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成长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刚上临床的时候真的是很菜,后来第一个带我的老师在毕业的时候对我说,记得当时刚带我的时候,如果让动手她真的想打人。那个时候成天犯错,不怕大家笑话,作为消化内科的研究生,有一次病人在我面前呕吐了一堆咖啡色的液体,我还以为没什么大惊小怪的,那个病人本身是癌症晚期的,家里人早就放弃了,直到第二次呕吐我才慌了神,两次呕吐之间有半个小时,我竟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放到现在早就丢饭碗了。好在那个时候大连医科大附属二院的姜主任人好,那段时间,我管的几个病人他比我还要熟悉,生怕出点什么错误。所以刚开始的一个月搞得自己很没信心。
后来我的导师,大医附属二院的张伯伦教授给我讲了一个他刚开始当实习医师时候的故事,我才开始重新认识医学的学习。那是五十多年前,我导师在儿科实习,在新生儿监护病房里坐着,有个儿科的老教授刚走进病房,只看了一眼导师负责的患儿,马上说:“不好,要呼衰!”立即开始抢救,保住了患儿的性命,在抢救的同时查了血气分析,呼衰诊断必须的检查项目。等抢救完毕,化验报告回来确实是严重的呼吸衰竭。过后导师不太服气,问那位教授:“我一直在旁边看着,我怎么就没看出呼衰来?”那位教授说:“你看到50个就会看了。”
医学绝对不是光背书就能学好的,依靠看书甚至连医学的门都入不了。有些疾病如果没有见过,可能诊断的时候就不会去想。因为大部分时间是在消化科,在这里呆了三个月,又开始自满起来,觉得消化科的病基本上都见过了。但之后发生的两件事又给我当头一棒。事情来源于两个病人:第一个黄疸待查的中年女性,问病史和查体之后准备初步诊断为急性肝炎。刚把病历写完,上面那位说要打我的老师来了,问我收了个什么病人,我说了一遍。老师去看病人去了,不消5分钟,老师就回来了,说:“赶紧请内分泌科会诊,这是个典型的甲亢患者。”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去理会甲状腺查体。翻出课本看了一下甲亢的临床表现,再去看病人,这个时候才发现患者肿大的颈部,明显的血管杂音,眼球突出,心率偏快等等。第二个是呕吐的老年女性。正好前一天晚上将诊断学上的呕吐一节仔细看了一遍,我自信患者的所有细节我都问到了,病程记录应该是天衣无缝。结果老师也是只看了一眼病人,嘱咐我:“立即查一个肾脏功能,这是个尿毒症。”回想起自己确乎是遗漏了患者尿量的问诊内容。不一会化验回报:肌酐500umol/l。即转肾内科。老师之所以料事如神,是因为那个患者面色青灰、眼脸浮肿,皮肤干燥,典型的肾病面容。这也是我事后回想起来的。
经过这两次打击,我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整体。不可能你是消化内科医师你的病人就全是消化系统疾病。有可能病人走错了门,有可能急诊收错了人,有可能不止一种病。稍不留神,不仅害了病人,还要把自己搭进去。为了避免这种结局,没有任何捷径,只有在多看多读的基础上多想。
值得安慰的是,虽然从业的时间不算长,如果加上读研期间的两年临床,目前也仅仅5年,但是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灵感”,就是那种一眼定诊断和提前定生死的自信。虽然很少,但是自我激励的有效素材。略拾一二与大家分享。第一个,40岁中年男性,上腹部不适来诊,病人只想查个血常规看是不是贫血。我抬头看病人的口唇和双手都有一种特殊的黑斑,于是建议病人做一个胃镜和肠镜检查,因为病人可能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黑斑息肉综合征 ,随后的内窥镜检查证实了我的诊断。第二个,50岁老年男性患者。因腹痛半年入院,既往在外院诊断胃癌。对症治疗病情平稳,腹痛有所减轻。但早晨查房时发现病人比较淡漠,反应有点迟钝,时不时有种莫名的紧张表情。说不出为什么,向家属交待病情,患者随时有病情恶化可能,家属不积极,拒绝进一步检查。结果到下午大出血死亡。由于提前有交待,家属坦然接受现实。
