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结果的资讯共有133 条
2016.08.07 赵立平教授:肠道菌群某些具体成员可引发代谢疾病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菌群失调造成的炎症反应是推动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表型发展的。赵立平教授的实验中从一个肥胖患者肠道里分离到一个占绝对优势的能产生内毒素的条件致病菌
2016.07.12 第九届中美感染病学术会议暨第十届中美临床微生物年会在沪召开
。香港萧杰恒教授从目前的实验室病原学诊断流程出发,介绍了利用 MALDI-TOF 质谱对培养分离株及血培养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快速检测,并展望了未来
2011.12.02 张先龙:人工髋关节置换新进展
中的一项:假体周围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有急性炎症;窦道与假体相通;关节腔存在脓液;关节腔穿刺或术中假体周围组织标本有2个或更多分离出相同细菌,分离出的细菌有一定的数量(例如总量400ml的超声裂解液体取10ml分离出的微生物≥20 CFU),或2者。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目前仍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存在亚急性
2007.09.22 邱林教授:未来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肿瘤干细胞美国肿瘤研究协会(AACR)2007 年年会介绍
。Bonnet 和 Dick 首先于 1997 年发现,在分离出的白血病细胞亚群中,有一种 CD34+CD38-亚群可在 NOD/SCID 小鼠体内形成新的...、胰腺癌、黑色素瘤和胃癌分离出来的 TSC。TSC 有些具有组织特异性标志物,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标志物,如 CD133、CD44、乙醛脱氢酶(aldehyde
2008.09.04 重视非典型病原体在CAP致病中的作用
覆盖非典型病原体,单用或者联合用药。非典型病原体培养分离困难,需要一些不易配置的特殊实验室设施,因此对其感染率的研究很难开展。而且,即使有些研究得以进行
2008.09.0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二)
),可≥10×ULN;也可出现胆红素与ALT和AST分离现象。 3.凝血酶原时间 (PT) 及 PTA PT是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
2007.09.22 王雅杰教授:乳腺癌保乳治疗的优化诊治
cancersusceptibility gene)基因于1994 年分离的第一个被证实的家族性乳腺癌抑癌基因[2]。在乳腺癌高发家族中BRCA1 基因突变
2007.09.22 章真教授:直肠癌的辅助放疗和临床研究的进展
直肠系膜中包含有上、中和下段直肠的血供和淋巴引流。已经证实全系膜切除术较传统手术的钝性分离直肠系膜可降低局部复发。全系膜切除的目的不仅是清除已受侵的淋巴结,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