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14年12月4日,上海——以创新医疗服务为宗旨的德达医疗集团宣布,与哥伦比亚医学中心内外科分部及哥伦比亚大学心脏资源中心(以下简称哥伦比亚大学心脏中心)正式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上海首家国际一流的心血管中心。预计德达医疗首家医院和心血管中心于2015年下半年对外开放。针对德达医疗与哥伦比亚大学心脏中心签约仪式新闻发布会的部分精彩内容,丁香园做了以下整理:
 

>>更多内容

德达医疗董事会成员

德达医疗董事会主席
Daniel Auerbach

德达医疗董事会:德达医院-致力打造国际化高标准心脏诊疗中心

 

记者 :目前中国有很多心脏专科医院,德达医疗心脏中心跟这些医院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Daniel Auerbach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通过与哥伦比亚大学心脏中心合作,德达医疗必将为整个中国心内外科医疗体系注入新活力。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独特之处:
 
第一,德达医疗不是简单复制美国的医疗模式,而是将美国的临床实践经验与中国特色相结合,并与中国医生相融合。德达医疗意识到,中国医生有他们独有的长处,正如哥伦比亚医学中心外科系主任Dr. Craig Smith提到的,中国手术量非常巨大,十分利于他们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这对于我们而言,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第二,我们与哥伦比亚大学顶尖医生以及教授之间的互动与互访。在未来,我们双方将提供很多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德达医疗的医生今后将有机会参与到哥伦比亚大学的手术当中,甚至参与到他们的医疗服务中。同样,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也会到德达医疗来拜访,提供同样的服务。整个理念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我相信这种合作是与众不同的,也是其它很多机构没有办法比拟的优势。德达医疗代表的是创新,我们希望有新的能力和模式,不仅仅是在患者体验方面,更多是在整个心血管领域。当然我们也深知,没有这些学科带头人和德达医学专家委员会的合作,德达医疗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所以我们坚信当业界巨头汇聚在一起,未来肯定会取得非常丰硕的成果。
 
第三,中国人口众多,医疗需求非常高。但就医没有那么便利,所以德达医疗希望通过上海德达医院给患者带来一种全新的医疗体验。哥伦比亚大学非常专注改善和完善患者的医疗体验,他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投资和调查研究。相信借助这样的资源,上海德达医院的病人从疾病筛查到诊断,甚至是入院术后的康复,所有过程我们都会和患者及其家人一起共渡,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理念,我们也希望新理念的引进,能够给中国医疗体系的改革带来新的借鉴......
 
 
德达医疗首席执行官 Thomas Lee

记者:众所周知,哥伦比亚大学心脏病学科已经涵盖了整个心血管领域的治疗,您是否能跟我们分享下,在这点上将如何与中国结合,更好地发挥心血管领域的特长?

 
Thomas lee:我们希望通过哥伦比亚大学的团队与中国医生互动交流,共同提升中国病患的体验,改善临床疗效。我们的核心理念是建立一个中外医生合作交流的平台,双方的医生融入到哥伦比亚大学和德达的医疗体系当中,类似于一个循环体系,大家可以彼此借鉴、互动和学习,这也正是整个合作的精髓。
 
现在很多心血管方面的调查显示,不断地提升病患体验十分重要。病患体验其实包括两部分,一是临床的治疗结果,二是整个服务的体系。这些都是哥伦比亚大学心脏中心所擅长的地方,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合作肯定能改善中国病患的就医体验。
 
要做到这点需要从早期筛查开始,这与全程疾病管理密不可分。如果要做好早期筛查和诊断,患者将会面临多种选择,而我们也会给患者提供多种治疗方案。当诊断的结果显示患者必须要住院治疗的时候,我们会与患者沟通并给出手术类型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基于早期诊断疾病与筛查的本质。
 
举个例子:患者需要做介入手术时,医生会与他沟通完相关信息后,还会向他的家人解释护理、手术、治疗的过程以及我们将采取的术后康复手段和康复方法。这也正是整个哥伦比亚心脏中心最大的特色,它可以提供全程的疾病管理,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实时检测临床的结果,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另外要补充的一点,这里谈到的创新不仅仅是与哥伦比亚大学心脏中心的合作,医学专家委员会孙教授在创新方面也都有非常好的案例。这就是我之前讲到的并不是简单引入美国的模式,而是真正做到中西合璧......
 

德达医学专家委员会专家

德达医学专家委员会主席
孙立忠
孙立忠教授:德达医疗-要做大家都能吃的螃蟹
 
记者:据了解,目前对于一些复杂的疾病,国内大多医院并不愿意接收治疗,德达医疗在这一方面是否具有优势?
 
孙立忠:对于疑难杂症的治疗,因为医院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或者医疗纠纷。除了你提到的这一块之外,还有一些没有支付能力的患者,以及其他医院治不了的但德达的医疗技术能完成的,我们都会尽力帮助患者解决困难。
 
从刚刚说的情况来看,德达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德达医疗投入高,有经济实力。相对较容易找到一流的技术人才。同时,德达的技术实力也有保证。比如和哥伦比亚大学心脏中心合作,他们的外科系主任Craig  R.Smith和心脏病学系主任Allan  Schwartz都是美国心血管内外科非常优秀的专家。而且我对自身和葛院士、黄教授两位专家的技术实力都非常有信心。(备注:Craig  R.Smith是为克林顿做心脏病手术的医疗团队重要一员)
 
第二,从管理团队来看,德达医疗集团首席执行官Thomas在医院建设这方面很有经验,尤其在东南亚很多国家建成了好几个优秀的医院,所以我觉得我们有这样一个非常棒的管理团队也是德达医院的优势。
 
第三,目前心血管外科的市场需求非常大,这也是我们加入德达医疗的意义所在。另外,我们还赶上了医疗体制改革很重要的时期。现在大家都知道,很多政策已经对民营医院有所倾斜了,这就是很好的机遇。
 
但是不管怎么说,类似德达医疗这样的国际化外资医院相当于吃第一只螃蟹。我们几个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大家把这个螃蟹先做熟,起到一个开路先锋的作用......
 
