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学教授:肺癌靶向治疗效果更好,浪费更少
丁香园: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的不断发展和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分子靶向药物飞速发展,您能否规划一下未来在肺癌领域的个体化诊疗蓝图呢?
白春学教授:靶向治疗是一个趋势。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在提倡“4P”医学,即Predictive(预测性)、Preventive(预防性)、Personalized(个体化)、Participatory(参与性),其中的Personalized(个体化)就是指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使治疗更有目标,更有针对性,像孙子兵法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我们能了解要治疗的疾病靶点在哪里,其治疗效果当然要比摸不清靶点要好的多。此外,针对靶点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浪费。有些药物搞不清作用靶点,就总有一部分人在陪靶,一旦有了明确的靶点,陪靶病人就可以解放了,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
将来“4P”医学真正实施的时候,靶向治疗或者个体化治疗将会发挥重大作用,这也是我们呼吸病领域中开启个体化治疗最早做的工作。以后许多其他的呼吸病,也会开始个体化治疗,比如哮喘现在也有一些个体化治疗药物,希望将来在慢阻肺等其他疾病也有个体化治疗药物。所以我觉得,靶向治疗的意义非常重大,是跨时代式的意义。
丁香园:您刚刚也有说选择靶点的问题,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EGFR突变状态将决定分子靶向治疗策略的选择。目前,EGFR突变在我国的检测现状如何?
白学春教授:目前,我创建的肺癌防治联盟在今年4月份进行了一个会议,并做了一项调查,要求所有三级医院都要做靶点检测。现在三甲医院已基本普及,但到基层医院比如三乙或二级医院则远远没有普及,只有一部分人做了突变基因的检测,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所以,希望未来能创造条件来开展这方面的检测。这就是刚才我提到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摸不清情况就去治疗就是浪费,效果肯定不如清楚靶标后好。靶向治疗会发挥更大的效应,也能够节省成本,节省人力物力,节省资金。
丁香园:现有的指南或共识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一般是含铂类药物的两药联合方案。而在完成既定化疗周期后的维持治疗策略上仍有一定争议,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有什么临床经验跟大家分享?
白春学教授:我对维持治疗也是一个观点,就是要个体化,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适合维持治疗,我们将来应该发展一些评估方法,看看哪些病人适合维持治疗,而维持治疗用哪种药效果比较好。当研究工作做出来的时候,会更有说服力,最后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 呼吸分会场—王征教授
王 征 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卫生部北京医院病理科2005年至今长期从事分子病理检测方法研究在细胞学标本进行分子病理检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表多篇相关文章。
- 多学科分会场—柳晨教授
柳 晨 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介入组。主要研究方向: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的微创介入诊疗技术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委会青年副主任...
- 肿瘤内科分会场—刘晓晴教授
刘晓晴 教授307医院全军肿瘤中心肺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放射肿瘤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 肿瘤内科分会场—王洁教授
王 洁 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胸部肿瘤内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CSCO执行委员,中国临床肿瘤...
- 胸外分会场—柴莹教授
柴 莹 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胸外科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肺癌中心主任浙江大学胸心外科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全国胸部创伤外科...
- 吴一龙教授
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所长;中国抗癌协会(CACA)常务理事;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主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