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SL 2017:王贵强教授谈干扰素与核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2017 年 2 月 16 日,在第二十六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上,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兼肝病中心主任王贵强教授对干扰素与核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干扰素与核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各有优缺点,请问您对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联合/序贯治疗的看法。
王贵强教授: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有两大类药物:长效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这两类药物各有特点:干扰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核苷酸类似物发挥直接抗病毒作用,理论上,这两类药物联合或序贯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2015 年版慢乙肝防治指南明确提出:对部分患者我们希望能够临床治愈,而干扰素治疗对实现此目标具有特定价值。目前国内很多专家对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联合/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探索式研究,初步效果较佳,可观察到患者 e 抗原的血清转换、表面抗原的消失和血清转换。
由于纳入研究的患者样本量有限,该研究结果尚不能下定论。但是联合治疗的概念已纳入指南,随着研究样本量的不断增加及越来越多的数据的支持,我们相信,联合/序贯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受益,使其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此外,还有部分工作急需我们去做:
进一步明确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联合/序贯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明确哪些患者适合采用此治疗方案,进而达到精准治疗目的。干扰素的价格较为昂贵且存在副作用,其应用应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
如何正确认识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问题?
王贵强教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有效的,但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 短期内停药易复发,所以现在强调长期治疗的策略。对 e 抗原阳性/阴性患者,指南均建议其延长疗程;
2. 延长疗程,长期用药易导致耐药发生。合理使用核苷酸类似物,减少耐药的发生,可保证患者长期治疗受益。关于耐药的处理,指南明确强调首选强效低耐药药物,如优先选择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药物。
其他药物的选择要采取优化治疗或路线图的概念,效果不佳及时调整,避免耐药的发生。一旦出现耐药后,我们强调:早发现、早换药、早干预,以减少耐药对患者后期的不利影响。
耐药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两种情况:
1. 患者目前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但尚未发生耐药,对此需积极提前干预,更换为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对于正在应用阿德福韦酯药物的患者,建议其更换为恩替卡韦治疗;对于正在应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治疗的患者,建议其有条件更换为替诺福韦治疗;
2. 对于已出现耐药的患者,动态监测、随访、及时换药干预极为重要。依据指南用药可减少耐药的发生,使大部分患者持续获益。耐药的问题确实是目前的一个难题,但如果医生能对其有充分的认识,观念改变,这将不再是一个难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专题-第二十六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
关注感染时间 回复「绑定」获取 5 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