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15:ST 段回落可预测 PCI 术后心肌功能
临床上,一些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往往在行心外膜冠脉再灌注治疗后仍存在微循环障碍。抬高的 ST 段回落是判断急性梗死后冠脉再通的重要指标,也是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的临床标志,所以, 抬高的 ST 段回落也可用于预测心外膜再灌注的有效性。然而,ST 段变化是否与微循环障碍相关则尚未知晓。
在即将于伦敦召开的 ESC 2015 会议上,来自韩国釜山海云台白医院的 Kim 等发布研究,旨在通过心肌再灌注分级(TMP)和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来评估 ST 段回落(STR)程度和微循环障碍程度之间的联系。
该研究纳入了 55 例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皆成功地完成了再灌注治疗(PPCI)。研究采集了患者的基线 ECG 和再灌注 90 分钟后的的 ECG,通过心肌再灌注分级(TMP)和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微循环障碍。这两种检查都是在再灌注之后立即施行,而且使用了压力/温度传感器尖端导管(pressure/temperature sensor-tipped guide),注射腺苷使冠脉内最大化充血,以获取热稀释曲线。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平均年龄为 58 岁,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分别占 60% 和 24%。梗死相关血管(IRA)的犯罪病变包括 29 例左前降支(52.7%)、3 例左回旋支(5.5%)、22 例右冠脉(40%)和 1 例中间支(1.8%)。虽然 STR 的程度和左心室 EF 值呈正相关,但其与 TMP 分级和 IMR 指数皆无关联。IMR 指数和 TMP 分级显著相关。
总之,ST 段回落程度可更好地反映再灌注治疗后左心室功能障碍,而依靠心肌再灌注分级和微循环阻力指数评估微循环障碍程度的效果则较差。
查看更多欧洲心血管学会大会(ESC 2015)的精彩内容,请进入 ESC 2015 会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