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革命和模式创新,谁将成为非公医疗弯道超车的「利剑」?

   2018-11-07
字体大小:

时间:2018 年 10 月 26 日

地点:上海,2018 产融共创社会办医新生态高峰论坛会议现场

主持人:看医界总编辑郭惊涛先生

发言嘉宾:
邦尔骨科董事长程栋先生
哈特瑞姆 COO 范睿先生
中信证券投行委健康组负责人丁宁先生
一脉阳光影像集团董事长王世和先生
名医主刀创始人兼 CEO 苏舒先生
GE 医疗非公医疗事业部北区总经理高昱先生

讨论主题:技术革命和模式创新,谁将成为非公医疗弯道超车的「利剑」?

2018 年 10 月 26 日,由海尔产业金融携手丁香园、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投融资分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医院管理分会共同举办的「2018 产融共创社会办医新生态高峰论坛」在沪顺利举办。

看医界总编辑郭惊涛先生主持了下午的圆桌讨论,邦尔骨科董事长程栋先生、哈特瑞姆 COO 范睿先生、中信证券投行委健康组负责人丁宁先生、一脉阳光影像集团董事长王世和先生、名医主刀创始人兼 CEO 苏舒先生、GE 医疗非公医疗事业部北区总经理高昱先生,围绕「技术革命和模式创新,谁将成为非公医疗弯道超车的「利剑」?」的主题,分享了各自观点、开展了深入精彩的讨论。本文整理了圆桌讨论的主要内容,与大家分享。

vbox7081_BAO_9527_174505_small.JPG

发言嘉宾自我介绍

郭惊涛先生:本次讨论的主题是技术革命和模式创新,谁将成为非公医疗弯道超车的「利剑」?我会围绕这个主题问两个问题,剩下的时间打算再问下听众所提出的他们的一些问题。在开始之前,先有请几位嘉宾简要自我介绍一下。

郭惊涛.JPG
主持人:看医界总编辑郭惊涛先生

程栋先生:我是邦尔骨科的董事长程栋,我们主要是做骨科医院的连锁,是自己直投的。目前经营 12 家医院,主要以浙江为主,其他地区有安徽、江苏和江西。

程栋.JPG
邦尔骨科的董事长程栋

范睿先生:我是哈特瑞姆的范睿,我们主要做三块业务。第一块是心脏中心的共建和管理,我们有全国 17 家医院,管理 1000 张心血管专业的床位,可能今年完成手术 3000 例以上。第二块业务会做一些互联网相关的医学技术教育,我们有基层医生用户。第三块是面向 C 端做一些慢病管理服务,在平台当中有不到一万名的患者都是心血管相关的病人。整体来说,我们是专注心血管领域的医疗服务体系。
范睿.JPG
哈特瑞姆 COO 范睿先生 

丁宁先生:我是中信证券投行委的丁宁,我们尝试着做医疗服务领域最专业的券商投行,像上午张磊先生提到的产业投行,这一块我们需要向海尔多学习。

丁宁.JPG
中信证券投行委健康组负责人丁宁先生 

王世和先生:我是一脉阳光的创始人王世和,我们是独立第三方的影像中心的建设,我们在全国覆盖 20 多个省,目前在 10 多个省已经落地的影像中心有 60 多个,投入运营的有 40 多家。我们整个公司的业务版块除了我们线下的影像中心之外,还有连接所有影像中心的云平台,以及在云平台应用的一些质控中心、远程会诊中心,还有 AI 的应用等等这一块,另外还有一块是我们的影像学院,主要是一脉自有的医生的继续教育的版块。

王世和.JPG
一脉阳光影像集团董事长王世和先生 

苏舒先生:我是名医主刀的创始人苏舒,我们是专注外科领域的互联网平台,我们主要是三大业务,以合作型的模式与中国各级医院形成赋能和共赢的局面。2014 年我选择回国的初心,是希望让患者和专家之间搭建起来桥梁。我们自己的日间手术中心就座落在海尔投资的康复医院旁边,我们希望能在外科领域里面发挥互联网人工智能的作用,更好地提高各方的教育。

