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杨泽方、潘静、马丁、粱亮、倪俊峰、朱筱吟
问题1:马丁医生,你们的诊所怎么做标准化和规范化?
马丁:我的理念是如果你没有管理思路是不行的,所以从硬件开始,我都亲自设计。我们在医生入口,患者入口,都设有护士站,3个人值班等。SOP的管理我们有15个本子,每个SOP不能少于1页,每个流程都有评分表。02年我是第一个做jci,我们app和his信息化也是可以帮助标准化。
问题2:想请教梁总和倪总怎么没做多点执业模式?
粱亮:我们6家自营门诊部,多点超过100名,我特别欣赏医生合伙人制度。今天全职医生在我们诊所都是掏钱入股的。
倪俊峰:跟老梁说的一样,我们也有很多多点执业医生,开展零毛利入住的问题。体制的医生看我们开的很棒,却没考虑到前几年我们怎么过来的。不管怎么说整个市场我们方向是一致的。
问题3:想请教马总,在合伙人里面,他们都是什么专业背景?同一个类型的医生进驻,竞争怎么办?
马丁:门诊是有规则的,这个是有时间的,是一步一步有业务量的,内科儿科有这个问题,外科是一出来就有业务量的,我们有日间手术中心,所以重点放在这一块,多点执业需要时间,儿科内科还需要时间。医生和平台都会导流,平台导流是比较公平的机制。
问题4:我是三甲肾内科医生,你们日间手术门诊那块设计血液透析吗?杏仁开诊所的条件是什么?
梁亮:我们现在手术这块做得比较简单,欧洲很多国家70%的手术都是日间手术,这个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最大的问题是患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接受。
问题5:问下倪先生,发展医联体也好,多点执业也好,都在一二线城市,天天总说每年诊所在增加。乡村卫生室每年在递减,对三四线城市你们有什么规划,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倪俊峰:邻家好医现在最大的诊所在金华,收入在2000万左右,就诊量在6万左右,地位比较偏远。一二线城市好处是人力资源广度比较好,但是竞争很激烈。三四线城市找个好的地址,门诊费收个30到50块钱,相对于大城市,医疗预期和服务预期也是低的,可接受程度也好一点。所以在三四线城市先开没问题,有拿的出手的东西,在三线四线城市一点问题都没有。
问题6:我想问粱总,做标准化,监控很重要,您的由第三方来做,你们的第三方是自己的还是筛选的?
粱亮:我们是一个独立的团队,内部有质量部,不是学医的人,是学质量管理的人才。曾经在电商做过质量供应链的管理,整个团队建设让他参与,独立跟我汇报,这是我们内部有效的实现。非医疗行业的人,不了结医护人员的需求,质量安全管控不涉及具体的诊疗规范。
问题7:儿科门诊从30人/天增加到50人/天,2个医生,现在是增加人手还是提高诊金方式限量。
潘静:你们现在已经超负荷,我认为需要加 1比1.45到1.5这个是配比。
杨泽方:我支持涨价,把服务提升,保障盈利,短期内招不行,需要长期的培训。
问题8:您好,朱医生,您是诊所CEO,我们很好奇您在诊所具体工作是什么?
朱筱吟:我是血管外科医生,主要工作地点在上海。思君外科是连锁模式的。一开始我们所有事物都是医生来运营的,我负责装修,运营等。但是我 80% 的工作是做临床工作,晚上做管理工作。我们想的是完善技术,每天围着这个去做。
问题9:杨医生,您自称是产品总监,第一个问题是定位,我比较认同这个,产品落地如何做到产品不走行,不变样?
杨泽方:我认为没问题,医生护士的流程都打包成一个流程,产品不能太复杂,简单直接,质量控制且可复制。目标是人人都能做,要有核心的东西在自己手上。设计好,测试很重要,同事,同事家属,都可以测试,就算有瑕疵,反复的演练可以让产品更可靠。
医疗产品没有标准,最核心的是技术,技术占权重很多,我们消费占80%,跟公立医院区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