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先心病、妊高征,剖宫产术中产妇猝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4-09 14:54 文章来源: 妊娠合并先心病、妊高征,剖宫产术中产妇猝死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症 先天性心脏病 剖腹产/剖宫产术 麻醉 心肺复苏 点击次数:

网友[平衡]:

病情如下:
女患,26岁,农民。停经35周,20天前无诱因出现咳嗽、无痰,未诊治,近5天咳嗽加重,近2日出现尿少且周身浮肿,每日尿量约500~800ml,不能平卧而来院就诊。
既往史:先天性心脏病26年。
查体: P 107次/分 , R 22次/分 , Bp140/80mmHg,发育正常,被动体位 ,颜面口唇发绀 ,周身轻度浮肿 ,口唇重度发绀。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无杂音 。双下肢浮肿,各指(趾)端重度发绀。

辅助检查:
彩超所见:
主动脉根部内径:26mm,肺动脉内径:23mm,左房内径:32mm,左室舒张末内径:43mm室间隔厚度:11mm,左室后壁厚度:11mm,右房内径:47mm,右室内径:35mm。室间隔膈部回声中断,断端宽约2.10cm,房间隔回声连续,右室前壁厚约0.85cm 肺动脉内径增宽,右房、右室内径增大,各瓣膜形态结构回声未见异常,启闭良好,室壁运动未见异常,心包腔内未、见异常。
彩超诊断: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膜周部)
肺动脉高压
右室肥厚
右房、右室扩大
二、三尖瓣返流
ECG示:窦性心动过速 右房大、右室大
TP 45.8g/l(正常60~80 g/l),A 24.6 g/l(正常35~55 g/l),G21.2 g/l(正常20~30 g/l)。
BUN10.98mol/l (正常1.8~7.11mol/l ) ,Cr140.7mmol/l (正常44~133 mol/l)
HB168 g/l, K+4.84mol/l(正常3.5~5.5 mol/l),Na+128 mol/l(正常135~145 mol/l),CL-108 mol/l(正常96~108 mol/l),CO2CP16.3 mol/l(正常20~29 mol/l)。

初步诊断:孕1产0 妊娠35+5周,枕左前位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肺内感染
心功能IV级
重度子痫前期

入院后经过了多学科的会诊。
循环内科会诊意见:诊断同前,加强抗感染治疗 ,静点酚妥拉明,间断静注速尿、西地兰纠正心衰 ,吸氧,心电监护。
泌尿内科会诊后认为目前病人存在急性肾功能不全(肾前性),建议留置导尿、补充血容量 、监测肾功。
电话请医科大学的教授会诊:建议控制血压 纠正心衰同时宜尽早在心内科及儿科的监护下剖宫产终止妊娠,但手术可能增加心脏负担。
再次电话请医科大学的另一教授会诊:纠正心衰,最好心衰控制后终止妊娠,但患者妊高征存在,宜尽快终止妊娠为好,两者矛盾,可请心内科协助治疗,选择手术时机。

目前患者Bp147/107mmHg P 117次/分 SpO268%,行胎心监护基线120~125次/分,变异较差,胎动后,胎心无变化,妇科主任考虑胎儿宫内窘迫存在。全心衰 心功能IV级,控制9h无好转,重度子痫前期已解痉降压治疗,需要急诊剖宫产

麻醉及抢救经过如下:
入室后病人Bp150/105mmHg,P120次/分,SpO246%(整个术中在鼻导管吸氧的情况下,SpO2最高仅55%)。选L2~3间隙常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分次(4、6、5、5)注入2%利多卡因共计20ml阻滞平面上界达T8左右。个人意见需要适当补充一定量(300~500ml)的液体,循环内科的主任要求严格控制输液,故液体输入很少,麻醉起效后,血压平稳,无下降趋势。手术切皮时无痛,牵拉腹膜时有疼痛的感觉,但能耐受,未与特殊处理
剖宫取出一男性活婴,新生儿青紫窒息,经吸氧等处理后,抱送新生儿科。
婴儿取出后,并未常规静注缩宫素。在抢救新生儿的时候,产妇突然出现意识消失,出现下颌式呼吸,紧急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等。抢救20分钟无效,放弃。