苏舒.JPG
名医主刀创始人兼 CEO 苏舒先生 

高昱先生:我是 GE 医疗的高昱,我是负责黄河以北的 12 个省加上 2 个直辖市的业务范围。作为全球最大的医学影像设备的供应商,我们最早在国内成立了专门针对非公医疗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团队,2010 年开始成立了非常专业化的团队,当时在业内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到现在为止,我们仍然是在非公医疗领域里,基础做得最广的、最深的医疗设备厂商。我们对整个中国的非公医疗,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有相对于其他的厂家不一样的认识,我们也非常有信心能够继续随着客户和非公医疗的发展一起壮大。

高昱.JPG
GE 医疗非公医疗事业部北区总经理高昱先生

技术革命 VS 模式创新,哪个弯道更利于超车?

郭惊涛先生:既然说弯道超车,就要看准在哪个弯道实施行动。那么,非公医疗的发展要想实现弯道超车,是技术革命更有利还是模式创新呢?

高昱先生:我选择技术这一块。如刚才所说,作为最大的医学影像设备的供应商,GE 的历史长达 100 多年。在影像设备的研发生产,积淀下来非常多的技术优势,而且每年都在开发新的东西。在跟国内非公立医院打交道 8 年时间里,我们认识到,其实一些大而全的产品未必适合非公立医院的发展。发展得比较好的一些非公医院,在设备采购的阶段就跟厂家、专家进行了非常多的沟通和交流,他们非常明确要让设备功能跟自己将来发展的一些领域能够真正的契合起来,而不是单纯的追求一个大而全的功能。得益于这么多年在非公领域的深耕,我们 GE 研发的新一代的很多产品已经体现了我们的非公医院个性化的需求,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去做一个全范围服务的安排,而不是单纯的提供一个技术上领先的产品,我们希望为临床科室人员提供完善的售后,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使用体验。

苏舒先生:网约车在出行领域里已经颠覆了全球的出行习惯,在医疗领域里面,类似的通过互联网提高效率的模式也正在逐步的发生。大家拿出手机可以搜到滴滴医生,这个就是名医主刀和滴滴出行和阿里健康的尝试。虽然目前只是初级阶段,但是用滴滴的模式有望最终改变这样的供需关系。模式的创新在这个阶段非常的重要,在模式创新上已经形成了流量和规模的公司再去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有很大的天然的优势。并且我的观点是,模式的创新也会成为技术创新进入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像我们现在名医主刀做的事情,我们跟一千多家医院的合作建立平台,能够让任何新的技术第一时间进入市场每个角落。

王世和先生:我个人的观点是,在突破技术创新这一块非公医疗要实现弯道超车是非常难的。我理解的技术创新是对在医疗临床诊治方面有革命性改变的技术,比如说 GE 公司通过技术的突破给我们带来诊断上的突破,我觉得这一点对非公医疗来说还是很难的。所以我个人观点还是倾向于,民营医疗要更多关注模式上的创新。我们一脉阳光是通过共享的理念,在我们的各个区域里实现的一种多方的共赢,通过影像设备的共享、医生的共享、数据的共享,最后实现大家收益的共享。

丁宁先生:医疗服务在所谓技术创新的点上有一个瓶颈,即复制性。做服务的复制性相对比较难,比如技术很高的医院,在技术上有创新,但这项创新技术复制增长的速度却难以令投资者满意。所以说,从医院的角度来说,技术创新有利于医院品牌的建立,增加业内影响力,有利于发展,但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获得的回报低于期望值的话会降低投资医院的信心,这又不利于医院的发展。

在全世界范围来讲,中国是模式创新的一个典范,比如支付宝、共享单车等等。拿共享单车来说,其模式创新点其实就是资产资源的分时租赁。自行车作为一个资产诞生共享单车企业,名医作为一个租赁就是中国特色的医生集团。这种模式的租赁,包括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在医疗领域诞生了很多好的商业模式,不仅能大力促进医院、科室的发展,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会更有价值。

