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通讯员采访谢青教授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2018-05-18
字体大小:


丁香园通讯员采访谢青教授

丁香园:您早上主持了几场主题报告会,能谈谈您对这几个报告的主要印象?

谢青教授:早上的会议主要是请了三个外国专家。第一个专家报告是关于“拉米夫定的发现、研发和临床应用。”拉米夫定这个药物很重要,是第一个抗乙肝病毒的核苷酸类药物,意义非常大,给原来不能应用干扰素或者干扰素治疗无效的病人带来福音。当然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上市之后不久发现的耐药性曾经给这个药的前景带来不小的影响。不过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相应的解决对策也不断更新,如用药路线图、联合用药、耐药的处理等都减少病毒耐药性给临床带来的危害性、巩固了拉米夫定的治疗地位。

第二个是关于抗生素的药敏试验。介绍美国MRSA的研究情况。

第三个是从治疗的目标到治疗的策略。因为现在乙肝治疗药物比较多,也有部分病人符合临床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那么我们现在制定的治疗目标比较现实,比较可行,也是临床上比较容易拿到的数据。这位专家就在这方面提到了“e抗血清转换”的临床意义,包括可以停药、停药后的持久性比较好,对于将来疾病预后也有帮助。另外,他还比较了已上市的不同药物特点,比如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

丁香园:很高兴看到这么多的药物研究数据,我们也注意到近几年陆续公布了一些抗病毒药物的长期临床试验数据,比如恩替卡韦的最新5年耐药性数据。您如何解读这些临床研究?

谢青教授:恩替卡韦也是一个核苷酸类药物,强效、低耐药、尤其是对于初治病人的耐药性非常低,大约在1%左右。但是总体来说,核苷酸类药物的“e抗血清转换率”还不是非常地高,在“20~25%”左右。但是一旦达到“e抗血清转换”,就有机会停药,并且停药持久性比较好。

所以我们还是想通过这些临床试验发现“DNA抑制比较快、转氨酶恢复比较快、同时耐药性小”的药物,然后结合病人情况,达到一个综合治疗的目的。

编辑:    来源:丁香园

声明:

1.丁香会议频道仅负责发布会议信息,如需参会、获取邀请函或会议日程,请与主办单位联系

2.部分会议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您发现信息有误,请联系meeting@dxy.cn纠错

3.如您发现信息不全,可点击Google搜索更多

4.更多服务信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