德达医学专家委员会首席顾问
葛均波
葛均波教授:从心血管疾病看德达医疗发展之路
 
记者:大多数外资医院都无法使用居民医保,但这个因素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医院的就诊量,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葛均波:假设德达医院可以用医保,专家看一个门诊,挂号费11.5元,一个专家挂号200个病人,一天看下来就已经把他累趴下了,而且他也看不了这么多病人。所以我觉得医院还是希望多解决一些疑难杂症。德达主要是提供给这类型患者服务的平台。
 
从心血管疾病开始的预防到病人的护理、康复,这是德达医院未来要建立的一个方向,现在政府也支持我们做好这个项目。我想这个医院建好后,我们占地有五万平方,地方不是特别大,但我们只聚焦心血管疾病的话,肯定没有问题。目前还处于尝试的阶段,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
 
德达医学专家委员会资深顾问
黄连军
黄连军教授:德达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新希望
 
记者:黄教授,您好!作为一名心血管领域的专家,是否可以介绍一下您从医多年的经验,有怎样的感受?
 
黄连军:从1982年开始实习医师生涯到现在,已经从医32年。这32年里,我非常荣幸见证了中国由于改革开放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我们的医疗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绩。更让人激动的是我所从事的心血管领域,发展速度令人难以置信。
 
1982年我在北京协和医院做实习医师,留下极深印象的是血液科和ICU。当时很多恶性肿瘤治不了。同样,虽然北京协和医院有了当时中国最好的ICU病房,但急性心梗的病人死亡率很高,那时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
 
1998年我成为了主治医师,可以独立地做冠状动脉造影。那个年代能够做冠状动脉造影已经是相当时髦的工作了。发展到今天,心血管介入已经遍地开花,去年仅北京安贞医院一家就完成了上万例PCI。但我们和国外,特别是和美国相比较,从医疗上面来说,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哥伦比亚医学中心专家

哥伦比亚医学中心外科系主任
Craig R.Smith
哥伦比亚大学心脏中心:携手德达创造全新医疗体验
 
记者:在国内找好的医院就诊大多数都得不到好的就医体验。对于国内现状,双方此番合作后,对于德达医院希望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全新的医疗体验,哥伦比亚心脏中心将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Craig R.Smith:我们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医疗机构。有很多机构都希望中国的病人能够到美国就医,但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状态。我们在美国乃至全球有合作伙伴。德达医疗对我们来说是中国最佳的一个长期合作伙伴。德达医疗期望创建中国独特的医疗体验,也希望能够借鉴中西方医疗体系的特点。德达医疗知道哥伦比亚心脏中心的优势,我们也相信只有当我们共同合作后,才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和远景。
 
中国的公立医院就诊量非常庞大,这样的量在美国是没办法想象的。所以说中国心血管方面的医生有非常好的技术,他们的手术量在美国无法实现。我们知道在中国有很多可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比如孙教授、黄教授以及葛院士就是最好的代表。我们关注患者就医体验,也知道这也是中国医疗体系面临的挑战之一。哥伦比亚和德达不是说要在中国完全仿照美国的体系建立一家医院,这种照搬的模式肯定不可用,我们希望真正做到中西合璧,能够帮助中国的公立医疗体系有实质的发展。
 
我们不是在这里来教大家如何做心外科的手术,也不是鼓励大家将患者送到美国纽约去治疗,我们希望更多地培训中国医生,我们的成功就是大家的成功!如果德达医疗取得成功,也就是我们的合作取得成功......
 
 
哥伦比亚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
Allan Schwartz
记者:哥伦比亚大学心脏中心是全球领先的心脏病和心外科医学机构之一,为什么要和德达医疗进行合作,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呢?您是否可以介绍一下哥伦比亚心脏中心主要从哪方面提升患者体验?
 
 Allan Schwartz: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合作能为中国当前的医疗体系带来一个正面、积极的助力,这是我们远期的目标。
 
现在心内科正在走向心外科,心外科也在走向心内科,这两个领域正在各种不同的方面越来越靠近。这样我们能够取长补短,彼此学习。
 
我们关注多学科的团队的概念,一边是我们瓣膜的团队,一边是我们内科医生,可以想象这个团队是多么的庞大,当中有很多护士,她们会给患者进行非常好的教育,并且也能够处理好患者的期望。她们扮演着跟患者沟通的重要角色。同时我们有先进的仪器来指导这些瓣膜介入的操作。我们将通过很好的团队协作,给患者带来最佳的治疗和服务。
 
我们其实花了很多的时间,不仅仅来看临床的医疗结果、疗效,我们也做了很多的调查研究,希望了解了病人期望得到怎样的护理。开始推出调查研究的时候,我们的病人满意率很低,然后通过不断的和病人做调研,从病人的角度来考虑他们切身的体会,现在的病人满意度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