范睿先生:我是做医生集团的,医生集团本身是种模式创新,但是看待这个问题,从我个人这三年来在心血管领域的运营经验来看,我认为技术创新会成为核心竞争力。我们哈特瑞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大家看到我们是模式创新的医生集团,但我们的市场是通过更为重要的技术创新打开的。

对于这个问题,也可能各学科领域并不一样,比如在眼科这种技术比较容易实现标准化的领域里面,模式创新就会成为核心竞争力,但是对于肿瘤、心血管、脑科等比较依赖高精尖技术的科室来说,我先选择技术创新作为基础,有了这样的核心基础之后再慢慢地进行模式创新。

程栋:在医疗领域,我觉得技术的创新是非常难的,周期也非常长,有的院士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才能在某个领域有所创新。且不说创新,一种医疗技术的复制本身就很难,周期也很长。我国的现状是,有些地区县级基层医疗水平跟省级医疗水平之间,甚至有 5-10 年的差距。从我们做骨科连锁的经验来看,即便把省级医院现有的成熟技术填补到还是空白的县级医院,这就是很难做到的事情,更别说让资料本身就很难获得的民营医院去完成医疗领域的创新了。

我觉得技术是一个很基础的东西,我们要不断努力提升医疗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患者的病痛,这是任何一个医院存活发展的基础。但是要想民营医疗发展得快,在具备了基本的技术以后关键在于模式的创新。模式创新能够让民营医院更具有行业竞争力,其所涵盖的内容很多,不仅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还包括服务的创新、机制的创新、流程的创新等等。总之,我认为基层医疗技术是基础,模式创新很重要。

如何让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更利于医院发展?

郭惊涛先生: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该如何做才能让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更好地结合,对医院发展最有利呢?目前面临的困境有哪些?怎么突破?

高昱先生:作为设备的厂家,从我的角度来看,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第一个,我们经常会发现,投资人花了很多钱聘请一个影像方面的资深专家来看片子写报告,也采购了我们新的高端设备,想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影像科的水平,但却忽视了实际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的水平。如果技术操作人员不能正确贯彻专家的意识,无法在恰当的影像参数或模式下做出对阅片诊断最有价值的影像结果,那么一切可能都会徒劳。对此我们的改变是,一方面增加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次数,另一方面改变了培训的模式,利用网络培训或者是集中的小组化的模式,通过微信上面针对某一个特定的扫描的方案或者是技术做专业化的培训。

第二个是影像科有了新设备,也掌握了新技术,但临床科室却不开这种检查申请单。这就造成了设备的严重浪费。我们也是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直接针对每一个有可能跟这个功能相关的临床科室做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看到医院影像科有做该检查的能力。

苏舒先生:对基层医院来说,上级医院技术的下沉、引进就是重大的技术突破,能带动它的发展。今年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们跟海尔将北京宣武医院的技术创新引入到江苏、山东,通过这种专科的龙头带动省一级市一级县一级的联动,模式的创新带动技术的创新,实践表明效果非常好。

这一过程遇到的问题也的确存在,比如说下沉到基层的医疗资源是治疗技术方面的,但由于治疗是基于影像检查结果的,而基层的影像诊断水平很低,结果就会导致治疗技术的下沉过程并不那么顺利。但同时,这一问题也会促使基层影像诊断水平的逐渐提升,这是治疗技术下沉过程中打通的产业链带来的反哺。

王世和先生:我觉得这两块不能完全的割裂,我们一脉阳光有一个共享的理念,很多的时候是通过技术支撑来实现的。比如我们的设备共享对整个设备技术的突破创新有很高的依赖性,医生共享、数据共享也都存在类似的情况。总之,我觉得两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彼此成为支撑的。

