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40 年,社会办医再出发,下一个 10 年,如何走?

   2018-11-07
字体大小:

上午圆桌论坛:

时间:2018 年 10 月 26 日

地点:上海,2018 产融共创社会办医新生态高峰论坛会议现场

主持人:财新健康点主编季敏华女士

发言嘉宾:
中欧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先生
海尔产业金融 CEO :张磊
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执行院长李定纲先生 
九悦医疗董事长郭跃先生 
北大医疗肿瘤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CEO 张捷先生

讨论主题:改革开放 40 年,社会办医再出发,下一个 10 年,如何走?

2018 年 10 月 26 日,由海尔产业金融携手丁香园、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投融资分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医院管理分会共同举办的「2018 产融共创社会办医新生态高峰论坛」在沪顺利举办。

在上午进行的大会圆桌讨论环节,在财新健康点主编季敏华女士的主持下,中欧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海尔产业金融医疗事业部总经理井光超先生、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执行院长李定纲先生、九悦医疗董事长郭跃先生、北大医疗肿瘤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CEO 张捷先生,围绕「加强非公医疗学科建设、共创社会办医新生态」这一大会主旨,进行了激烈而精彩的思想碰撞。本文整理了圆桌讨论的主要内容,与大家分享。

vbox7081_BAO_8874_120014_small.JPG

未来 10 年,社会办医最关键的是什么?

季敏华女士:在未来的 10 年,社会办医的各项要素中,各位认为最重要、最具关键性的是哪个因素?如何建设性地看待要素的改变?

季.JPG
财新健康点主编季敏华女士

蔡江南先生:对于今后 10 年的发展,我们首先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转折时刻,习总书记最近也强调了中国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地位。在医疗领域,要真正让民营医疗与公立医疗站在同一个平台,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有两个:其一,市场准入需要有更加大的开放,政策上要更广泛地降低民营医疗的准入门槛,认识上要一视同仁地看待民营和公立。其二,人才是民营医疗的一个短板,希望政策的变化能让医生真正流动起来,这是民营医疗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蔡.JPG
中欧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先生

张磊先生:从金融的视角看,公立医疗体系的增量市场空间已经开始萎缩,甚至是出现一定的下滑,这个过程当中医疗资源包括区域高度的不匹配也导致了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这个格局其实现在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这个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国家各项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的政策相继出台,民营医疗发展的快速通道序幕逐渐拉开。基于这两点,考虑到与其在红海区域厮杀不如差异化的选择民营领域,所以我们从 2014 年开始就坚定地选择了民营医疗版块,经过四年多的沉淀,做了很多的服务尝试,目前我们合作的有四五百家的机构,包括很多的医生集团,以及跟移动医疗的平台,包括设备运营商和厂商进行合作。

张磊.JPG
海尔产业金融 CEO 张磊先生:张磊

在服务民营医疗客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民营版块在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和缺陷还是相对比较多的。跟公立体系比,不仅仅是拿到金融机构的钱买设备盖大楼就可以解决的,还包括专家资源怎么引入?怎么能够找到更好的方式去提升科室的能力?如何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设想,我们能不能不仅仅提供资金本身,同时还为民营医院客户代入其他的资源来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正是海尔所倡导的「金融不止于金融」,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民营医疗体系改善,甚至是重构生态环境,让配置更均衡,价值更增值,发展更可持续一些。

我们进行了特色专科建设的尝试,希望民营医院先从单点的科室入手,把科室专业度做上来,做出品牌来,然后以点带面实现医院整体的提升。目前与我们合作的有 10 多家医院的不同科室,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我认为,民营医疗在通过学科建设提升科室能力这个点上,可能是将来发展中比较重要的要素。

郭跃先生:首先说下我们九悦医疗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我们的医院都在华东地区,扎根江浙沪;(2)第二,我们的医院都在地市县;(3)第三,都是综合连锁的。为什么选择这样发展呢?我觉得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除了前面演讲中讲到的院士领先、高端技术发展等,其实还有一个重要方向,那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的地域优势、空间优势,做到资源下沉,真正的能够接地气,为有医疗需求的老龄化的广大中国老百姓服务。这便是我们的一个发展战略。

郭跃.JPG
九悦医疗董事长郭跃先生 

对未来 10 年的发展,我觉得应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第一,我们的方向不要出差错,必须跟着政策导向走;第二,我们医疗的投资和管理,需要防止两个误区,一个误区是市场伪需求,第二个误区是资源难融合。如果我们民营资本在投资和管理这两个领域里面,过不了这两个坎,那么不仅是短期内造成投资浪费,同时在长期运营中会缺乏核心的能力和动力,最后还是一地鸡毛。

李定纲先生:我先简单介绍下我们道培医疗集团的发展过程。陆道培院士是在 2000 年 70 岁的时候退休,带着几个志同道合者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出来,在外面大家一起集资租了几百平方米的地方,做成了陆道培医院。直到今天 18 年了,陆道培医院只收复发的需要做骨髓移植的血液病患者,不收初诊的病人。这就是我们的特色,是我们创新的差异化发展的战略。目前我们技术上的独创的体系能够保证复发的病人到了陆道培能够获得五年生存期的几率高达 80% 以上。

李定纲.JPG
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执行院长李定纲先生 

因此我觉得我们要差异化,差异化是一个自己的能力的释放和延伸,然后才能找到市场,这个市场是有这种需求的。另外告诉大家一个数字,在 2017 年国际民营医疗市场大蛋糕有 6875 亿美金,而中国所占的份额不足 1 亿美金,可见我们的落后。所以说,我们要有大的国际化的视野和格局,这样可能中国的民营医疗才能越走路越宽广。

未来 10 年,推动医疗人才流动的关键动力是什么?

