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2016:葛均波院士谈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在第十四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就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回答了丁香园的提问。
葛院士提到,近年来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得到了迅速发展。在 2005 年之前,即使在国际上的大型介入中心,其介入成功率也仅在 60% 左右。而自逆向导丝技术诞生后,经由日本专家改进,介入治疗成功率从此大幅提升,甚至可达到 90% 以上。此外,微导管、新型导丝等新型器械的出现以及导丝技术的应用亦有助于提高成功率。
对于 CTO 合并多支病变的处理,在原有指南或共识中,原则上要求先开通完全闭塞病变,然后再处理多支病变。在昨日的示教演示上,患者为右冠完全闭塞,前降支狭窄达到 90%,这类患者对于初学者而言可先开通完全闭塞病变,如无法开通则进入外科治疗。
虽然指南中尚未明确指出,但治疗策略已有所改变。对于部分有经验的术者而言,可将发生重度狭窄的病变进行血运重建,在改善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后,再来开通闭塞血管,若前向开通未果则可逆向开通。因而,对于不同术者,在其治疗策略有所不同,经验丰富者可先处理狭窄病变,改善缺血状况;在改善侧支循环后,通过侧支循环进行逆向导丝技术。
完全闭塞病变的导丝塑形与目前对普通病变的导丝塑形完全不同。在 CTO 病变中导丝需要「着」这个真腔,因此第一个弯塑得不能太大,否则一旦进入假腔,再「着」真腔就变得非常难,导丝会顺着假腔一直往前延伸。这是塑形过程中的重要且易被忽略的技巧。以往成功率低就是因为我们将导丝塑成了普通导丝的形状,虽然后者在血管中通过快,但成功率低。因此,我们需要将导丝的第一个弯曲部塑得非常小,约 1 mm 左右,呈 70~90 度角而非 45 度角。
葛院士强调,处理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时要从容耐心,在不断探索中进步,建议初学者先到经验丰富的术者处学习,掌握他们对导丝的塑形技巧,可以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此进入第十四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专题。
关注心血管时间 绑定即送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