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虎教授谈感染与CNS血管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2017-11-17 15:59 来源:丁香园 作者:yuanwang322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中国卒中学会免疫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在沪召开。大会邀请了国内外神经免疫性疾病领域专家百余位,本着“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理念,围绕免疫炎症与脑卒中急性期脑损伤、脑血管病变的免疫炎症机制及脑卒中的防治(包括中医中药)、神经系统其它免疫性疾病等专题论坛,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从而为脑卒中的防治及研究提供新理念、新趋势。张星虎教授的《感染与CNS血管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提出了很多新的意见和观点,与各位同道共享。

 屏幕快照 2017-11-17 下午2.45.17.png

CNS血管炎是一组以脑组织及脑膜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伴或不伴有血管壁组织坏死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以卒中和炎症为显著特点。可以出现动脉瘤、动脉狭窄、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也可出现头痛、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

CNS血管炎常见病原及发病机制

许多病原体可引起血管炎,包括细菌、螺旋体、病毒、真菌、寄生等。在一项CNS血管炎的病因研究中,发现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中32%由感染引起,其中致脑膜炎细菌、VZV、神经莱姆病是常见病因,致脑膜炎细黄中又以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双球菌为多见。

感染引起血管炎的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第一,感染原可直接破坏血管壁引起;第二,微生物与宿主有共同的抗原表位或能修正自体抗原,从而导致交叉性免疫反应。

实际上,往往同时存在。

各种感染引起的血管炎临床表现特点各异

神经莱姆病所致的血管炎,可累及大中小血管,多发局灶性血管炎性改变,脑梗死多见,可见脑出血、SAH,动脉瘤少见,单独表现为CNS血管炎者少见。

神经梅毒引起的血管炎可累及任何血管,引起血栓形成、缺血、梗塞,常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中老年居多,可在感染后数月到数年内出现临末症状。

VZV引起的血管炎好发于老年,前期有带状疱疹感染史,受累血管可有动脉内膜增厚、血管闭塞和缺血,形成动脉瘤、出血。

HIV感染所致的血管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可出现大面积皮层梗死、动脉中层变薄、大动脉瘤样扩张、多发纺锤状动脉瘤、MCA闭塞等,抗HIV治疗者易出现CNS免疫重建后炎性综合征相关性血管炎及合并VZV或巨细胞性血管炎。

真菌所致的CNS血管炎中以曲霉菌最常见,病灶部位主要位于丘脑、底节区和胼抵体,新型隐球菌所致的脑梗死常见于底节区、内囊及丘脑。4%-12%的活动性脑囊虫病患者发生脑卒中,20%的蛛网膜下腔脑囊虫病患者发生血管炎,但常无梗死表现。

脑囊虫所致的脑梗死常见于内囊后肢、放射冠、脑干,临床常表现为腔隙性综合征(如单纯偏瘫),出血少见,CT或MRI可见囊虫病灶,MRA可见血管节段性狭窄或闭塞,炎症性动脉瘤可见于动脉分支末端(非分叉处),多呈梭形。

感染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断流程,病原体的确定是最大挑战

屏幕快照 2017-11-17 下午2.46.15.png

关于感染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断流程,重点是分析感染与血管炎的关系。

首先应确定是否存在感染,包括发热、全身感染及颅内感染表现,结合头CT或MRI所见,以及血液及CSF检查,明确是何种感染;

其次应通过临床、影像(CT或MRI)、血管评价(MRA、CTA、TCD、HR-MRI、DSA等)确定是否有血管炎的证据,当然确诊需要脑活检证实;

下一步要明确感染与血管炎是否有关系(感染与血管炎的时相关系,抗感染治疗后血管炎的恢复情况等)。实际上,感染病原体的确定以及血管炎的诊断往往很困难,给临床医生带来巨大挑战。

感染相关性CNS血管炎的治疗原则

首先是抗感染治疗。

其次,因为激素能减轻炎症,对血管炎患者应给予短疗程的激素治疗。

至于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目前研究较少。

对于高度怀疑感染性CNS相关性卒中,不建议使用急性期溶栓。未破裂动脉瘤(直径小于10mm)建议抗生素治疗,并动态观察,破裂的动脉瘤需要急诊手术(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

张星虎教授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感染与免疫科主任,中国卒中学会免疫分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副组长,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免疫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免疫学会理事,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副主任,《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编委。

编辑: yaoju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