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心血管大会暨第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

寄语 CSC&OCC 2015:这些年•我与「她」奠基 发展 变革

   2015-09-06
字体大小:

这四位专家均履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他们与分会一同经历了分会的几十年征程,他们认为我国心血管事业的发展健康、良性,并希望年轻人能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继续做好学会的工作。

CSC&OCC 2015 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 陈灏珠院士

这次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心血管大会与第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联合举办,可以从二个方面来谈。第一,临床会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推出的年会本来应该每年一次,但没有完全按照这个频率,有一个阶段学术会议比较少,这是大环境造成的。

改革开放以后,会议就逐渐增多,现在学会领导认识到会议太多,可以适当精简,学会年会可以联合其他会议一起召开,我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也是一个趋势。在会议期间还可以召开委员会或常委会的会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的领导身体力行地减少会议,这一点非常好。

第二,回归临床。改革开放后,心血管学术会议以介入性心脏病内容居多。介入是心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分支,因为它比外科的微创手术创伤还要小,除心肌梗死外,还可以用于治疗结构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等,用途很广泛。这些会议培养了很多年轻医生从事介入工作,2014 年有 50 万患者做了介入治疗,发展很快。但是介入会议太多,忽视了诊断心血管病的临床问题,因此现在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提出了回归临床。

学术会议回归临床,就是回到心血管病的大临床里去,交流和讨论心血管病临床所有要解决的问题。说到回归临床,医学教育现在也在谈回归临床,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早一点培养出能够做医生的人才。 科研方面也要强调早研究,将实验室的研究尽早用于临床。实验室研究要以临床的需要来选择方向,尽量解决临床问题。从这三个方面,都要回归临床。

上海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相当于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的年会,每年召开一次。召集一些年轻的同志参加会议,根据其研究成果等各方面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我认为这个方式很好,老前辈来点评,等于鼓励和引导年轻医生的成长,这个传统应该继续保留下去。

以上海医学会会长徐建光教授为首,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一起,将上海市心血管相关会议汇集在一起。而这次学会年会又与东方心脏病学会议联合,这样初步达到了减少了重复办会的目的,我估计将来这个趋势会越发明显。


CSC&OCC 2015 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 戚文航教授

上一次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在上海召开全国心血管大会是在 2000 年 11 月,当时是第六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与会代表有 1500 余人。如今回忆起来,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些年来,我们切实看到了中国心血管事业蒸蒸日上,日新月异,发展很快。

同时让我们欣慰的是,很多年轻的医生都成长起来了,15 年前的那些青年才俊如今都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心血管各个领域里的骨干台柱。当年的年轻学子如今都已经非常成熟,成为某个领域独当一面的专家。间隔 15 年在上海召开的两次年会將见证我们国家心血管学科的发展。

东方心脏病学会议至今也已经是第九届了,每年的规模越来越大,参加人数也越来越多。会议中论坛和专题项目也已经从最初的五六个,增加至现在接近 20 个论坛或专题。东方心脏病学会议象征着上海市心血管同道们的团结和协作的精神,大家都非常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把会议越办越好。

另外,去年就开始设立的东方新星奖并不局限于上海,是面向全国各医疗、科研单位及大学院校心血管专业的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我们设立这个奖项是要评选出最近几年在国际上、在心血管研究领域里有突出贡献的人,是为了激励心血管学界优秀青年才俊的创新热情、奖励优秀的年轻医生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以及营造良好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氛围,对获奖者将给予丰厚的奖励。

东方新星奖的要求比较高,要在最近 3 年内至少发表 1 篇 SCI 3 分或以上论文、或有授权专利或成果的青年(小于 45 岁)人才才能进入评选,我们重视的不单单是基础研究,也非常重视临床,所以今年的 4 个名额,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各占一半,这样的安排也是希望看到我们的心血管事业能更好地回归临床,回归人文。


CSC&OCC 2015 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 沈卫峰教授

受大家的委托,我曾担任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副主任委员,也担任过第八届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和以往几届副主任委员。我认为,我国心血管事业的发展总体是健康的。我希望年轻人能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继续做好学会的工作。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为我国心血管疾病诊治制定了指南,而且采纳了中国自己开展的一些研究结果,这也是我们研究成果的一种体现。目前,医学会领导在主推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医疗大数据等,我认为,这些都是很好的发展方向。

与国外的专科学会相似,学术是我们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重点,引领中国心血管学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将中国的一些特色展现于国际舞台。学会要支持开展设计良好的中国自己的临床试验,充分发挥年轻学者的作用。再则,我们也要和医师协会加强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保护我们的医生,维护我们这个群体的合法权益。

这次心血管年会与东方心脏病学大会(OCC)合办,在上海医学会的领导下,我们做好精心准备,召开两三次筹备会议,上海地区所有心血管病学会委员都会参加,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得这个会议越办越好。OCC 至今已经举办九届,每一届 OCC 都举办得很成功,主要亮点是整合上海地区心血管力量,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包括内分泌、血液、肾脏病等,形成了东方系列品牌会议。OCC 是上海地区唯一的一个国际心血管品牌会议,也是国际和国内同行交流的一个平台,内容也比较丰富,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展,论坛数量不断增加,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CSC&OCC 2015 学术委员会主席 韩雅玲院士

备受瞩目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心血管大会暨第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即将于 2015 年 9 月 10-13 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会议规模盛大,由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上海市心血管病学会联合主办。全国各地的心血管专家将云集于此,交流最新的学术成果,并向全球展示中国心血管医生的崭新面貌。

当今,心血管疾病成为全球第一位死亡原因,在低收入与中等收入国家,心血管疾病负担和危害尤其严重。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严峻。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专家和学者们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精诚合作,通过长期大量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诊治实践以及人群防治项目的实施,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控献计献策,共同引领学科迈上新的台阶。

此次大会将深入探讨心血管病学领域最前沿、最先进的学术理念和临床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两个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会议联合举办有利于更好的整合学术资源、汇聚精品成果、促进学科交流,推动事业发展,从而为提高全社会心血管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编辑: 青柳    来源:东方心脏病学会议

扫二维码 关注心血管时间

中华医学会

上海市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