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英院长:借鉴先进经验 调整医疗结构

作者:   2012-12-08
字体大小:

黄国英院长接受丁香园专访
黄国英院长接受丁香园专访

黄国英 男,1984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学系,199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曾赴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1993年)和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进修和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1998年)。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复旦大学儿科研究所所长,上海医学院儿科系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心血管学组副组长,中国儿科医师学会副会长,中国超声医师协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心血管学组组长,上海医学会超声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

编者按:目前儿科医生荒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有报道称儿科医生荒已经从二级医院向三甲医院大面积蔓延。为了更多人认识到儿科医生荒现象,并探讨其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丁香园通讯员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教授进行了专访。

丁香园:黄院长,您好,近年来儿童看病难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百姓反映强烈。与此同时,儿科医生荒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您是怎样看待这个现象的?

黄国英教授:首先很荣幸接受丁香园的采访。儿科医生荒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长期以来我国儿童配备的儿科医生一直不足。近年来随着患者需求增多,全国儿科医患比的矛盾更显严重,尤其是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相比较。美国每千名儿童配备1.45个儿科医生,而我国每千名儿童只有0.26个儿科医生,仅达到美国的六分之一。

过去,赤脚医生为解救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教发展,赤脚医生逐渐被被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取代。然而,长期以来未能建立完备的正规医师培训制度。

丁香园:您认为儿科医生荒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国英教授:一方面,儿科医生荒体现在综合医院的儿科,当然某种程度上儿童专科医院的配置相对其服务人群也是不足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儿科医生荒在一些地区主要表现为结构上的不合理。就上海而言,大型儿童专科医院门庭若市,综合医院、社区医院的儿科却是门可罗雀。这和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以及医疗保障体系都有一定关系。

丁香园:综合医院、社区医院不在少数,为什么儿童就医还是优先选择儿童专科医院呢?

黄国英教授:这里面有很多原因。第一,社区医院的服务质量无法让家长们放心,这既与医师培训制度的缺乏有关,也有社区医院长期不重视儿科的因素。第二,社区医院看不好的病,还是要自己到上级医院求治,缺乏合理的转诊体系,来回奔波折腾人。第三,儿童专科医院的检查以及治疗设施是专为儿童配备的,相比而言综合医院的儿科针对性就差得多了。第四,家长们的就医习惯使然,大家普遍认为儿童就医就该去儿童专科医院。第五,社区医院的收费和儿童专科医院差不多,价格起不到分流病人的作用。以美国为例,他们有严格的转诊体系,不能随意转诊到上级医院,除非挂急诊号,并支付高额费用。

综上因素,大批的儿童病人潮水般涌向专科医院,以致儿科医生越发捉襟见肘。放眼国内,医患比矛盾严重,儿科医生短缺并非孤例,体现在三级儿童专科医院更加突出。

丁香园:之前您提到了医疗结构的不合理,那么结构上应该如何调整呢?

黄国英教授:结构上的调整的确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着眼的问题。目前三级医院已经人满为患,难道说仅仅是培养更多的儿科医生投入三级医院,任由结构上的不合理继续存在下去吗?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国外的医疗结构。

举个例子来说,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规模与我院接近,他们有400~500张床位,本部加上31个社区诊所的年门急诊量约100万人次,其中本部仅占20%~30%,服务模式更加合理。而我院的年门急诊量约200万人次,社区诊所分流极其有限。我们这种模式下投入更多的医生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可以算笔账,我院医生300余人,职工总数1000余人,而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生600余人,职工总数10000余人,他们的护士和辅助人员要远远多于我院。

的确,儿科医生很辛苦,很紧缺。但并不是单单增加医院儿科医师的编制规模就能解决问题。我认为,就业分配、人员培训等管理体制的改变更加重要。三甲儿童专科医院医院应该和其他三甲医院一样,着重解决疑难杂症、专科病,而不是常见病、多发病,那些病情稳定、诊断明确的患儿应当遵从就近就医的原则。当然,这需要政府体系的建设,需要社会氛围的引导,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丁香园:说到新晋医生的培养,上海已经实施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那么,规培的方向是针对儿科专科化,还是面向基层社区?

黄国英教授:儿科专科化建设一定要分成两个层面来看。如果把儿科作为一个学科,儿科医生的培养当然是专科化培养。但是儿科还分亚专科,例如心脏科、神经科、呼吸科、内分泌科、血液科等三级学科。儿科专科医生的培养是面向全社会的,今后可以成为儿童专科医院的全科医生,或者到综合医院、社区医院的儿科去;而亚专科的培养就更加深层次了,完成专科培养之后可以继续亚专科深造,这些医生今后就留在三级医院。应该说,规培是不错的制度,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必备的环节。

丁香园:那么,上海的规培实行得顺利吗?现在的问题在哪里?

黄国英教授:现在不是全国一盘棋,各地有各自的规培标准。按照上海的设想,相当一部分规培人员,比如说三分之一,要分流到社区以及其他医院。这个设想非常好,是真正为社会培养医生,但是离开了其他省市的跟进,结果就会受到很大的挑战。例如,浙江、江苏的规培是把人招进医院再培养,这为本院培养,而不是为社会培养。我们希望三分之一的医生分流到社区,可是不愿意去社区的人仍然可以到其他省市就业,分流的初衷就无法实现了。当然,基层医院的建设也很重要,怎样改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才能吸引住一批人,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全社会配合起来,步调一致,规培才能真正达到为社会培养医师人才的目的。

丁香园:今年是上海实行规培以来的第三年,那么第一届规培人员目前的情况如何?

黄国英教授:每个医院都处于发展时期,就医人数节节攀升,这种情况下医院的医生配置必须随之增加。据我了解,每个医院的医生都很紧缺,目前培养的医生尚无法满足三级医院的需求,根本没有多余的人分流到基层去。另外之前也提到,不愿意去社区的人还可以可以到其他省市就业,避免分流到社区。但是坚持实行规培还是有效的,至少现在医学生不是一毕业就能成为专科医生,而是要到各个科室轮转三年,夯实基础、熟练技能,这对于成为合格、称职的社区医生或者全科医生是十分必要的。

丁香园: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丁香园的采访,祝您工作顺利!

编辑: 玲    来源:丁香园

声明:

1.丁香会议频道仅负责发布会议信息,如需参会、获取邀请函或会议日程,请与主办单位联系

2.部分会议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您发现信息有误,请联系meeting@dxy.cn纠错

3.如您发现信息不全,可点击Google搜索更多

4.更多服务信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