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勇教授:TKI耐药已有阶段性成果
丁香园:近年来,个体化治疗的理念和实践在肺癌领域得到充分发展和肯定。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飞速发展,您能否规划一下未来在肺癌领域的个体化诊疗蓝图呢?
宋勇教授:肺癌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分子靶向治疗是引领着肺癌治疗发展的全新方向。这一切都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结合给我们带来的研究成果。
总的说来,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在十年前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当时我们认为,所谓的个体化,就是基于病人的病理学特征和其他粗浅的认识来理解,但现在不一样了。如果我们现在再讲个体化治疗,实际上是有很多实质性的内容,比如根据驱动基因、免疫状态来选择治疗,甚至是对病人肿瘤微环境的判断,都帮助我们个体化治疗做选择。
因此,我们从个体化治疗的概念进入到了肺癌精准治疗的阶段,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丁香园:现有的指南或共识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一般是含铂类药物的两药联合方案。而在完成既定化疗周期后的维持治疗策略上仍有一定争议,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有什么临床经验跟大家分享?
宋勇教授: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选择,首先要了解两个方面,第一是组织学的类型,第二是更重要的分子分型,尤其是驱动基因。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有基于选择性作用于驱动基因的靶向药物问世,因此了解驱动基因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病人,就会在一线使用靶向药物,比如说EGFR-TKI或ALK基因抑制剂。如果是状态不明确或者是驱动基因突变阴性,会考虑一线使用化疗。
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就是基于含铂类药物的方案,而在一线治疗获益以后面临着一些困难的选择,比如应该停下来观察和等待,还是继续乘胜追击,这并不是统一的、对每个人都一样的做法。这时应该根据肿瘤的特性,根据其在一线治疗中的获益来制定下一阶段的治疗策略。
总体上讲,我倾向于在一线治疗获益以后,开展有限度的维持治疗。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病人适合做维持治疗、什么样的药物适合做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疗程应该多长时间。如今维持治疗的理念提出来后,也在实践,比例也越来越高,将来也会更加成熟。
丁香园:目前,临床上面对EGFR-TKI耐药,并没有基于高级别证据的指南或共识可参考。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您如何解决?
宋勇教授:关于耐药,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永恒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哲学上的问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和肿瘤的战斗是永远不会停息的。我们看到,现在EGFR-TKI耐药后、ALK耐药后都有些针对耐药基因的药物问世,这应该属于阶段性的成果。
但在这些药物耐药后治疗一段时间,依然会出现耐药,这就是耐药的耐药,所以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未来,我们会发展出针对不同耐药机制的药物,包括二次耐药、三次耐药。所以总体上讲,未来病人的获益是越来越明显的。
- 呼吸分会场—王征教授
王 征 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卫生部北京医院病理科2005年至今长期从事分子病理检测方法研究在细胞学标本进行分子病理检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表多篇相关文章。
- 多学科分会场—柳晨教授
柳 晨 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介入组。主要研究方向: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的微创介入诊疗技术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委会青年副主任...
- 肿瘤内科分会场—刘晓晴教授
刘晓晴 教授307医院全军肿瘤中心肺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放射肿瘤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 肿瘤内科分会场—王洁教授
王 洁 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胸部肿瘤内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CSCO执行委员,中国临床肿瘤...
- 胸外分会场—柴莹教授
柴 莹 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胸外科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肺癌中心主任浙江大学胸心外科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全国胸部创伤外科...
- 吴一龙教授
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所长;中国抗癌协会(CACA)常务理事;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主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