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永毅教授——血,何时可以止住!(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9-28 11:33 文章来源: 丁香园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讨论版
关键词: 颜永毅 广州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 广州市第十二医院 鼻内镜 顽固性鼻出血 微型填塞 点击次数:

内镜开展初期,对于内镜下能否找到出血点,没有把握,只能保持低调,悄悄地干。即便如此,也难免在有意无意间得罪人,好在日久见人心,事后一段时间,大家相视一笑,依然是好同事,好朋友。

记得有一次值夜班,另外一个病区的鼻出血病人填塞后始终不断渗血,护士把我叫了去。病人整个鼻腔填得满满的,非常痛苦。

看着病人痛苦的表情,我实在不忍心,但这不是我管辖的病人,下班前主管医生刚刚为病人重新填塞过,目的很明确,谁都不想为夜班的医生添麻烦。况且,目前病人只是渗血。

安慰了病人几句,便重新回到了医生办公室。不久护士又来了,说病人非常难受,烦躁不安,要求见医生。最为主要的是,护士从接班到现在,连续测血压,从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20mmHg,已经迅速上升到了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60mmHg,请内科会诊,用了降压药,也下降不明显。而病人自述既往没有高血压病史。无奈,我只好重新返回病房。

说实话,这是一个艰难抉择的时刻。重新处理,不仅没有把握,而且有可能会开罪其他医生,不重新处理,病人痛苦,血压飙升,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可以在内窥镜下寻找出血点,但是能否找到,现在不好说,只能试一试。”我这样给病人讲。“如果找到了,可以直接用明胶海绵压迫出血点,不用像现在这样填塞整个鼻腔,痛苦肯定会比现在小得多。”

“如果找不到怎么办?”病人问道。

“那就只能再像现在这样重新填塞。”我回答道。

病人犹豫了,犹豫了很久,我准备返回医生办公室,给他说道:“想好了再给我说吧。”

“行,我试试。”就在我准备离开病房的时候,病人终于下定了决心。

通知手术室,送手术通知单,签协议书,下医嘱。需要说明的是,鼻内镜在手术室,其它地方没有。

处理很顺利,也很简单,抽出纱条,填塞麻醉棉片,出血就在下鼻道内,内镜一进入下鼻道,就看到了出血点。明胶海绵局部填塞,病人返回病房。事后了解,病人术后未再出血,5天后出院。

还有一个病人,情况也是大致如此,所不同的是,患者是另外一个病区主任的熟人,护士把我叫去后,病人自己又打电话,把那个病区的主任叫了去。依然是重新前鼻孔油纱条填塞。过了3个多小时,病人再次出现渗血,而且痛苦异常,护士又把我叫了去。不知是病人没有叫,还是没有叫来,反正已经是深夜,病区主任没有来,而做为值班医生的我,则必须是随叫随到。

情况如上所述,同病人的谈话依然是:没有把握,愿意,就试一试。如果找不到出血点,就再用油纱条填塞。

病人的出血点就在鼻中隔前上顶端,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出血点,依然是明胶海绵局部微型填塞,最终结果,也和前一个病人一样。
各位同行,有谁知道鼻腔填塞的痛苦到底有多大?无论您工作年限是长还是短,对于鼻腔填塞是否已经司空见惯,绝大多数的同行,其实并不知道鼻腔填塞,真正意味着什么?

是的,就病人而言,痛苦程度可以差异很大,不可一概而论,但是,不亲自尝试一下,对病人因填塞而造成的痛苦,见多了,见久了,必定会越来越麻木不仁。

很多年以前,曾经在值夜班的时候,遇到一位白天接受了鼻息肉摘除术的老者,因填塞而异常痛苦,强烈要求抽出鼻腔填塞物。为此,我一次又一次的给其做工作,反复强调刚刚手术,是不能这么短时间就抽出填塞物的。

最后,老者用近乎乞求的口气说道:“我在抗美援朝,曾经被高射枪的子弹击中,身上连中几枪,也没有象今天这么痛苦,……。”

后来,我自己也曾经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先后接受过3次手术,3次手术鼻腔填塞的总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手术一结束,自己就偷偷跑回家,抽出了所有的填塞物,出了很多血,甚至出现了鼻中隔血肿,但是,我不后悔,因为填塞真的忍受不了,太痛苦了。

以后,无论做什么样的鼻科手术,能少填,就尽量少填,能不填,就尽量不填。这也是我积极探讨鼻内镜下微型填塞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说鼻出血的填塞问题,在同样能够止住血的前提下,如果可以不填,少填,以尽量避免全鼻腔填塞,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学科进步,是对人类医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因为这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不仅直接关系着很多人的健康问题,而且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治疗质量。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顽固性鼻出血,不仅全鼻腔填塞痛苦异常,而且常常止不住血,就是最终血被止住了,也常常需要反复填塞很多次,每次抽出填塞物后,并不知道血还会不会再出。

鼻内镜下找到确切出血点后,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意味着血将不会再出,鼻出血的治愈,进入了倒计时状态。不仅如此,局部微型填塞,与全鼻腔填塞相比较,其痛苦程度已经大大减轻。

如果在内镜下,没有找到确切出血点,而出血又确实存在,该当如何?

