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早期梅毒患者外周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及治疗初探-杨日东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7-20 12:40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杨日东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梅毒 细胞免疫 讲座 点击次数:

三、早期梅毒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从理论上说,导致经过数疗程常规驱梅治疗两年后,RPR仍然持续阳性,久久不能转阴,出现血清固定或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众所周知在抵抗螺旋体梅毒致病和保护人体免受螺旋体感染方面,人体免疫系统主要是细胞免疫系统起重要作用,而体液免疫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从这一观点出发,本人和同事们一起从1997年起对不同种类早期梅毒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早期梅毒患者与细胞免疫的关系进行阐述,现向各位同行报告,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未经治疗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HIV阴性未经治疗的二期及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并与3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患者CD3、CD4及NK淋巴细胞与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患者CD8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 CD4 /CD8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二期与隐性梅毒患者之间以及不同RPR滴度梅毒患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 CD8明显升高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和清除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能力。

(二)经治RPR持续阳性两年以上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1、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研究: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2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并与3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CD3及CD4淋巴细胞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CD8及NK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这种细胞免疫不平衡和抑制可能是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主要原因。

2、经治RPR持续阳性两年以上仍具传染性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研究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中38例IgM阳性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并以3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作为对照组。结果:IgM阳性组外周血CD3、CD4 和CD8淋巴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NK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NK淋巴细胞显著降低可能是RPR持续阳性且仍具传染性的主要原因。

( 附注:以上的研究报告均已在国内的国家级专业杂志上发表。)

四、治疗初探

从以上对有关早期梅毒患者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所进行的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治疗前的早期梅毒患者或者治疗后血清固定或治疗失败的早期梅毒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均存在明显不平衡和免疫抑制。由此而来,我们就产生了一些设想:既然期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均存在明显不平衡和免疫抑制,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在应用“国家级标准”治疗方案的同时是否可以加用一些免疫调节剂药物呢?而这样的治疗是否可以加速该病的及早治愈、缩短病程,避免血清固定或治疗失败的的发生呢?

近几年来,我们在临床中对以上的设想进行了一些验证,结果显示无论治疗前的早期梅毒患者或者治疗后血清固定或治疗失败的早期梅毒患者,经采取苄星青霉素治疗加用一些免疫调节剂药物治疗后,达到了加速该病的及早治愈、缩短病程,避免血清固定或治疗失败的的发生的目的。根据初步的统计分析显示,经过这种方案的治疗,98%以上的这类患者其外周血RPR在一年之内转阴(神经梅毒包括亚临床神经梅毒患者除外)。

当然这种方案的治疗,对于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所加重,因而我们建议对未治疗的早期梅毒患者还是采取青霉素治疗的“国家级标准”治疗方案,而对治疗后血清固定或治疗失败的早期梅毒患者可采取苄星青霉素治疗加用一些免疫调节剂药物的治疗方案。

附文1: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持续阳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持续阳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PDF (238.52k)


附文2:未经治疗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未经治疗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PDF (118.23k)



附文3: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研究

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研究.PDF (81.38k)


编辑:西门吹血

< 上一页
分页: [1 ]   [2]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杨日东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