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教授专访:急性心肌梗死是冠脉支架植入的最明确指征
在第六届慢病管理大会上,丁香园记者采访了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就冠心病的诊治以及冠状动脉支架的使用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上图为记者与胡大一教授合影,为配合推动慢病管理大会上「健康中国行」的活动,胡教授特地穿了禁烟的活动衫表示支持。
冠心病的诊治现状
胡教授提到,关于冠心病的发病现状难以界定,原因在于我国现在关于冠心病的诊断非常混乱。许多门诊医生看病时间非常短,病人只要是胸闷胸痛,都可能被冠以「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而且都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对这种情况,他深表痛心。
还有一些概念上的问题,比如现在的 CT 检查比较混乱。CT 发现动脉斑块,叫不叫冠心病?这只能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为没有引起任何症状,没有缺血的客观表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现状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就不能诊断为冠心病,所以医生看见斑块只能诊断其为「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支架使用指征
在谈到冠状动脉支架使用的指征时,胡教授表示心脏支架是一项先进技术,但是好技术使用得当才对病人好,好技术使用不当或使用过度则是危害。什么是好?就是把该做的做好,不该做的千万不要做。
(一)哪些是该做的呢?
首先最应该做的是急性心肌梗死,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支架也是目前治疗急性心梗最佳的技术,如果能快速地在心肌梗死病人出现血栓之前在血管中放入支架、开通血管,是目前挽救生命,挽救心肌的最佳治疗措施,治疗效果超过溶栓药物。
胡教授表示,他并不否认在某些乡村及县医院不能做介入治疗,那么就不要耽误溶栓;如果在有条件的城市和医院,支架是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是安放冠脉支架最明确指征,是最有价值的情报。
其次是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如果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如近期发生、恶化加重等,尤其伴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高危人群,支架也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它不需要像心肌梗死那样达到分秒必争的程度。因此,这很容易造成支架的过度或不当使用,这类患者使用支架前应经过慎之又慎的评估,因为不必要地植入冠脉支架将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二)哪些是不该做的?
第一类是部分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他们使用支架只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对于大部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不会延长生存时间。如果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过药物治疗,症状控制非常稳定,他们的最佳治疗是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若否,通过运动检查及造影结果选择搭桥或介入治疗,并不都需要支架。
因为支架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来说并不能延长寿命。稳定型心绞痛是稳态,因为斑块的破裂才出现血栓。支架只有破坏斑块才能扩开血管,所以支架是一个破坏稳态的措施,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做完支架后一定要使用「双抗治疗」(即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就是因为它破坏了斑块,有致血栓风险。而药物支架因为更长期的应用,使支架不能和血管壁紧密贴合,也存在长期风险。还有少数支架存在支架断裂的可能,同样能导致血栓形成。所以何苦用支架破坏一个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的稳态?
第二类是在健康筛查中,无症状的患者在体检中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临界值,达到 50%-60%,特别是 70% 时,应不应该安放支架?现在有个很坏的现象,就是狭窄程度达到 70% 就要安支架,如果不安支架随时就可能猝死就可能心肌梗死。这是错误且片面的,如果患者症状不明显,需要行进一步评估,如果有丰富的侧支循环代偿就应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
对此,胡大一教授总结了以下三点:
第一,对心肌梗死的患者,支架是救命的,不要犹豫,时间就是生命。
第二,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是对症的,如果药物治疗加康复治疗,症状缓解得很好,就不要放支架,支架不能预防心肌梗死,其本身就存在长期血栓风险,可能进一步导致心肌梗死,这是常识。
第三,体检中发现的临界斑块(狭窄程度达 70%-75%),如果症状不明显,要做评估,不要轻易做支架。
患者的出院后管理
对此,胡教授作了个形象的比喻:目前的医疗现状就是「只卖汽车,没有 4S 店」。安放支架是「卖汽车」,「汽车」越卖越豪华,从几万例做到 50 万例,但是没有「4S 店」(没有维护),相当于安了支架的患者在等复发等「修理」。患者不仅需要医生的医嘱交待,也要有国内的预防和康复机构来支持,要有专业的服务机制模式及团队。在临床医生的带领下,与运动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营养师、临床药师等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医疗服务。
同样的疾病,每个人体现药物疗效的方法是不同的,药物品种不同,剂量不同,医保经济情况不同,还要考虑到药物成本。另外临床医生要主动管理,做到药源性疾病的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慢性病的本质是生活方式病。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只期待于病后用药、支架、搭桥的话,慢性病则毫无希望。生活方式的治疗是慢性病一级预防的基石、二级预防的基础。用药的同时改变生活方式、注意心理治疗,不但省钱,还会减少副作用而得到更好的效果。
因此慢性病一定要两手抓,我们现在只抓了生物技术、药店、支架、起搏器和手术刀,而忽视了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睡眠处方和戒烟限酒处方这五大处方。
这五大处方是对付慢性病最合理的办法,其涵盖的不仅是生物技术,还包括心脏与心理并重的「两心服务」,不只是药片,还包括生活方式,把运动、营养、戒烟限酒等处方都变成了个体化、具有针对性、可以体现的服务,这是未来改变中国医学模式的支点。
最后,非常感谢胡大一教授接受丁香园的采访!
扫二维码,获取最新资讯
指导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
支持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全国脑血管病中心
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
主办单位: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承办单位:
中国慢病管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