产妇术中死了,虽然家属能理解(术前一再交代可能出现的后果)(目前孩子已安全出院),但作为当事人,一直心里不平静,总在反思:这例麻醉如何实施会更好一些呢?
与大家一同思考:
1、 术前泌尿内科认为应该补充血容量以解决少尿的问题,循环内科为控制心衰要求严格控制输液,哪个是主要的矛盾?如何兼顾?
2、 麻醉选择有误吗?椎管内麻醉一旦阻滞不全怎么办?出现血压下降使用哪种升压药合适?如果选择全麻呢?全麻又如何实施才能兼顾产妇和婴儿的安全?
3、 术中如何对待内科关于输液等的建议?还有哪些监测对术中管理更有指导意义?
4、 产妇死亡的原因?在婴儿取出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加重产妇的心脏负担?

网友[yhy403]:

1、 术前泌尿内科认为应该补充血容量以解决少尿的问题,循环内科为控制心衰要求严格控制输液,哪个是主要的矛盾?如何兼顾?
术前:病人因心衰、 心功能IV级、重度子痫前期,经解痉降压、控制输液量等治疗,肯定存在容量不足。
麻醉:选L2~3间隙,分次(4、6、5、5)注入2%利多卡因共计20ml,阻滞平面上界达T8左右,液体输入很少,尽管麻醉起效后,血压平稳,无下降趋势,手术切皮时无痛,牵拉腹膜时有疼痛的感觉,但当时估计尚未达麻醉高峰。根据我们经验,2%利多卡因20ml,病人术前又 容量不足,术中液体输入很少,出现血压平稳,血压没有下降趋势的情况不太可能。
胎儿娩出时:子宫缩小,腹内压骤减,血液回到内脏血管床,回心血量减少。
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血液从子宫窦突然进入血循环,血容量又有增加。
所以围术期补液应在中心静脉压和有创动脉测压的指导下,根据围术期病理生理变化合理补液。考虑到麻醉和手术因素,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开始要适当补液,胎儿取出后,可以借助利尿药、扩血管药或体位改变降低前负荷。
2、 麻醉选择有误吗?椎管内麻醉一旦阻滞不全怎么办?出现血压下降使用哪种升压药合适?如果选择全麻呢?全麻又如何实施才能兼顾产妇和婴儿的安全?
大家都知道,急性心衰的处理其中有一条是:气管插管、PEEP。对于此病例,术前已经是心衰、缺氧,用全麻比较好,至少能保证氧供比较充分。现在有很多全麻药,做到麻醉诱导维持的平稳,应该说难度不大吧!可以用芬太尼、小剂量异丙酚、氯胺酮、万可松诱导,吸入维持。我们剖宫产全麻用芬太尼0.2mg、异丙酚100mg、卡肌宁25mg诱导,根据我们观察,除早产外,还是比较安全的。最可能出现新生儿呼吸抑制,我们处理也比较拿手。
3、 术中如何对待内科关于输液等的建议?还有哪些监测对术中管理更有指导意义?
内科的观点仅供参考,毕竟麻醉手术中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围术期病理生理变化我们更了解,更有发言权。术中中心静脉压和有创动脉测压对指导补液比较有指导意义。
4、 产妇死亡的原因?在婴儿取出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加重产妇的心脏负担?
产妇死亡的原因:循环虚脱?羊水栓塞?心力衰竭?取胎儿后呼吸循环如何变化?
避免加重产妇的心脏负担的措施:改善缺氧、严密监测下精心调控循环血容量。对此例病人,假如全麻的话,至少可以氧供充分,发生心跳停止时省去气管插管时间。

编辑:西门吹血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平衡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