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乳头溢液的相关检查方法
乳头溢液分生理性溢液和病理性溢液两类。前者见于妊娠期和授乳期妇女,后者是乳腺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发生乳头溢液最常见的疾病是导管内乳头头瘤占全部乳头溢液病例的70%左右。乳腺癌所致乳头溢液占溢液总数的10%左右。此外内分泌障碍、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等亦可引起乳头溢液。
一、标本采集 绝经前妇女较易得乳头分泌物。于月经周期的第四周,由于黄体激素的影响,乳腺分泌物增多,利于标本采集,采集标本前应进行乳房触诊,检查有无肿块及肿块位置,然后冼净乳头,擦干。
• 自然溢出液:直接收集于载玻片上。
• 有肿块乳腺分泌物自肿块的远乳头侧顺导管引流方向用手轻按摩和挤压,则集分泌物。
• 无肿块乳腺分泌物可沿乳晕周围轻轻做向心性按摩挤压,采集分泌物。
• 刮片或印片:乳头或乳房其它部位有糜烂、溃疡或瘘管口者,先拭去表面的腐烂坏死组织,再用小刮板刮取病理分泌物涂片,也可用消毒干燥的载玻片在病损部位轻压印片进行检查。
二、一般性状检查
量 病理性乳头溢液量不定。
外观 按外观性状可将乳头溢液分为6类。
• 血性溢液 呈深浅不同的红色或褐色,以导管乳头状瘤最多见,其次可能由乳腺癌所致尤其是导管内乳头状癌易致血性溢液。因此50岁以上的妇女特别是一侧乳头出现单孔血性溢液时应予高度重视,乳腺增生病和乳腺导管扩张症等疾病也可出现血性溢液。
• 浆液性溢液 多呈微黄色,稀薄而透明。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症等。
• 水样溢液 为无色透明,清澈如水。约50%由乳腺癌所致。
• 乳汁样溢液 见于停止授乳后的妇女,有的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仍有少量溢液。此外可见乳腺增生症、溢乳闭经综合征、口服避孕药等。
• 粘液性溢液 粘稠,常为双侧多导管自动溢液。多见于性功能低下者,如更年期妇女;亦可见于乳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
• 脓性溢液 多为黄色或乳黄色,浓稠,有时带血,是乳腺炎症的表现。见于急慢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结核。
三、镜下检查 制备薄膜片以瑞氏或H-E染色后镜检,注意细胞形态或钙化物。
(一)细胞
(二)钙化物
四、细菌学检查
五、乳管镜检查
乳头溢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乳腺囊性增生症:
该症是中年女性常见的病变,由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临床上无特殊症状,少数患者有乳房胀痛、乳头溢液,但与月经周期有关。临床上乳腺弥漫性增厚,呈片状或细颗粒状、结节状,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清,囊肿形成时可触及大小不等囊性结节,超声检查可确诊。如临床不能和乳腺癌鉴别时,则有赖于病理诊断。治疗可用中药疏肝理气,调和冲任等。对局限性增生可在经期后1周复查,如肿块缩小、变软可继续观察;如无明显消退,必要时应手术。
乳腺导管扩张症:
系导管内潴留性扩张,引起系列病理改变。临床常有乳头溢液,以浆液或脓性多见,涂片见大量炎性细胞。导管造影显示导管扩张。在乳头或乳晕下可触及增粗的导管,有压痛。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并有缩小的病史。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或脓液。腋淋巴结肿大呈炎性反应,并有压痛。急性期以抗炎治疗为主,炎症消退后局部仍有肿块时需手术切除,切除范围包括肿块及其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如肿块较大或多灶性时,需做区段或全乳房切除术。
导管内乳头状瘤:
属导管上皮性良性肿瘤。大导管乳头状瘤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因乳头血性或浆液性溢液污染内衣而引起注意,瘤体较小不易摸到,少数在乳晕区摸到小结节,按压时有暗红色液体从相应导管口排出。偶尔可见较大肿块,常因导管被堵塞扩张形成囊肿。多发性乳头状瘤发生于中小导管,乳头溢液少见,在乳腺周围可摸到质实、不均质的肿块,其恶变率高于大导管乳头状瘤,被公认为癌前病变。大导管乳头状瘤可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及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获确诊。乳腺导管造影也有助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单发的大导管乳头状瘤应切除病变的导管系统,术前需正确定位。对年龄较大或病检有导管上皮增生活跃或有间变者,也可考虑做单纯乳房切除术。
