荐信,表明你为什么要申请这个位置,而且是最适合的申请者。在这里可以有许多感性的东西,可以表达自己强烈的愿望。这个如果写的好,首先可以吸引评审人的眼光,从而弥补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但我发现很多人的申请就是简单的几句话,甚至有的人没有。记得我在申请信里提了四点,1)表达了对CIMMYT的仰慕之请,当然有拍马屁之嫌,比如用了这样的句子“In my mind, CIMMY is a leading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maize improvement in the world.”2)研究的课题如何重要,不但对世界重要,对中国也重要;3)自己所在的单位或者课题组在中国如何重要,取得了什么成绩;4)自己从事的与课题相关的工作,以及对课题的理解。
2) 简历。作为申请博士后的简历,我想肯定不需要和本科生求职的简历那样花哨,比较注重内容,重要的当然是从事的课题研究,包括博士论文的摘要,发表的文章,包括会议摘要,获得的奖项,承担的课题,熟悉的技术分析方法,参加的专业会议或培训等都一一列出来,英文文章或者代表作最好都附上全文。我把所有发表英文文章的复印件和中文文章的英文摘要都附上了,最后的简历有好几十页,面试的时候我复印了几本,一个评委给了一本。这里有个小技巧要注意的是,和国内不同,在简历里不必写明出生年月和婚姻状况,在外国人眼里这个属于隐私,你不提供,他们一般也会问。但你提供了,有时候会加分,有时候会减分,比如年龄太大,小孩太多(这里小孩配偶都是要提供相应福利的)等就会影响最后录取。以前我也不知道这个,还是一个在美国工作多年的中国人在补充面试我的时候给我的建议。
3) 研究的背景。毕业的学校和导师的影响力。如果导师很强,学校名气很大,当然很好,但如果不是建议加一些介绍,尤其列出一些代表性的成果,或许有帮助。
4) 国际研究的经历。这个主要考核你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on skill,因为国际机构除了你自己做研究之外,更强调协作,每个课题都是国际合作项目,需要很多单位和个人协作完成,比如我承担的课题就有7个国家国家的几十个科学家同时参与,而CIMMYT通常作为承担单位更多时候需要的协调能力,如果你有国际研究经历会给你很多加分。但对大多数中国申请人来说这是一个劣势,所以你要尽力表明你的Communication skill很强。
5) 研究的兴趣。你申请这个位置的目的是什么,是一定要明确表明的问题。你为什么要申请这个位置,如果你有机会电话面试或者面试的话,是一定要问你的问题。 国际机构招博士后,不同于美国或者其他公立大学,主要由招聘的导师说了算,考核的也主要是文章。这里博士后除了工资之外,还匹配了许多其他福利待遇,比如住房,医疗保险,家庭成员相关福利(小孩读书、医疗等所有费用全包),交通工具(提供汽车,包括维修,汽油等)等等。因此,这里博士后的招聘采取了比较严格和正规的方式,同时这里招聘博士后主要是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因为这也是国际机构的主要职责之一。因此这里的博士后是按正式雇员的招聘程序进行,先由招聘委员会综合评定,然后由所长签字同意。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如果在国际结构中有一段工作经历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为帮助更多的中国科学家,尤其是年轻的科学家将来有更多的机会到诸如CGIAR系统的国际机构中寻找工作机会,我就自己的经历谈点感想,成功的竟聘,我认为包含了以下几个要素:
1. 充分了解信息
国际机构中的招聘信息都是公开的,而且一般都会提前在自己的网站和其它专业媒体公布信息,所以中国科学家尤其是面临找工作的研究生除了广泛关注国内的就业信息之外,还应该广泛的关注国际方面的就业信息,经常登陆这些网站,查找有用信息;同时也可以和国内外已经工作或有类似经历的师兄、姐或老师建立广泛的联系,请他们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扩展自己的就业渠道。我当时也是从一个老师那里了解到这则招聘信息的,我一看觉得和自己比较对口,然后就去网站进一步了解情况,最后决定应聘。
2. 自信
在掌握了信息之后,看到合适的或基本合适的位置就应该广泛的去投简历,去尝试。中国科学家和研究生一般都具备扎实的基础,吃苦耐劳的品格,其实在国际人才市场是很有竞争力的,尤其从掌握的知识层面来讲,所以这点上应该充分自信,一方面要大胆的去竞争,同时一旦决定去竞争了就应该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并尽一切努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体现出来。
3. 善于和敢于交流
