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

APASL2017:陈成伟教授谈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李晴 李家速    2017-02-18
字体大小:

在第二十六届亚太肝病学年会年会上,《肝脏》杂志主编陈成伟教授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管理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ccvideo

药物性肝损伤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学科分支,自上世纪 70 年代,冬眠/亚冬眠疗法所用氯丙嗪引起的黄疸、肝损伤甚至肝功能衰竭以及异烟肼引起的肝损伤时当时重点受到关注。但整体来说学科发展相对缓慢。

上世纪末,西班牙开始做了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美国在 2003 年建立了药物性肝损伤网(DILIN),2004 年便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研究,将所有明确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永生化淋巴细胞、血清、详细病理记录下来,以用于以后的研究。因为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机制包括药物的基因多态性问题,永生化淋巴细胞相关基因检测对是否是基因多态性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以及将来的预防都有益处。

我国最早于本世纪初由姚光弼教授提出要重视药物性肝损伤。其后,国内专家于2003年编纂了第一部药物性肝损伤专著,2013 年做了再版。从2010年开始,我国每年有10余名专家前去参加美国FDA每年一次的药物性肝损伤专题会议,把最新的信息在国内推广。

2011 年陈成伟教授和茅益民教授一起同美国药物性肝损伤网主席 Paul 签订合作协议,即中国药物性肝损伤学组和美国药物性肝损伤网的合作协议。在两国学者的推动下,每两年举行一次中美药物性肝损伤论坛,目前已举行了 3 次。2016 年论坛举办期间,美国DILIN主席Paul、诺丁汉大学药物性肝损伤专家Guruprasad、西班牙专家Raul都出席了论坛,并做了很好地交流。

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研究相对滞后。预防药物性肝损伤要对其本质有了解,比如基因多态性问题,药物作用位点发生基因多态性,如HLA 5701位点突变:氟氯西林肝损伤风险增加80倍且较重,如在应用氟氯西林前,检测该基因有无变异,如果有变异即改用其他抗生素。如此可起到预防作用,但远未运用到临床。

2012 年 10 月,美国成立了 Liver Tox 网站,总结了 700 多种肝毒性药物,并做了详尽介绍。国内很快也建立了 Hepatox 网站,并于 2014 年 6 月发布,网站现有 400 多种药物,包括很多中药药物以及肝损伤的治疗,以便医生去查询。

基础研究能够在 J Hepatol 上发表的仅上海瑞金医院谢青团队做的关于白细胞介素 22 的研究,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 22 很可能对药物性肝损伤转归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还在进一步深入当中。

由于国内研究工作比较滞后,所以茅益民教授领衔的重大专项在 2015 年做了全国性的回顾性调查,调查反映出我国肝病工作者对药物性肝损伤研究积极性非常高,对该问题非常重视。在短短的 8 个月内,从 3 月 27 日到 12 月 31 日,录入了将近 30000 例病人,这些病人经过筛查淘汰了约 3000 余例。这些数据目前还在整理,在本届会议的药物性肝病专题上茅益民教授会对初步数据作些披露。

美国胃肠病协会 2014 年发布了特异性药物性肝损伤诊疗指南,根据美国指南精神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国内组织了 40 余位专家经过 6 次大讨论,历时 1 年 2 个月,几百次来回的讨论,撰写了中国的药物性肝损伤指南,该指南是近几年来写的最好的指南之一,推荐意见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指南将于本届会议药物性肝损伤专题会议上由于乐成教授做介绍,目前预计很快会在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杂志上发表。

总的来说,药物性肝损伤国内跟国际比起来相对滞后,但我国肝病工作者非常团结,奋起直追,今年开始了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很快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了解更多会议精彩内容,点此进入会议专题>>

编辑: zhangyueqi    来源:丁香园

关注感染时间  回复绑定获取 5 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