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跃进教授:急性心肌梗死的经验
本届长城会,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跃进副院长分享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等话题,并就胸痛中心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建立以及抗血小治疗等话题接受采访。
丁香园:首先非常感谢杨教授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刚刚您在讲座中也提到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等一些疾病的治疗,那么请问杨教授,您如何看待“胸痛中心”的鉴定?
杨跃进教授:“胸痛中心”的鉴定也是为了筛选、治疗、急救心肌梗死提供一个依据,起码提供一个组织保障,这个当然很重要。但最关键的地方是建设“胸痛中心”比成立更重要,也就是说光成立是不行的,如果功能上没有真正履行“胸痛中心”的职责,治疗上没有任何改观,那么等于形同虚设,所以成立固然很重要,但是建设上发挥它的作用,已经把这种“胸痛中心”转变成心肌梗死的急救以及改善预后更重要。
丁香园:您觉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流程当中,有哪些环节是可以改进的并且现在急需改进的?
杨跃进教授:可能各家医院不一样,就是要准确的诊断出来,迅速治疗,那这里面就有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ST段抬高就要溶栓,有条件就介入,没有条件就要溶栓,如果两个都不行的话,就直接转诊,这是最关键的。非ST段抬高,首先控制症状,危险分层,该介入就介入,该药物治疗就药物治疗,该外科就外科,这很重要。
丁香园:从您的医院经验量来看,目前您觉得病人到达医院之后,对一个病人的处理首先要考虑哪些关键因素?
杨跃进教授:诊断,危机分层。诊断就是要分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治疗就是介入和药物,药物无效后还是要考虑介入或者转载。但是有一点确实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医患之间的关系,比如上述内容“胸痛中心”做的挺好,有个心肌梗死应该上台做介入或者应该溶栓,但总是有风险,需要跟家属进行交流,家属反复考虑商量,很长时间才决定不做,这期间就在浪费时间,这些都会影响医生对病人的治疗,但这也取决于医生们跟病人家属怎么交流。
可是风险不能不交代,比如溶栓导致脑出血使病人死亡,介入也可能导致死亡,并不是百分之百成功,这些都需要家属接受,还有一类非要往下做。这个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多一些社会方面的教育,不但要教育医护人员,也要教育老百姓,要知道这个病是如此多危险,如此有办法,但又有风险,一旦发生了就要配合医生的工作。
杨跃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心肌组织无再流和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存活心肌的识别,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心力衰竭防治的研究,经桡动脉途径复杂冠脉介入治疗。 目前兼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副会长、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主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总编、中华医学杂志等20多家杂志的编委、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考试专家委员会专业组组长。
国际上于2007年当选为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委员(FAPSIC),2008年当选为美国心脏病学院委员(FACC) 已主持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卫生部等基金项目十多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文章6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多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医疗成就奖、全国优秀论文奖多项;曾获美国赛克勒基金青年医师年度奖。申请国家专利一项“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存活和成心肌分化的药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