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符合结果的资讯共有1000

2007.09.21 许骏教授: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药物治疗对于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相当有限,主要是由于肝细胞癌本身的抗药性以及大部分病患因为肝硬化所导致的肝功能异常。然而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却给肝细胞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Sorafenib 是一个多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最近发表的一个第III期、以安慰剂为对照组的随机临床试验中,证实对于无法手术或其他局部治疗的肝细胞癌

2007.09.21 郑安理教授: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郑安理 教授 台湾大学医学院郑安理 教授郑安理教授在现场做报告

2017.12.21 孟庆华教授谈「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细胞癌的抗病毒治疗」

行典型病例的报告和讨论。与会期间,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科孟庆华教授从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抗病毒感染状态与 HCC 治疗的相互影响、抗病毒治疗与肝细胞癌预后、HBV/HCV-HCC 抗病毒治疗的现状和挑战等方面,对「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细胞癌的抗病毒治疗」进行了阐述。图 1 孟庆华教授进行

2008.09.19 东西方肝细胞癌之比较分析:对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之影响

郑安理 教授 台湾大学医学院 ...

2018.04.16 第十届血液病高峰论坛(造血干细胞移植专题)圆满落幕

2018 年 4 月 15 日,第十届血液病高峰论坛(造血干细胞移植专题)圆满落幕。本届论坛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中华血液学杂志》共同主办,来自国内造血干细胞移植界六十余位知名专家共同进行学术讨论,四百余位临床医生、科研人员、护理工作者参会。大会现场中国医学科学院

2017.03.21 浅谈肝细胞型和胆管细胞型IHC的诊治

肝内胆汁淤积(IHC)根据细胞学损害部位分类可分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胆管细胞型胆汁淤积、混合型胆汁淤积。IHC的发生机制包括膜流动性降低、肝细胞骨架改变、胆汁分泌调节异常、紧密连接损伤、胆管阻塞。ALP和GGT是反应肝内胆汁淤积的重要指标。S-腺苷蛋氨酸通过转甲基、转巯基和转丙氨基三大机制来减少氧化应激、肝细胞

2008.09.13 宁琴教授:从肝细胞死亡的发生机制认识重型肝炎的分子免疫治疗

注:文字内容来自会议光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性疾病研究所 宁 琴一、肝细胞死亡的发生机制肝细胞死亡超过了肝脏的再生能力,即会发生肝衰竭。经典的肝细胞死亡模式分为两类,即坏死与凋亡。坏死往往继发于各种肝损伤所导致的ATP 耗竭,细胞肿胀溶解,导致胞内容物的释放和继发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凋亡

2018.10.23 CSCO 2018 大会专访 | 王俊教授:「风起云涌,高歌猛进」的肿瘤免疫治疗

治疗在经含铂二联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转移性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又于 10 月 10 日批准了 nivolumab 用于二线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目前在肺癌和黑色素瘤等领域都有一些药物被美国 FDA、日本、欧盟等相继批准。Nivolumab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 3 期临床研究将于今年在中国开展,这使

1 2 3 ... 123 124 125 下一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