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际临床和转化医学论坛

分论坛A3:传染病与疫苗

   2014-07-09
字体大小:

2014国际临床和转化医学论坛的A3分论坛即“传染病与疫苗”于2014年5月29日下午及30日在第二军医大学科技楼报告厅举行。该分论坛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承办。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闻玉梅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院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AID研究院Steve Holland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David Weiner教授担任该论坛的共同主席。

来自中美等国家的17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精彩的报告,报告专家有:美国Aeras公司CEO/主席Thomas G. Evans博士、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徐小宁教授、香港大学袁国勇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Harry Greenberg教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Menno D.de Jong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闻玉梅院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David Weiner教授、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卢山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袁正宏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Lorne A. Babiuk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AID研究院Steve Holland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John Edwards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颖教授、美国Laurence Corash博士、Sanofi Pasteur公司副主席Kent Kester博士等。

5月29日下午,报告专家分别介绍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分别围绕转化原则在加快结核疫苗开发中的应用、研发通用抗流感病毒疫苗的保护等相关问题、对MERS-CoV的抗病毒或被动免疫治疗方案、从行为学和生态学论中国的新发传染病、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及其衰减的分子基础、临床和转化研究的所面临的流行病挑战等主题同与会专家、学者及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和探讨。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发传染病至今达40余种,对人类的危害和潜在影响引起世人极大瞩目。了解和研究这些新发传染病的致病机理、发生及其演变规律等内容,正是本分论坛探讨的主题之一。近年来新型疫苗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其制备的疫苗品种从乙肝重组疫苗到肺炎偶联疫苗不断增加,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人类仍面对新发传染病的威胁。本论坛探讨和交流了新型疫苗技术和研制的最新进展,这些研究将为我们研制防御措施和新型疫苗提供重要的基础知识。同时本次分论坛也为传染病与疫苗研发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搭建了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平台,促进领域间的交叉和融合,展示了基础研究成果在转化研究中积极的促进作用。

5月30日,闻玉梅院士介绍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通过增加DC细胞抗原递呈能力等方式调控机体免疫反应,从而使其成为治疗持续性感染和肿瘤等疾病的有效手段。Lorne A. Babiuk 教授以聚磷腈为例介绍了佐剂在辅助疫苗发挥保护效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新型佐剂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Steve M. Holland 教授通过对一些临床病例的分析,由浅入深地介绍了GATA2基因缺陷对机体造血作用和巨噬细胞成熟的影响,同时表示对该基因的遗传修饰将对白血病等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David B. Weiner教授课题组通过质粒合成优化、佐剂应用和电穿孔给药技术等方式增加DNA疫苗效力,从而应用于HIV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John Edwards 教授以假丝酵母菌的为例介绍真菌疫苗相关研究,为真菌疫苗研究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肺结核对公共健康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张颖教授介绍了当前结核病治疗的挑战和控制新策略,为有效地将基础研究转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福教授介绍了当前流行病病毒H7N9的疾病爆发以及该病毒的演化,为H7N9流感病毒造成的流行病控制打下了重要基础。袁正宏教授则介绍了宿主与H7N9流感病毒的相互作用,对该病毒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从而为后续该病毒的疫苗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经过两天学术会议交流,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给我们带来了新发传染病与新型疫苗相关的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帮助我们对这些新发传染病致病机理、发生和演变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将指导我们研制防御措施和新型疫苗。最后,本次分论坛通过对新发传染病与新型疫苗的研究建立了基础医学与转化医学国际合作交流的桥梁。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2014年6月5日

编辑: tong205    来源:丁香园

主办单位:

中国工程院(CAE)

中国医学科学院(CAMS)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更多详情>>

5月28日下午:高端论坛

5月28日全天:注册报到

5月29日上午:开幕式、大会报告

5月29日下午:分论坛

5月30日上午:分论坛

5月30日下午: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