乳腺癌:
部分乳腺癌病人有鲜红或暗红色的乳头溢液,有时会产生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迹,化验检查溢液内可找到癌细胞。45岁~49岁、60岁~64岁为此病的两个发病高峰。其起病缓慢,病人在无意中可发现乳房肿块,多位于内上限或外上限,无痛,渐大。晚期病变部位出现橘皮样皮肤改变及卫星结节。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随病程进展彼此融合成团。
少数乳腺癌患者可出现血性乳头溢液,但以乳头溢液为惟一症状者少见,多数伴有乳腺肿块。乳头湿疹样癌也可有乳头溢液,在诊断方面除病史、体检外,辅以各种声像学检查,对乳头溢液应多次涂片细胞学检查。如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乳腺活检:1、乳头溢液伴有或不伴有乳腺肿块,经各种检查不能确诊者;2、乳腺肿块或局部“增厚”区不能肯定性质;3、乳腺X线摄片发现可疑肿块或钙化点;4、非炎症性乳腺皮肤潮红,疑为炎性乳腺癌者;5、出现其他可疑恶性肿瘤病象者;6、乳头溢液乳头糜烂疑为湿疹样癌时,应作乳头糜烂区的刮片或印片细胞学检查。对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放疗和内分泌等综合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瘤体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而定。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
是一种临床表现特殊的乳腺癌。肿瘤发展缓慢,一般病程约5年左右,肿块常位于乳腺中央,质硬,常有囊性区,部分患者有乳头溢液,很少侵犯乳头,由于恶性度低,虽病变已多年,但腋淋巴结仍无转移。临床很难与导管内乳头状瘤区别,必要时可针吸细胞学检查,如仍不能确定时,需将肿物切除病检确诊。对年老体弱者可行全乳腺切除术,否则仍以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为宜。
乳腺癌:
其他:
乳腺导管炎、导管内厚壁脓肿以及导管内结石等均可出现乳头溢液,性质为脓性或浆液血性。溢液涂片可见炎性细胞或脓细胞,经导管造影和超声图像检查获得确诊。在治疗上用抗生素消炎,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必要时可切开引流或手术摘除导管内结石。
有少部分乳头溢液由内分泌紊乱引起,如催乳素水平增高致乳头溢液,可试服溴隐亭或溴麦亭,经治疗无效者,应作蝶鞍X线摄片或颅脑X检查,排除垂体肿瘤与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的乳头溢液者,可服小剂量碘剂和甲状腺素。有个别由于凝血机制障碍发生两侧乳头多导管血性溢液,应做血液病专科检查,不可贸然行手术治疗。
诊断时需要注意:
一、溢液是真性还是假性。真性溢液是指液体从乳腺导管内流出。假性溢液常见于乳头凹陷者,由于乳头表皮脱落细胞积存于凹陷处,引起少量形似液性豆渣样的渗出,时常有臭味。一旦拉出凹陷乳头,保持局部清洁,“溢液”即会消失。
二、溢液是双侧还是单侧。双侧性溢液则是生理性的,如停止哺乳一年内,多数妇女仍会有少量乳汁分泌。妊娠中晚期,一些孕妇的双乳可挤出少许清淡色的初乳。少数妇女在强烈的性高潮后,由于乳房血管高度充血,乳房胀大,乳头勃起,也会出现短时间的溢乳。妇女进入更年期,由于内分泌紊乱会使部分妇女分泌少量乳汁。以上都属生理情况,不是病态。但双侧乳头溢液也可以是病理的,如一种叫闭经—溢乳综合征的病,是由于垂体微腺瘤引起,除溢乳外还伴有闭经、头痛、视野变窄,血中催乳素升高等。脑部CT检查可确诊。另一种双乳头溢液见于少许乳腺增生的病人。
三、溢液是单孔还是多孔。乳头有15~20个乳管的开口。出现溢液时要观察液体从哪一个或几个开口溢出。单孔溢液多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孔溢液可能是生理性的、药物性的、全身良性疾病或乳腺增生症。
四、溢液是自行外溢还是挤压后溢出的。前者多为病理性的,乳癌病人约有13%有自发性溢液史。良性或生理性溢液以挤压后溢液多见。
编辑:bluelove
