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镇宙教授:分子分型引领乳腺癌诊疗巨大进步
丁香园:首先非常感谢沈教授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您作为乳腺癌领域权威专家,也亲历了乳腺癌几十年的发展,能请您跟大家分享一下乳腺癌近十几年最令人印象的进展有哪些?
沈教授:在治疗原则方面,过去的治疗方法都是病人能够接受的最大耐受手术,而到现在变为最小的、最有效的方法,这是最突出的一个进展。
对于每个病人来讲,一个手术我们肯定是尽力为病人做到最好,但是现在更加强调根据不同的分子分型,来对每个病人进行个体化治疗,这是我们领域最大的进步。比如,以前我们为病人所做的手术一律都是大手术,术后均需要接受化疗,而现在则不是这样。
对于很多年轻的并且病情适合的病人来讲,能够给她做保留乳房的手术。而以前术后常规都要进行化疗,现在我们根据不同的分子分型以及病人的病情来给她进行治疗。
在我们医院,这样的治疗之后,目前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在以前,对同一肿瘤的不同类型,我们按照同一方法进行治疗,现在就改变为使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丁香园:您刚刚也提到了现在分子分型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能否请您讲一下目前临床上分子分型治疗的进展对于我们临床具体实践的影响,对于患者来说,从中能够得到哪些益处呢?
沈教授:目前乳房癌的分子分型主要分为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型以及三阴性型。假如患者为Luminal-A型,这类病人手术预后应该比较好,如果是属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术后则根本不需要接受化疗,而是进行内分泌治疗就可以;
若为Luminal-B型或者HER-2型,这些病人对靶向治疗有很好的反应,目前赫赛汀能够提高至少5%~10%的五年生存率;
而三阴性型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靶点,这些病人主要以化疗为主。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预后指标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现在大家对选择治疗方案方面呈现为更加个体化的现象。
丁香园:除了分子分型之外,我们知道乳腺癌的免疫靶向治疗也是热点话题之一,那么在您看来,目前在乳腺癌方面最有潜力的分子靶标都有哪些呢?
沈教授:对于分子靶标来说,目前比较明确的就是HER-2,现在也有很多不同的新药物像赫赛汀,而目前从效果来看拉帕替尼的效果不如赫赛汀,只有在赫赛汀治疗失败之后才选用拉帕替尼进行治疗。而其他新靶向治疗药物像帕妥珠单抗、TDM1等药物都出现了。
而以前对于阿瓦斯汀——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乳腺癌方面没有什么新的效果,所以目前很少使用此药物。而现在我们正在寻找在新的靶点上起作用的药物。
丁香园:您的新书明天就要发布了,您能介绍一下主要内容吗?
沈教授:我认为以前我们写过很多专业型的东西,去年我们出版了一本关于乳腺肿瘤学的书,有两百零五万字。我每次在想,有些病人得病以后自己很困惑如何选择医生,如何正确就医,治疗后功能以及营养等方面的问题。
另外还有很多健康人会思考如何早期预防或者早期发现肿瘤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除她们的一些顾虑。
所以我们就在思考是不是可以写一本这方面的书,因此选择了我们平时在医疗工作期间、生活中经常被病人提出来的100个问题,对之进行解释,让大家多作了解。
丁香园:目前乳腺癌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在您看来,现在城市当中年轻的女性在预防乳腺癌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沈教授: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而在工作方面,很多年轻人经常在办公室办公,极少参加运动,而忙碌的工作使她们没有时间喂奶;为了适应工作,餐饮不规律,不健康;
另外一些家长对孩子溺爱,过多的摄入保健品,影响了她们的健康生活。以上各个方面均需要注意。
丁香园:乳腺癌论坛已经开展九年了,您作为大会的主办方,您认为乳腺癌论坛在推动我国乳腺癌诊疗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沈教授:我们论坛不断地把新的概念、理念及进展,向国内很多医生(尤其是很少能有机会参加大型会议的医生)一一介绍。这些推动我们治疗的新进展,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好的临床帮助。
虽然很多医生有机会参加会议,但是仍是很少能在临床上运用,我们通过会议能够提供新进展并且进行交流与讨论,因此能够不断推动国家乳腺癌的治疗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丁香园:感谢沈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沈镇宙,男,上海人,1935 年 7 月出生。1957 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肿瘤医院,工作至今。期间于 1961 年至 1964 年攻读肿瘤外科学研究生,导师为我国肿瘤外科学奠基人之一的李月云教授。1989 年起至今担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肿瘤外科学博士生导师;2002 年起至今担任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和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首席专家。
国际乳腺研究会会员,亚洲乳腺癌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兼乳腺癌和软组织肿瘤两个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原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委员,上海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乳腺疾病防治中心主任,《中国癌症杂志》主编及《上海医学》、《外科理论与实践》等十余种医学期刊编委。
- Beth Baughman DuPree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梅多布鲁克市的救世主医院医生
- Michael Untch
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妇产科学系教授
- 康毅滨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终身讲席正教授
- Walter Jonat
曾任德国基尔大学妇产科临床中心教授、主任
- 洪明奇Mien-Chie Hung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终身教授
- Rakesh Kumar
乔治华盛顿大学肿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系主任
- Paul E. Goss
达纳法贝尔/哈佛癌症中心乳腺癌项目主任
- Robert W. Carlson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