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张建青:医生需要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2012-11-27
字体大小:


张建青院长接受丁香园专访

青海红十字医院院长、主任医师,1994年青海省劳动模范,199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医学会青海省妇产科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全面优生优育学会青海分会副会长,青海计划生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建青长期从事妇产科、计划生育临床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妇产科各类手术有较深地研究和独到的创新,并擅长对妇产科各类疑难杂症的诊治。主持从事的临床科研课题中,已有10项分别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并有8 项达到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15篇。部分技术已被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中心办理入全球信息网络。有的课题已被国家卫生部定为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被省政府授予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丁香园通讯员:张院长,您好,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专访。本次圆桌会议议题是"医药共话新医改",请谈谈您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张建青:医药共话新医改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医和药关系紧密,现在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医药分开是医改要求的一点,在很多国家都在做,我们国家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前些年在青海西宁有5个部位做门诊药房剥离的试点,这是医药分开的一个尝试,最后失败。我认为,医药分开应该从源头做起。医院在进药的过程中,一些医药公司的不合理竞争,出现回扣提成等现象,最终给病人造成过度用药。医药分开应该从合理用药、让药品回归自然,改革才能成功。

现在一些省市尝试药品零差价销售,这看起来似乎给老百姓降低了药品利率,但我认为它还打不到改革的目的。第一,政府要投资很多。全国公立医院数量庞大,如果全部由政府买单,政府的负担会很重。从经济学角度,亚当斯密的理论认为,管的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政府只需要起引导、监管作用就行了,如果直接参与补贴,那么负担会越来越大,能补贴多长时间,又能持续多长时间呢?

第二,从老百姓来讲,降低15%是根本感觉不到的,虽然改革是为了就医群体,但如果老百姓感受不到药品价格下降,那么改革意义也就不大。我觉得钱可以补贴就医群体,让老百姓感受到自己得到补贴,比如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这是老百姓可以感受到的,那么老百姓也会欢迎。

第三,作为改革一方,如果医疗机构的价值体现不出,那么它们积极性也不会高。

第四,如果没有切断医药公司和医生的关系,那么很可能还会出现提成现象。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很难成功。这是我们最需要改革的地方,我认为不能怪医务人员,如果制度设计可以防止医生拿提成,这才是改革的重点,也是对医生的保护。

丁香园通讯员:作为青海红十字医院院长, 能否谈谈贵院在响应医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后的努力方向在哪里?

张建青:我们医院这12年来做了一些尝试,从机制上转变,从源头堵起。我们做了一个药房托管模式的医药分开改革,已经12年了,现在达到很好的效果——患者得益,因为从根本上防止了医药公司和医生的关系,杜绝了医药提成。没有经济利益的刺激,医生可以回归自然,按照病人需求开药。从我们医院的药品比例可以看出:改革前,药品比例达到60%多,改革后,药品比例至今长期稳定在35%左右,而卫生部的要求是45%。第二,保护了医生,促进医德进化。医生无论门诊还是节假日加班都是阳光收入,我们增加阳光收入,取消灰色收入。第三,通过托管的形式,用医药公司的资金在医院流通,医院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对医院的发展也起了很大作用,同时对医药公司也有帮助,医药公司和医院共同成长。病人、医生、医院、医药公司四方都得益,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改革尝试。

作为医疗机构,最主要的方向是如何保证患者的安全。患者安全目前是世界的难题,可能我国存在问题的更普遍一些。改革改什么呢?防止过度用药、过度医疗、过度手术给病人造成伤害。健康就是幸福,而医院存在的目的就是让病人幸福,二病人最怕的就是不安全,所以医疗改革要从患者安全着想。国际上已经有了先例,美国JCI利用近80年来医疗系统出现的问题总结后形成了一套管理体系,即JCI评价标准,这世界卫生组织也在全世界推广,目的是保证患者安全。我觉得应该从制度、设计层面去保障患者安全,而不是靠医务人员的觉悟,后者是不可能长久的。

我们医院利用3年时间,通过了美国JCI认证,这是做一个尝试,在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也能够把JCI的标准应用到医院中来,保证患者安全。很多人认为JCI要花大量钱,但这些钱对医院的基础建设、基础改造、设备投入、软件投入等是值得的,因为它对患者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它最主要的理念是持续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丁香园通讯员:能否给年轻的医生谈谈,在临床工作中,除了对专业知识的追求,还应该学习哪些东西?