乳头溢液分生理性溢液和病理性溢液两类。前者见于妊娠期和授乳期妇女,后者是乳腺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发生乳头溢液最常见的疾病是导管内乳头头瘤占全部乳头溢液病例的70%左右。乳腺癌所致乳头溢液占溢液总数的10%左右。此外内分泌障碍、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等亦可引起乳头溢液。
一、标本采集 绝经前妇女较易得乳头分泌物。于月经周期的第四周,由于黄体激素的影响,乳腺分泌物增多,利于标本采集,采集标本前应进行乳房触诊,检查有无肿块及肿块位置,然后冼净乳头,擦干。
• 自然溢出液:直接收集于载玻片上。
• 有肿块乳腺分泌物自肿块的远乳头侧顺导管引流方向用手轻按摩和挤压,则集分泌物。
• 无肿块乳腺分泌物可沿乳晕周围轻轻做向心性按摩挤压,采集分泌物。
• 刮片或印片:乳头或乳房其它部位有糜烂、溃疡或瘘管口者,先拭去表面的腐烂坏死组织,再用小刮板刮取病理分泌物涂片,也可用消毒干燥的载玻片在病损部位轻压印片进行检查。
二、一般性状检查
量 病理性乳头溢液量不定。
外观 按外观性状可将乳头溢液分为6类。
• 血性溢液 呈深浅不同的红色或褐色,以导管乳头状瘤最多见,其次可能由乳腺癌所致尤其是导管内乳头状癌易致血性溢液。因此50岁以上的妇女特别是一侧乳头出现单孔血性溢液时应予高度重视,乳腺增生病和乳腺导管扩张症等疾病也可出现血性溢液。
• 浆液性溢液 多呈微黄色,稀薄而透明。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症等。
• 水样溢液 为无色透明,清澈如水。约50%由乳腺癌所致。
• 乳汁样溢液 见于停止授乳后的妇女,有的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仍有少量溢液。此外可见乳腺增生症、溢乳闭经综合征、口服避孕药等。
• 粘液性溢液 粘稠,常为双侧多导管自动溢液。多见于性功能低下者,如更年期妇女;亦可见于乳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
• 脓性溢液 多为黄色或乳黄色,浓稠,有时带血,是乳腺炎症的表现。见于急慢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结核。
三、镜下检查 制备薄膜片以瑞氏或H-E染色后镜检,注意细胞形态或钙化物。
(一)细胞
(二)钙化物
四、细菌学检查
五、乳管镜检查
乳头溢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乳腺囊性增生症:
该症是中年女性常见的病变,由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临床上无特殊症状,少数患者有乳房胀痛、乳头溢液,但与月经周期有关。临床上乳腺弥漫性增厚,呈片状或细颗粒状、结节状,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清,囊肿形成时可触及大小不等囊性结节,超声检查可确诊。如临床不能和乳腺癌鉴别时,则有赖于病理诊断。治疗可用中药疏肝理气,调和冲任等。对局限性增生可在经期后1周复查,如肿块缩小、变软可继续观察;如无明显消退,必要时应手术。
乳腺导管扩张症:
系导管内潴留性扩张,引起系列病理改变。临床常有乳头溢液,以浆液或脓性多见,涂片见大量炎性细胞。导管造影显示导管扩张。在乳头或乳晕下可触及增粗的导管,有压痛。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并有缩小的病史。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或脓液。腋淋巴结肿大呈炎性反应,并有压痛。急性期以抗炎治疗为主,炎症消退后局部仍有肿块时需手术切除,切除范围包括肿块及其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如肿块较大或多灶性时,需做区段或全乳房切除术。
导管内乳头状瘤:
属导管上皮性良性肿瘤。大导管乳头状瘤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因乳头血性或浆液性溢液污染内衣而引起注意,瘤体较小不易摸到,少数在乳晕区摸到小结节,按压时有暗红色液体从相应导管口排出。偶尔可见较大肿块,常因导管被堵塞扩张形成囊肿。多发性乳头状瘤发生于中小导管,乳头溢液少见,在乳腺周围可摸到质实、不均质的肿块,其恶变率高于大导管乳头状瘤,被公认为癌前病变。大导管乳头状瘤可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及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获确诊。乳腺导管造影也有助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单发的大导管乳头状瘤应切除病变的导管系统,术前需正确定位。对年龄较大或病检有导管上皮增生活跃或有间变者,也可考虑做单纯乳房切除术。
