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DW 2015

APDW2015: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进展

作者:Vera    2015-12-06
字体大小:

2015 年 12 月 6 日,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亚太消化疾病周(APDW)会上,来自台湾和日本的两位学者就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进展等相关问题发表了演讲,下面是本次会议的精彩内容。

1.pi2c_hd.jpg
图为会议现场

急性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EVB)的内镜治疗进展 

来自台北荣民总医院内镜诊治中心的 Hou 教授报告了 GEVB 的内镜治疗进展。肝硬化合并 GEVB 是消化科常见危急重症之一,病情凶险,再出血率及死亡率高。随着药物的联合应用和内镜技术的进步,GEVB 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对可疑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应在行内镜治疗前尽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临床上对于内镜确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患者,多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同时联合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垂体加压素和生长抑素类似物)3-5 天。可用尼龙圈套扎或钛夹结扎曲张静脉,其他内镜下治疗 EVB 的新方法包括氩离子凝固、冷冻治疗、纳米磁流体靶向栓塞及食管支架等。

胃静脉曲张(GV)很少发生破裂,一旦发生,比 EVB 更为凶险,预后差。目前尚无 GVB 的最佳治疗方案,急性 GVB 与 EVB 的治疗方案相同。临床相关治疗方法包括注射组织胶(氰基丙烯酸酯)、硬化剂、凝血酶,或采用橡皮圈、尼龙圈或钢圈套扎等控制 GVB,预防再出血。

除内镜下氰基丙烯酸酯注射法(GVO)外,其他方法多不理想,并且缺少临床证据。然而,GVO 常伴有菌或无菌性栓塞并发症,临床工作中需注意减少术中机械性损伤及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改变氰基丙烯酸酯的剂量(双倍或单倍)及稀释程度能否实现更好的止血效果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此外,GV 和 EV 是否应同时治疗也是临床应关注的问题。

经静脉球囊栓闭塞(BRTO)治疗 GV 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已证明效果良好。外科分流或非分流/断流方法也可降低再出血风险,该术式选择性应用于肝功能储备良好的患者,可作为紧急情况下有经验的医疗机构为降低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选择。总之,GEVB 尚无最佳治疗方案,有待于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并通过临床对照试验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

早期胃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出血的治疗

来自东京医科大学胃肠外科的 Gotoda 副教授报告了 ESD 术中、术后出血的治疗研究进展。ESD 作为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的有效方法,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需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实行。研究发现剥离术中,胃上部出血显著多于胃中下部,切除标本组织学检查提示胃上部的粘膜下动脉相较于中下部动脉直径更大,更为粗短,因此显著增高了术中胃上部出血的风险。

ESD 比粘膜切除术(EMR)操作难度大,及时控制术中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经验不足的医生必须在高年资医生指导下操作,以达到癌灶的完全切除,减少术后并发症。术中充分牵引可使粘膜下层保持一定张力,视野清晰,对于避免难控制性出血极为重要。

ESD 术后延迟性出血发生于术后数日内,发生率近 5%,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是 ESD 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诊断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出血部位及未行剥离术后凝固治疗(PEC)是导致延迟性出血的重要因素。PEC 能够降低延迟性出血的风险,以预防早期胃癌患者行 ESD 后延迟性出血的发生。

APDW2015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此处查看 >>

编辑: surwmy    来源:丁香园


关注消化时间  绑定即送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