张建青:医学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我们医院有一个医学博物馆,展示的是人类历史中的医学的发展,包括中医、西医、藏医、蒙医、阿拉伯医、印医等等,有1W多件展品。通过这些图片来说明医学应该怎么做,医生是什么样的人。一个合格的医生只有医学科学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医学人文知识。为什么医学高度发展后,受指责却越来越多?原因就是医学人文和医学科学隔离。如果不懂这些,很可能在看病中把病人只当做疾病,而不能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很多病人病愈后依然不满意,可能和我们的人文关怀缺失有关。

过去的医生是全才,比如医学创始人伏羲、神龙、黄帝、他们是国家领导人,同时也是医生。各大宗教的创始人,也都是以医为媒介进行传播。而现代的医生是专才——我们应该多才一些,才能理解、引导病人,发现病人需求,满足病人需求,这样病人才能满意。古语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不能治国,但我能治病。这两句话说明,只有医生这个职业,才能和国家领导人相提并论。这也是需要我们博学多才的一个方面,不但搞好专业技术,还要学习人文知识。

丁香园通讯员: 青海属于西北地区,您觉得医院在人才的吸引、防止人才的流失方面存在哪些困难?

张建青: 青海比较落后,人才非常缺乏。我们医院现在很缺医生,现有医生的工作量非常大。孔雀东南飞,优秀的毕业生基本都考到外地,很难回来;留下的人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这是一个现实,青海是高原地区,气候不太好,经济也不发达,待遇也受影响。很多人不愿意回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现在也在采取一些措施,如果想成为一个医生、一个专家,如果想发挥人生价值,真正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话,那么,西部地区大有作为,因为这里病人多,成长很快。我们医院设备和国际接轨,环境不差,加上病人很多,医生成长非常快,我们医院出去的许多医生,后来去东南沿海面试,很容易通过。

丁香园通讯员: 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张建青:谢谢。

编辑: 唐方    来源:丁香园

  • 开放的时代 开放的医疗——第五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2011年11月26日,第五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多名医院院长齐聚广州,盘点三年医改、点评时政热点、分享管理心得。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的“11月院长年会”历经四年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国内医疗行业最具创新意识及影响力的年度盛会。 2011年是新医改三年试点的“收官”之年,本届年会顺应时代脉搏,以“开放的时代、开放的医疗”为主题,设置医改、管理、人文等四大版块35个分论坛,几乎涵盖了医疗领域的所有焦点、热点话题,特别是以公立医院改革、管办分开、筹资与付费方式等医改关键词为线索,从点到面、全方位盘点了医改三年的功过得失; 10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医院管理者、学者、政府官员上台演讲、分享真知灼见。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中国医院协会名誉会长曹荣桂、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等领导也应邀参加了本届年会。查看更多

  • 挑战与创新——第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2010年11月27日,第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在成都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主办。数千名中国医院院长汇聚蓉城,带来一场完美的头脑风暴,奉上一席饕餮的智慧盛宴。 时值新医改攻坚之年和公立医院改革元年,今年的大会主题定为“挑战与创新”,将对新医改趋势与公立医院改革对医院带来的影响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中国医院如何进行管理、技术和服务创新来迎接这些挑战。查看更多

  • 趋势 领导力——第三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2009年是新医改元年,也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再次迎来大好春天。11月5日,本刊在上海隆重举行2009“趋势·领 导力”年会。经过五年时间的耕耘拓展,经过时代变迁的雕琢打磨,本刊确定把“卓越管理,健康中国”作为全新的办刊宗旨,并通过年会正式公布。以“迎接全民 医保时代”为大会主题,本刊将话题进一步锁定在宏观经济、社会背景之下的医院改革和医院管理方面,分设了公立医院改革方向与挑战、医院管理体制探索与思 考、全民医保时代的医院管理变革、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医院战略规划与战略实现等20多场的讲座论坛。仅演讲嘉宾就多达60余位,大部分是在国内外享有盛 誉的专家学者、医院管理者等,可谓潮流涌动,名流云集。因为主题设计紧密围绕着当今最重要、最热点的话题,本届年会吸引到700余位医院院长参会,成为新 医改颁布后国内最大规模的一次医疗卫生界的盛会。查看更多

  • 趋势 领导力——第二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2008年11月21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的《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年会上,170名来自全国的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公立医院院长们联名签署了一份希望改变上述医疗体制“顽疾”的《中国医院院长医改建议书》,这些院长们希望这份 “建议书”能够传达给医改决策层,对正处于调整中的新医改政策能够提供一些来自医疗一线的思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