国际机构招聘不同于一般单位,其过程繁杂,极其正规。注重对侯选人的全面考察,尤其是交流和沟通能力(所谓communication skill)。如果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强,可以弥补你其他方面的不足。而对于中国应聘者而言,这是个劣势。一方面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尽管不同人水平不一样,但对于没有出国留学经历的人来说,其交流肯定不如母语来得便利,尤其是电话交流的时候。而同时中国人,一般比较内敛,不敢于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应聘过程中,要克服这些缺点,主动但不过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用简单的词。在交流过程中,不要惧怕自己英语说得不好,对于母语是英语的人而言,你只要说出几个关键词,他们就很容易理解你的意思;同时不要说的太多,尤其对于科学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千万不要不懂装懂。现在回想其我当初的电话面试,现在感觉几乎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句子。也说了很多Sorry。敢于和善于交流还体现在,要敢于和善于提问题,在面试不管是电话还是面对面的面试,最后总要留点时间给你提问题,从你提问题的水平,面试者可以进一步了解你个人的能力。比如你能针对要从事的课题提一些深入的问题,招聘委员会会认为你项目有很深入的了解等。
4. 扎实的工作基础
当然对于一个成功的竟聘者,其具体从事的工作和工作的业绩是最重要的,只有哪些有充分准备,拥有扎实的基础,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的侯选人才首先会进入招聘单位的视线。通常一个位置,会有几十到上百人来竟聘,不可能每个人都会获得面试机会,筛选者肯定是根据你的简历进行初步挑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苦练内功。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5. 广阔的知识面
我们做专业研究,眼睛不能只盯着自己的领域,应该有广阔的兴趣和知识面。这不但对国际应聘有作用,对我们将来从事的任何工作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而这一点在国际机构中尤其注重。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科学家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个知识面,是指自己研究领域所涉及到的广度和深度。记得我面试的时候,所长和我面谈的时候,就问了2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另外一个就是,随手一指窗外的一片玉米,让我估计它的单产。前面就看你平时的了解了,但对于从事玉米研究的人来说应该不是问题;后面这个问题其实很考人,它在书本里不可能找到答案也没有标准答案。你能正确回答的基础是:对世界的玉米单产水平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中国的单产和田间实际种植条件有了解,然后你能很快对所看到的种植情况和所种品种的水平做出评估并和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进行比较,最后做出判断。因为对这方面情况平常有了解,所以最后的回答还是比较轻松的,最后与所长的整个面试就围绕科学家应该如何做科学展开,本来只安排了半个小时,后来竟聊了45分钟。
6.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做任何事情,都逃不出与不同人打交道。在国际机构更是如此。对应聘者人际关系的考量也是招聘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他们可以间接从你的推荐信中了解你为人处事的情况,这就要求你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拥有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网,尤其是不能和自己的导师和领导或同事有明显的冲突,我想在任何单位和地方工作这也是基本要求。只要你找工作,就需要推荐,而你的领导和导师的推荐往往是最有力的。后来我得知与我竞争同一个位置的,有一个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多年,他的知识水平,发表文章档次都比我高许多,在初试中据说他排第一,但后来他导师给他的推荐信有些负面的评价,最后委员会决定不考虑他,从而给了我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你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了解,因为到最后面试的时候,会全天候有人陪着你,你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在这种压力下,大部分都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平常有好的作风。同时在你面试之前,会有许多次E-Mail的联系,其中也能反应出来某些品格。我发现,有些同学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写信,或E-mail,比如,有人写E-mail是没有称呼和落款;有人是没有题目的;有人是收到E-mail不知道回复或不知道如何回复,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应该考虑到的细节问题。
更多信息和交流参考:http://blog.sina.com.cn/u/1253988497
编辑:蓝色幻想
作者: csnp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