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五洲会: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物大汇总
室性心律失常作为心律失常中的重要分支类型,掌握其治疗用药必不可少,那么室性心率失常与其他的心律失常类型,在用药法方面有哪些特点呢?此次长城会上,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杨杰孚教授发表了题为《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的演讲,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案。
杨杰孚教授以 2014 EHRA/HRS/APHRS 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为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即功能性室早、结构性心脏病室早、室早与心肌病、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持续性室速的治疗等方面。
功能性室早预后较好,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但若是安慰治疗后仍然症状明显,则应考虑药物治疗。而对于检查发现左室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或左室扩大的患者,如室早频发,那么即使无症状也需要治疗,且首选 β 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可能会引发患者严重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结构性心脏病室早的患者,如果左室功能受损,则应给予治疗。这是因为当左室功能受损时,即使存在明显的疤痕组织,消除高负荷的室性早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左室功能。
演讲中,杨杰孚教授还介绍了 β 受体阻滞剂、可达龙、利多卡因(二线药物)、胺碘酮等治疗室速的经典药物。
对于心衰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胺碘酮,这是因为其具有多重抗心律失常作用,除此之外,还具有拮抗交感神经和弱 β 受体阻滞剂作用,可稳定或增加左室射血分数。
而对于特发性室颤、Brugada 综合征、短 QT 综合征及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患者,奎尼丁效果较好,因其可有效预防多形性室速及室颤的复发。
如果出现特发性持续性室速等情况,可给予 β 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药物,但其疗效一般,而副作用较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西律、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疗效更好,但是有致心律失常的风险和较大的副作用。故在临床治疗时,还需要权衡利弊来进行药物选择。
「如果出现室颤或无脉搏的室速等情况,首选电除颤复律是毋庸置疑的,肾上腺素及 CPR 也必不可少。」杨杰孚教授说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此时应首选胺碘酮,利多卡因也可使用,但其目前属于二线药物。若为扭转型室速,还可考虑使用镁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电转复之前,一般只用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只有顽固的反复发生的恶性心律失常才考虑联合用药。而这种心律失常往往并发冠心病,此时为抑制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联用 β 受体阻滞剂效果较好。」
更多会议精彩内容请进入 第二十六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第九届北京五洲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专题。
关注心血管时间 绑定即送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