这是第一个问题:非出血状态下,鼻内镜检查的处理原则。

很多人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因为很多人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针对可能的出血位置,使用油纱条填塞,或者实施全鼻腔填塞?

不对!!!!!!

请大家一定要记清楚,这佯做是极其错误的。

这样做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常常会进一步加重病情,甚至使病情更加复杂化。而这样做,却是临床最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最常用的处理方法。

病例1

顽固性鼻出血,管床医生前一天内镜检查没有发现出血点,油纱条填塞,夜班再次出血,请示主任,主任指示:“找不到出血点,就行同侧颈外动脉结扎。”

我悄悄地给管床医生讲,再做一次内镜检查如何,不行再做颈外动脉结扎也不迟。

不料这话被主任听到了,很不高兴的讲:“你能保证治好吗?”

“切,这话讲得,谁能保证治好啊。”我心里这样想,可这人有时就怕被将军,话说到这里,我不假思索的立即顶了一句:“没问题!”

话一出口,我就有点儿后悔,“完了,完了,这次死定了。止不住血,这人可就丢大了。止住血,这人也算是彻底得罪了。”

主任虽然很小气,但也很客气,至少是对我,也许在工作上,我勉强还算是员干将。

出血点很好找,就在鼻中隔前上鼻顶部,管床医生一定是没有注意到鼻中隔的最顶端。这也是很多医生内镜检查最容易漏掉的位置之一。

病例2

仍然是夜班,仍然不是我管辖的病人,但所不同的是,大家开始认同鼻内镜检查,开始接受并试着在内镜下寻找出血点。只是,凡事都有一个开头,而且,凡事开头难。

这个病人白天已经接受了鼻内镜检查,遗憾的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血点,更遗憾的是管床医生最终给予了油纱条前鼻孔填塞。

可想而知,在真正的出血点没有被压迫到,填塞却阻断了鼻腔内的正常血液回流的情况下,结果只能是加剧出血。

原因很简单,病人整个头部的血液,由于鼻腔填塞导致的局部血液循环的突然改变,自然会失去往日的平静,急需建立侧枝循环,以图重新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此时病人的血压开始升高。这也就是为什么鼻科手术后的填塞,会引起严重头痛,24小时后,这种头痛会不同程度的有所缓解的原因之一。

重新进行内镜检查,鼻内镜首先达到鼻腔中部,划一个弧,从下鼻甲的中段进入下鼻道内,出血就在下鼻道中后1/3交界处的穹隆顶。依然是明胶海绵局部微型填塞。

第二天,悄悄的向管床医生汇报,并交流相关经验,均受益匪浅。

病例3

虽然不是我管辖的病人,但管床医生主动打电话给我:“喂,老颜啊,我有一个病人,你帮忙查一查。反复出血已经一周了,越填出血越厉害,也搞不清出血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那时,在领导的支持下,已经在门诊专门为我建立了一个多媒体鼻内镜检查室。有了鼻出血,可以不用到手术室处理了。而且,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也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好,好,没问题,让病人到门诊来吧,我帮着看看。”

结果是,没有找到出血点。最后,没有作任何填塞,只是给病人讲,再有出血,随时给我打电话,即便是深夜,也不要紧,我就住在医院。

一周后碰到管床医生,问道:“上次那个鼻出血的病人怎么样了,一直没有再找我。”

“检查以后一直没有再出血,昨天已经出院了,病人很高兴。”

还有很多具体的事例,需要一一道来,每一个病人都存在其特殊性,都有各自精彩之处,都有各自的特点,都很有代表性。当然,也都存在其普遍性。如果,写成学术论文,很是枯燥无味,缺乏一定的可读性,大家可能会一带而过,并没有留意其中每一句话的真正含义。甚至会不厌其烦的重复询问同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论文中实际上都已经讲得非常明白了。但是,象现在这样,举的事例再多,也只能是看热闹,甚至犹如王老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味道。因此,我们暂且不说更多的事例,而是站在纯学术的角度,阐述一下鼻内镜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相关问题。


编辑:西门吹血

< 上一页
分页: [1 ]   [2 ]   [3 ]   [4]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颜永毅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