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苯巴比妥在早产儿或有窒息患儿的应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8-29 23:14 文章来源: 丁香园 - 儿科专业讨论版
关键词: 苯巴比妥 早产儿 窒息 应用 点击次数:

    对于早产儿或有窒息患儿及早使用苯巴比妥,一般联用2~3天,首次20mg/kg, 以后5mg/kg.d维持,可以预防颅内出血及惊厥 ,这种观点正确吗?

网友[muyingke]:

    苯巴比妥是良好的脑功能保护剂,因而广泛的应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及窒息所导致的HIE,机理为:
1. 减少脑脊液分泌,降低颅内压力;2. 降低脑代谢,降低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延长坏死时阈;3.清除自由基;4 改善钠-钾离子依赖式ATP酶活性,减轻细胞毒性脑水肿;4 解惊。

    如果有确切的重度窒息史,在复苏成功后即使没有HIE症状也应该早期应用,但没有必要首剂即为负荷量,可给半量观察;如症状明显特别出现抽搐者,应首先给负荷量,次日给维持量3~5日或到症状明显好转为止。HIE最主要的治疗是“三稳定”我们观察新生儿对该药耐受性好,不会掩盖症状.至于早产儿出生后首要面临的问题是呼吸暂停,常规应用无病理生理基础,并且安全性值得商榷。

网友[xiner_123 ]:

    早产儿颅内出血多见于胎龄小于32周、体重低于1500g,由于生发基质的存在,易受血压波动、缺氧、缺血、酸中毒和凝血障碍而出血,其发病率达40-50%,且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50%发生在生后第一天(以生后4小时内为多),25%在生后第二天,15%在第三天,绝大部分发生在生后一周内。故评估其危险因素后,多于生后早期用(争取在生后4小时内),直至一周停药。目前使用仍有争议,主要是怕加重呼吸抑制,若已机械通气则还是主张用。据美国或是欧洲几十年的回顾性资料,前十年常规应用苯巴比妥显著减少了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但近十年的资料显示没有显著差异。鉴于国内的护理等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且颅内出血的不良预后,若不能做到对早产儿的尽量少干扰不干扰,则还需斟酌着用。


网友[陈永兴]:

    关于鲁米那在早产儿和窒息儿中的应用,我认为是安全且有必要:

1.对于早产儿的应用可以预防颅内出血和重度黄疸的出现,可有效的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2.对窒息儿,可以预防惊厥并且可以降低脑细胞的进一步损害。
3.另外对于有呼吸问题的患儿目前也不主张用可拉明、洛贝林之类药物,有害无益,而鲁米那却可以有效地减少耗氧量,对中枢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4.用法:负荷量20~30mg/kg,可以分两次在30~60分钟给予,维持量每天5mg/kg(负荷量如为30/kg,维持量则用3mg/kg),用3~5天。

网友[sfr8534449 ]:

    本人认为鲁米那不能常规应用,不是每个早产儿均出现颅内出血或缺氧缺血性脑病,并且过早应用可以掩盖抽风等症状的观察,新生儿抽风表现本不典型,有的只表现眼睑的眨动或口角的抽动。鲁米那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抑制新生儿的呼吸。所以对于早产儿或窒息的患儿主要靠严密细致的观察,需要时才考虑应用。

网友[长弓射雕]:

    鲁米那在HIE、新生儿窒息、早产儿、甚至包括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近年来的杂志上有较多报道,楼上战友对其机理机制说得较详,不再赘述。然而尚未正式写入教科书或实用儿科学。我个人认为可以用,关键是怎样用的问题。

第一、对窒息儿若存在过度频繁的“兴奋征”,甚至激惹、抽搐,毫不犹豫,立即给予负荷量20mg/kg,12~24h后继给维持量3~5mg/kg,qd。一般连用3天许,(抽搐不易控制者另当别论,负荷量可追加至30~40mg/kg,多数参考书认为可加至30,也有的说可加至40)。对于有窒息无过度频繁“兴奋征”者,可常规用5mg/kg,qd,连用3~5天。

第二,对早产儿,有人也主张常规用3~5天,甚至于7天(5mg/kg,qd)。个人体会,若其睡眠时间过长,或意识障碍较重,就不再用了。

    至于说“有呼吸抑制的副作用和对今后的认知能力有影响”,我认为鲁米那的呼吸抑制副作用不大(较“安定”而言),上述应用鲁米那的方法疗程很短,属短期行为,不象癫痫治疗那样需3~5年左右,对今后的认知能力应该说影响不大。