希望所有的菜鸟们(低年资医师)不要气馁,所有的医生包括大腕专家们都是从低年资过来的。还希望患者对菜鸟们报以支持,没有今天的菜鸟,就没有明天的医生。
编辑:西门吹血
后来我的导师,大医附属二院的张伯伦教授给我讲了一个他刚开始当实习医师时候的故事,我才开始重新认识医学的学习。那是五十多年前,我导师在儿科实习,在新生儿监护病房里坐着,有个儿科的老教授刚走进病房,只看了一眼导师负责的患儿,马上说:“不好,要呼衰!”立即开始抢救,保住了患儿的性命,在抢救的同时查了血气分析,呼衰诊断必须的检查项目。等抢救完毕,化验报告回来确实是严重的呼吸衰竭。过后导师不太服气,问那位教授:“我一直在旁边看着,我怎么就没看出呼衰来?”那位教授说:“你看到50个就会看了。”
医学绝对不是光背书就能学好的,依靠看书甚至连医学的门都入不了。有些疾病如果没有见过,可能诊断的时候就不会去想。因为大部分时间是在消化科,在这里呆了三个月,又开始自满起来,觉得消化科的病基本上都见过了。但之后发生的两件事又给我当头一棒。事情来源于两个病人:第一个黄疸待查的中年女性,问病史和查体之后准备初步诊断为急性肝炎。刚把病历写完,上面那位说要打我的老师来了,问我收了个什么病人,我说了一遍。老师去看病人去了,不消5分钟,老师就回来了,说:“赶紧请内分泌科会诊,这是个典型的甲亢患者。”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去理会甲状腺查体。翻出课本看了一下甲亢的临床表现,再去看病人,这个时候才发现患者肿大的颈部,明显的血管杂音,眼球突出,心率偏快等等。第二个是呕吐的老年女性。正好前一天晚上将诊断学上的呕吐一节仔细看了一遍,我自信患者的所有细节我都问到了,病程记录应该是天衣无缝。结果老师也是只看了一眼病人,嘱咐我:“立即查一个肾脏功能,这是个尿毒症。”回想起自己确乎是遗漏了患者尿量的问诊内容。不一会化验回报:肌酐500umol/l。即转肾内科。老师之所以料事如神,是因为那个患者面色青灰、眼脸浮肿,皮肤干燥,典型的肾病面容。这也是我事后回想起来的。
经过这两次打击,我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整体。不可能你是消化内科医师你的病人就全是消化系统疾病。有可能病人走错了门,有可能急诊收错了人,有可能不止一种病。稍不留神,不仅害了病人,还要把自己搭进去。为了避免这种结局,没有任何捷径,只有在多看多读的基础上多想。
值得安慰的是,虽然从业的时间不算长,如果加上读研期间的两年临床,目前也仅仅5年,但是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灵感”,就是那种一眼定诊断和提前定生死的自信。虽然很少,但是自我激励的有效素材。略拾一二与大家分享。第一个,40岁中年男性,上腹部不适来诊,病人只想查个血常规看是不是贫血。我抬头看病人的口唇和双手都有一种特殊的黑斑,于是建议病人做一个胃镜和肠镜检查,因为病人可能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黑斑息肉综合征 ,随后的内窥镜检查证实了我的诊断。第二个,50岁老年男性患者。因腹痛半年入院,既往在外院诊断胃癌。对症治疗病情平稳,腹痛有所减轻。但早晨查房时发现病人比较淡漠,反应有点迟钝,时不时有种莫名的紧张表情。说不出为什么,向家属交待病情,患者随时有病情恶化可能,家属不积极,拒绝进一步检查。结果到下午大出血死亡。由于提前有交待,家属坦然接受现实。
希望所有的菜鸟们(低年资医师)不要气馁,所有的医生包括大腕专家们都是从低年资过来的。还希望患者对菜鸟们报以支持,没有今天的菜鸟,就没有明天的医生。
编辑:西门吹血
作者: lw56102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