季敏华女士:人才的流动其实也是社会办医当中最核心最难的点,未来 10 年医生的流动能不能变的更好?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张捷先生:我们这个平台是以北大肿瘤医院为平台的专业的肿瘤专科的医疗机构,所以说对于医疗行业人才流动的事情我深有体会。我觉得民营医院可能做得非常高大上,但是目前却不能提供专家主任在学术和社会地位上的需求,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公立医院的编制,「宁愿死在编制内也不愿意出来」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所以我觉得,医疗人才流动的最终实现,从根本的问题上说就是要做到取消编制这种大动作,目前看来很难。

章节.JPG
北大医疗肿瘤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CEO 张捷先生

蔡江南先生:我一直在很多场合讲,中国医改核心的问题是医生的问题。医生才是医疗核心的资源,只有把医生的生产力解放出来、调动起来才能实现医疗的大发展。然而目前中国医生的现状很不乐观,包括收入与付出不匹配、医患矛盾等问题,医生这个行业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太有吸引力的行业。这些都是医改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还有思想观念上的问题,目前私立医院在医疗市场中一直被政府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但事实上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应该把市场交给市场,政府来做补充。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政策,还需要确保这样的政策能够真正落地执行。

李定纲先生:大家知道在中国民营医疗的历史上最早期出现了一个莆田系,莆田系在目前为止最兴旺的时候能达到 7 千家医院,目前为止可能保留有 5 千家医院。这些医院给民营医疗带来了一个很不好的名声,所以现在是「莆田系得病,全国的民营医疗在吃药」。这个在今后 10 年当中,需要慢慢地梳理过来,要正本清源。

一个方向上大家也要逐渐认清楚,全世界最好的医疗机构几乎都是民营医疗,中国在解放前也是民营医疗最好,只是后来优秀的都收归国有了。所以大家要对民营医疗有信心,只不过中国比较悲惨的一点就是时间太长,整个民营医疗的基因已经突变了,现在要进行基因的调控,要把已经突变的基因再修复回来,这需要时间。

其实在前 10 年我们对此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后边 10 年我们在方法、思路上会变得更加清楚。这里我强调一点,就是说按照社会发展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经本位,官本位,人本位」。经本位就是资源,官本位就是社会关系(我给他归纳为民营医疗的影响),最终还是要人本位。这里说的人,一方面是有创业激情的新一代中青年医生,另一方面是消费群体在慢慢的变化。比如,60 后可能愿意在公立医院排队等待就诊,但 90 后可能更愿意选择就医方便、服务更好的私立医院,包括虚拟医院、平台医院也可以在提升体验感上发挥作用。我认为是尖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指明我们应该充满信心迎接民营医疗下一个 10 年的发展。

郭跃先生:李总比我长几岁,激情的信心比我还足,但我还是坚持谨慎的乐观态度。看新闻每一个消息都是比较利好的,令人激动,但是事实上在微观的层面上我们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很多政策的执行并没有那么顺利,处处制肘难以落实。我认为首先投资人、医院要对医生人才充分尊重。提高人工成本是一个方面,打个比方,相比于一个月给 2000 块钱工资,一个小时就要支付 5000 块钱的医生肯定感受到的尊重更大。另外,医生追求编制,那么编制是什么?其实,编制不止是体制内的保障,也可以是医生下海的救生圈,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医生看到并给予他市场的编制。总之,咱们要尊重医学,尊重医生,要天天把精力和精神放在对医生身上,共同鼓励、共同创造和奋斗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来,等政策起码我认为短期内不靠谱,还是要靠自己。

台下台上互动环节

与会者提问:我们集团有 30 家医院,超过 1 万张床位了,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蔡教授。第一个问题,从我对欧洲、日本等国际上医院的观察发现,占比 70%-80% 的都是民营医院,而我们国家虽然数量上民营占多数,但实际医疗服务量我们只占 20% 左右,请问我们国家到底能不能发展得和国际接轨,达到民营医院服务量占比 70%-80% 的程度?如果能,需要多长时间达到?第二个问题,我在国有、民营、军队、地方等等机构都工作过,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也经历了改革开放时期,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看到《卫生法》、《医院法》的出台,而且体会到,虽然政策鼓励民营医院发展,但是在地方却受到很多的阻碍,并没有真正得到公平的机会。那么请问,面对这一个问题,下一个 10 年到底如何走?我们国家最终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少年来解决?

蔡江南先生: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目前大量的公立医院,从本质上来说基本上都不是真正的公立医院,因为从经营收入经济结构来源看,90% 都是从市场的收入来的,真的政府给到的财政的支出占的比重非常少。与民营医院相比,我们的这些公立医院只是管理方式的不一样,特别是领导层属于政府委任,然后国家给了他们一个公立医院的名称,仅此而已。一旦

把任命权、指挥权分隔出去,他们就是和我们一样的民营医院。第二个问题本质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有着历史的原因和利益的因素在内。李克强总理曾说过,「利益的改革比灵魂革命还要痛苦」。但同时,我觉得这个既是非常难做,又是非常容易做的事情:只要做到思想解放,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第一位,而不是把自己个人的利益放第一位,这个事情就非常好做。

编辑: dxy_al9nicee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