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年风雨医改路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8-03-19 22:37 文章来源: 搜狐健康
关键词: 医改 点击次数:

2005:医改基本不成功

但准备进入医疗领域的内外资本集团的憧憬,很快就注定可能永远是无法成真的美梦了。因为2005年一开始,医改就风云突变。

实际上,风云突变的迹象在2004年底就已经有所表露。当时刚上任不久的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即放言:“市场化不是下一轮医改的重点。

2005年5月初,卫生部副部长马晓华又发表讲话,严厉批评了当前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并且着重强调:“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产权制度改革,不是医疗制度改革的主要途径,我们决不主张民进国退。”2005年5月24日,卫生部下属的《医院报》头版头条刊出了刘新明的一次最新讲话,其标题特别醒目--《市场化非医改方向》。

但这一开始并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在许多人看来,这不过又是卫生部以往有关医改方向争论的延续。

真正引起轩然大波的是两个新闻。一个是《中国青年报》2005年7月28日刊出报道,披露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这个由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领衔起草的研究报告,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一个结论??“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而此后不久,新华社又公开发表了卫生部长高强7月1日在形势报告会上所做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专题报告的全文。这个报告也称此前的医改问题多多,不能算成功。

至此,医改风云突变已成定局。由此引发的激烈争论和大讨论,一直在持续升温。不过这已经属于另外一个话题了。

医改风云突变看似突然,其实是必然的。2003年的SARS疫情的爆发,已经把中国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弊端显露无遗。而医改让多数人无法受益反而受损的现状,更当然会让提倡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层,把目光投注到医改问题上。这就让人们对下一步的医改能够纠偏,使多数人受益,充满了期待。

 

< 上一页 下一页 >
分页: [1 ]   [2 ]   [3 ]   [4]   [5 ]   [6 ]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