丁宁先生:模式创新确实带来很大的生产能力,不光是刚刚程总讲的,包括海尔金融,最初作为融资租赁公司只是做一个直租,慢慢开始有产业投行的观点,以及深度专科整合赋能的观点等,这说明不仅仅是医院的方方面面都在进行模式创新,帮着医院一起成长的事物也都在创新,一块进步。另外,对比于美国,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的优势很大,主要得益于我们巨大的患者群基数。在发展基于大数据的 AI 的时候,我们是站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高地的,这个是我们从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范睿先生:两者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有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人才问题。因为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是会落实到人才上,这个是实际的困难,非公医疗面对的人才困境该如何解决?在现有的体制下,我们看到一些比较积极的变化,比如说我在做的模式创新,民营医院在自己招人的时候很困难,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信任度不够,而医生集团可以提供第三方的保证,让信息尽可能对称,从而为民营医院在人才招聘上做一些解决方案。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有可能资本方会成为推动医生下海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我们未来像海尔金融这样的机构越来越多,大力扶持民营医疗,有更多的医生人才从体制里出来,同时年轻一代的医生非常喜欢拥抱互联网,这种技术变革对医生从业的习惯改变会影响到我们所有的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会朝着非常积极的方向发展。

程栋先生:我还是觉得技术创新本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谈技术创新的时候,在医疗如果不加大速度培养技术人才,医疗服务水平肯定提高不上去。从增加医院收入看,服务模式的改进是最快速起效的,但目前国内能提供特别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医院并不多,而且大多数老百姓享受不到这种医疗服务。我认为,技术创新跟模式创新要结合起来,才能把医疗机构的发展搞上去。

民营医疗的上市,有哪些坑?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郭惊涛先生:我代表我们的听众问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现在我们的民营医疗在快速发展,很多的民营医疗在集团化连锁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上市,那么请问丁总,民营医疗的上市,有哪些坑?以及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丁宁先生:坑太多,政策变化的走向令人捉摸不定,办医院很难。我们总结了三个最明显的坑,我也称之为「三座大山」。第一个是土地,当年在审爱尔眼科上市的时候,爱尔的很多物业都是租赁的,我们聊到综合型的上市的时候就要求土地房产必须自有,租赁的对于大型综合医院来说也不行。第二是托管,托管是中国的特色模式创新,很多的非盈利性的医疗机构都会盖一个管理咨询公司的章,但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个是万万不被允许的。第三就是改制,如果在 5-8 年前做过改制的还好,如果近期做改制的可能在目前 A 股市场比较难,A 股如果实在不行,港股或许有希望,但也越来越难了。

其实,在当前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上市也还是有希望的。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再上一家眼科和口腔,这种比较偏消费类的不怎么依赖于医保,通过这种医院来慢慢地撬开上市审批的口子,然后就是期待其他大型综合性非公医疗医院的逐步上市。

一句话建议:非公医疗加强专科建设弯道超车的注意事项

郭惊涛先生:最后,请每位嘉宾用一句话送给所有希望弯道超车的(特别是在专科建设方面)的非公医疗创业者,为他们提供一个建议。

程栋先生:要实现弯道超车,我认为还是要充分整合资源,这需要机构领导者打开胸怀、提高境界。

范睿先生:未来我们的医疗服务的主战场在基层,在这个转变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拥抱互联网,让非公医疗的品牌直接影响病人的选择,这种直接影响 C 端的能力是未来非公医疗能够生存下去的很重要的一点。

丁宁先生:我建议医疗机构在发展初期要充分放开大家的想象力和创新性,然后突飞猛进赶紧往前跑;但是跑到真正准备接触资本市场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刹车,找一些专业机构把一些合规性捋一捋。

王世和先生:一方面我们呼吁政府制订非公医疗的政策要注意连续性、稳定性,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另一方面,我觉得医疗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机构,对我们民营医疗机构讲还是要花大力修内功,打铁还需自身硬。

苏舒先生:借用中金刘总的比喻,要像企鹅一样,在陆地上虽然摇摇摆摆但是依然很坚定,一旦遇到水就加速奔跑;另外,企鹅的一个特点是打群架,我期待跟各位一起「打群架」,把「北极熊」打败。

高昱先生:作为医疗设备的供应商,其实我们非常期待我们的投资人和院长跟我们一起探讨,到底需要在技术上做什么东西或者在创新商业模式下技术上有什么地方不适应的,我们非常愿意听取大家这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共同开发一些新的技术,真正适合我们民营医院需求的技术和产品。

编辑: dxy_al9nicee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