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博后期间的老板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3-22 09:05 文章来源: 丁香园 - 飘洋过海
关键词: 选择 博士后 导师 点击次数:

中国学生博后期间的导师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绝对的牛人。

这类导师经费充足,实验队伍庞大,一个实验室每年在CNS发表多篇文章,JCI、PNAS仅仅是保底的选择,如果想在科研上有所作为进入这样的实验室是最佳的选择,也是将来能在美国找到faculty位置的强大后备军。但是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科研背景和强有力的推荐人很难进入这些牛导师的视野。

第二类:自己轻松,手下的人也轻松。

这类导师一般是美国人,注意享受生活,科研是一个乐趣,他们一般思路开阔、知识渊博,对下面的人指导也很得力,但是就是科研进度慢,在这样的实验室工作可能两三年才能出一篇JBC、PNAS级别的第一作者文章。如果准备将来回国工作的话,这样的实验室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类:宽以待己,严于律人。

这类导师多为取得终身教授职位的中国人,自己反正熬出了头,手头也有一两个RO1课题,然后就是天天不看文章,主要工作就是盯着下面的人瞎忙活,文章也是多年才能熬出一篇。最不推荐去这样的实验室。在这里的博后将来要么就是终身在实验室做技术员,要么就是在一些小公司换来换去,当然回国的话多数也可以骗一个教授副教授当一当的。

第四类:严于律己和下面的人。

这类导师多为没取得终身职位的助理教授,每天疯狂的工作,下面的人也没日没夜的工作,文章一般出得很快。在这样的实验室工作是具有挑战性的,干得好可以和导师共同取得比较辉煌的成绩。但是选择这样的导师也需要冒险精神,因为如果导师实力不够强的话,两三年没有申请到课题就有可能需要走人了。

在没有来美国之前,当时申请博后的要求就是只要对方导师有offer就可以接受,但是真正做了几年博后以后才认识到导师及实验室在以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无论你自身优不优秀,培养你的土壤一开始就决定了你一生的发展道路。建议每一位正在申请博后的战友,在向导师提交申请之前,多查一查他发表的第一作者的和通讯作者的文章,尽量找到一个有前途的实验室,也不枉自己到美国奋斗一场。


编辑:bluelove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yuxiazhang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