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林教授:心律置入装置的远程监测
心内远程置入装置的意义及指南
目前,心内置入装置有起搏器、植入性心内附壁除颤器、CRTP和CRTD等。这些心内置入装置都带有远程监控功能。在我们国家,心内置入装置是很有必要的。第一、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泛。第二、接受植入治疗的病人中特别是植入CRTD的病人病情比较重,或者是ICD病人等都有猝死的可能性。这些患者都应该进行严密的随访和监测。目前,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这些心内置入装置能够减少心内置入除颤器(ICD)的误放电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急症住院的次数。对于心衰患者,可以检测他们的偶然出现心功能恶化的指标,监测患者房颤或是室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普通起搏器可以监测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特别是可以减少病人随访次数。通过远程监测,我们通过病人出现的情况进行按需随访。2012年欧洲发表了这方面关于监测的指南,同年,中国也发表了一篇指南。监测的主要的意义和必要性在刚刚我也提到了。另外,就患者本人而言的心律失常,心衰,可能发生的猝死等不良情况的监测,可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病人随访次数。同时可程控植入器械本身例如起搏器、除颤器的参数,完全可以监测起搏电极。这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在指南中都有明确提出,例如欧洲指南就提出这些监测都是2A类的适应症。
丁香园:吴教授您好,请问最近两年心内置入装置在我国的推广和学术研究方面有何进展?
吴书林教授:最早我国是在2009年6月有生产出心脏起搏机器,包括起搏器,CRTD或是ICD。截止2012年12月份,我们国家一共做了3000例。在国内,阜外医院牵头做了一个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发现心内植入装置可以检测出病人的房颤和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了病人的随访次数,大大减少了病人花费。目前还在不断的研究中,在之前的治疗中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例如现有装置无法将病人的参数及时通过遥测来进行程控,需要病人到附近的医院进行程控。在将来,若能实现远程的程控将是极为有利的。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有希望能进入临床。
丁香园:近十年来,是否有新的技术和治疗手段给心脏治疗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吴书林教授:就心律失常而言,近十年来进展最快的是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这项治疗发展在我国发展地很快,是我们很多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成功率高达80%以上,持续性房颤患者成功率哟50%到60%。中国国内每年可实行几万例,为房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在以前,房颤的治疗主要依靠抗心率失调药物治疗窦性心律,还有抗心室率治疗、抗凝治疗。非药物治疗有外科手术,现在新加了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给广大房颤患者带来了福音。第二、在外科需要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若合并有房颤,可使用外科"迷宫手术,使患者房颤化为动力。"迷宫手术"的成功率也高达80%。我们医院使用这两种治疗方法是很多的。起搏治疗方面也已经提到了。另外还有比较先进的植入装置,比如其中装置中记录时间的环,对疾病特别是晕厥状况的检出和病因的查找都有一定作用。
丁香园:非常感谢吴教授百忙之中接受我们采访。
男,1946年7月生于河南开封。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和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享受政府专家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