乳腺癌:
部分乳腺癌病人有鲜红或暗红色的乳头溢液,有时会产生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迹,化验检查溢液内可找到癌细胞。45岁~49岁、60岁~64岁为此病的两个发病高峰。其起病缓慢,病人在无意中可发现乳房肿块,多位于内上限或外上限,无痛,渐大。晚期病变部位出现橘皮样皮肤改变及卫星结节。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随病程进展彼此融合成团。
少数乳腺癌患者可出现血性乳头溢液,但以乳头溢液为惟一症状者少见,多数伴有乳腺肿块。乳头湿疹样癌也可有乳头溢液,在诊断方面除病史、体检外,辅以各种声像学检查,对乳头溢液应多次涂片细胞学检查。如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乳腺活检:1、乳头溢液伴有或不伴有乳腺肿块,经各种检查不能确诊者;2、乳腺肿块或局部“增厚”区不能肯定性质;3、乳腺X线摄片发现可疑肿块或钙化点;4、非炎症性乳腺皮肤潮红,疑为炎性乳腺癌者;5、出现其他可疑恶性肿瘤病象者;6、乳头溢液乳头糜烂疑为湿疹样癌时,应作乳头糜烂区的刮片或印片细胞学检查。对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放疗和内分泌等综合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瘤体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而定。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
是一种临床表现特殊的乳腺癌。肿瘤发展缓慢,一般病程约5年左右,肿块常位于乳腺中央,质硬,常有囊性区,部分患者有乳头溢液,很少侵犯乳头,由于恶性度低,虽病变已多年,但腋淋巴结仍无转移。临床很难与导管内乳头状瘤区别,必要时可针吸细胞学检查,如仍不能确定时,需将肿物切除病检确诊。对年老体弱者可行全乳腺切除术,否则仍以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为宜。
乳腺癌:
其他:
乳腺导管炎、导管内厚壁脓肿以及导管内结石等均可出现乳头溢液,性质为脓性或浆液血性。溢液涂片可见炎性细胞或脓细胞,经导管造影和超声图像检查获得确诊。在治疗上用抗生素消炎,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必要时可切开引流或手术摘除导管内结石。
有少部分乳头溢液由内分泌紊乱引起,如催乳素水平增高致乳头溢液,可试服溴隐亭或溴麦亭,经治疗无效者,应作蝶鞍X线摄片或颅脑X检查,排除垂体肿瘤与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的乳头溢液者,可服小剂量碘剂和甲状腺素。有个别由于凝血机制障碍发生两侧乳头多导管血性溢液,应做血液病专科检查,不可贸然行手术治疗。
诊断时需要注意:
一、溢液是真性还是假性。真性溢液是指液体从乳腺导管内流出。假性溢液常见于乳头凹陷者,由于乳头表皮脱落细胞积存于凹陷处,引起少量形似液性豆渣样的渗出,时常有臭味。一旦拉出凹陷乳头,保持局部清洁,“溢液”即会消失。
二、溢液是双侧还是单侧。双侧性溢液则是生理性的,如停止哺乳一年内,多数妇女仍会有少量乳汁分泌。妊娠中晚期,一些孕妇的双乳可挤出少许清淡色的初乳。少数妇女在强烈的性高潮后,由于乳房血管高度充血,乳房胀大,乳头勃起,也会出现短时间的溢乳。妇女进入更年期,由于内分泌紊乱会使部分妇女分泌少量乳汁。以上都属生理情况,不是病态。但双侧乳头溢液也可以是病理的,如一种叫闭经—溢乳综合征的病,是由于垂体微腺瘤引起,除溢乳外还伴有闭经、头痛、视野变窄,血中催乳素升高等。脑部CT检查可确诊。另一种双乳头溢液见于少许乳腺增生的病人。
三、溢液是单孔还是多孔。乳头有15~20个乳管的开口。出现溢液时要观察液体从哪一个或几个开口溢出。单孔溢液多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孔溢液可能是生理性的、药物性的、全身良性疾病或乳腺增生症。
四、溢液是自行外溢还是挤压后溢出的。前者多为病理性的,乳癌病人约有13%有自发性溢液史。良性或生理性溢液以挤压后溢液多见。
编辑:bluelove
分页:
[1 ]
[2]
作者: soskinghero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