网友[永远无止境]:

    对于是否应用苯巴比妥目前国内外专家和国内各家医院专家意见不一致。但的确如上面战友所说:临床上还是用的多,总体说感觉是利大于弊。

    近年来,国内外较多研究认为:常规预防性使用苯巴比妥可减少早产儿、VLBWI和窒息后患儿脑损伤,可以防止和减少颅内出血率的发生。Donn及陈惠金等报告苯巴比妥可有效预防或减少颅内出血及窒息颅内病变者惊厥的发生,但要早期使用,应在生后6小时开始负荷量,维持疗程至少6天。其作用机制是苯巴比妥可降低脑细胞代谢率,减轻血管性及细胞毒性的脑水肿,使颅压降低、改善脑血流、清除自由基及抑制氧化作用,从而减少颅内出血、惊厥而保护脑组织。

    然而国外学者对苯巴比妥是否能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从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角度进行Meta分析,结果提示苯巴比妥无明显的预防作用。 所以说到底是否能用苯巴比妥尚需严格进行对照研究。


网友[sbj0]:

    人民卫生出版社 儿科学 第六版 其中关于HIE治疗如是说:

1. 支持疗法 (略)
2. 控制惊厥 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于15~30分钟静脉滴入,若不能控制惊厥,1小时后科加10mg/kg。12~24小时后给维持量,每日3-5mg/kg。肝功能不良者改用苯妥英钠;顽固性抽搐者加用安定,每次0.3~0.5mg/kg静脉滴注;或加用水合氯醛50mg/kg灌肠。
3. 治疗脑水肿(略)
4. 其他

    第五版和第二版小儿内科学里HIE内容关于鲁米钠用法大致相同。

    第六版 新生儿颅内出血 预防:第三条:目前并未证明孕妇或新生儿预防性给予苯巴比妥、吲哚美辛、止血敏、维生素E等药可以预防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发生。

    但是我在实际工作中跟各位楼主用法相似:重度窒息患儿复苏后出现兴奋症状就给予负荷量20-30mg/kg,24小时后维持量3-5mg/kg;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常规应用。感觉比不用好。还有一个原因是家长看到小孩激惹兴奋症状就问个不停,表现很急躁;为了稳定“军心”而应用。

网友[忽悠]:

    HIE的95课题对于该病的诊断强调以临床诊断为主,有惊厥表现的尽早应用负荷量后维持量,有兴奋激惹表现者给予10mg/kg。好处很多,楼上诸位说的很好了。除此之外,该药的肝酶诱导疗效确切,理论上早产儿以及窒息儿应该是黄疸程度重,实际临床中凡是早期应用负荷量加维持量鲁米那钠者黄疸程度反倒不重。

    另外,一定要遵照说明书中要求的给药方式,仅供肌肉注射的剂型千万不要静脉给予。法院对于药品的应用采信原则是:以最新的权威教科书为准;如果最新的权威教科书与最新的药典冲突的,以最新的药典为准;如果最新的药典与药品说明书冲突的,以药品说明书为准。作为临床医生保护好自己同样重要。

网友[huanglong012345 ]:

1. 本人认为鲁米那不能常规应用,不是每个窒息患儿均出现颅内出血或缺氧缺血性脑病,并且过早应用可以掩盖抽风等症状的观察。或许会造成漏诊。
2. 鲁米那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抑制有呼吸困难新生儿、早产儿的呼吸。所以预防颅内出血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于主要靠严密细致的观察,需要时才考虑应用。
3. 其作用机制是鉴于推测吧?人云亦云?苯巴比妥可降低脑细胞代谢率,减轻血管性及细胞毒性的脑水肿,清除自由基及抑制氧化作用有谁作过相关研究?又研究中是如何量化?既然国外学者对苯巴比妥是否能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从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角度进行Meta分析,结果提示苯巴比妥无明显的预防作用。且第六版亦说目前并未证明孕妇或新生儿预防性给予苯巴比妥可以预防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发生。

4. 我的观点到是兴奋、惊厥表现的尽早应用负荷量后维持量,至少在控制惊厥致脑损害是有益的。
5. 有窒息的尽早应用地塞米松、甘露醇到是有益的。

下一页 >
分页: [1]   [2 ]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丁香园集体创作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