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的读图指南和诊断会诊(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11-27 12:45 文章来源: 丁香园 - 眼科专业讨论版
关键词: OCT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读图 诊断 点击次数:

目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在眼科的应用已经是众所周知,它的快速和精确,已经获得众多的OCT用户的认可。但是由于目前OCT设备的昂贵,在我们国内的尚只有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及发达地区的专科医院具备该设备。很多医生,尤其是年轻的医生都希望能够了解这一技术。新近开展这项技术的医院希望能快速获取更多的读图经验。在这里,我希望能在眼科论坛这个平台,展示ZEISS公司的OCT3——STRATUS OCT的详尽功能,和大家一起分享OCT带来的便利。

本文分析和讨论的图片基本以OCT3——Stratus OCT为主要,可能部分的内容会按照以前的第2代OCT进行分析。但关于正常值数据等一概以Stratus OCT为准。前一代的结果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在此不再复述。

一、OCT的简要发展史

-OCT技术文章发表在Science杂志。
Science. 1991 Nov 22;254(5035):1178-81
Huang D, Swanson EA, Lin CP, Schuman JS, Stinson WG, Chang W, Hee MR, Flotte T, Gregory K, Puliafito CA, et al.
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cmd=Retrieve&db=pubmed&dopt=Abstract&list_uids=1957169&query_hl=9

-OCT l -1994由ZEISS公司开发,并投入商业使用。
最初为一种科研用仪器,目前大家仍旧能够在新的OCT上面看见一些程序就是来自OCT1.目前在中国存在的很少了。该设备操作比较复杂,而且分析也相对误差大,主要是分辨率上还不高。

OCT 2 – 2000商业化。
体积更小,更易操作。明显的分辨率提高了,出现了RNFL分析。
国内早期的OCT文章基本基于该设备。

StratusOCT (OCT3000)– 2002年3月上市。
高分辨率、更快、更小。
进一步的分析程序:包括视网膜分析,RNFL分析、视盘分析。同时包含FDA认证的RNFL和黄斑正常值数据库。

目前全球共有5000台在使用。
在中国大约100台,多数为OCT3。

二、 原理
Michelson 干涉计是OCT技术的原理。

A超是大家熟悉的。A超采用声波来测量长度,而OCT采用的是光波测量距离。由于光波的波长和传播速度远远高过声波,故而两者比较后者的精确性明显高。

目前OCT使用的光源,叫Superluminescent LED——超级发光二极管,全世界都是由俄罗斯国防部下属工厂提供的,从前用于军事用途(如导弹和军事卫星)。这里的Superluminescent LED 发出820nm波长的红外光(不可见光),不是激光(参考http://www.ee.ucla.edu/~pbmuri/1998-review/simonis/slide6.html),对患者刺激小,到角膜的能量仅750mW,基本没有损伤。

当这束光投射后,在分光镜上分成两束:一束作为参考光(ref.)被反射镜反射回,另外一束投射到检查的标本(眼底),光线被不同层面的组织反射回。这束光和参考光发生了共振和干涉(类似在池塘投下两枚石子,产生的波相互干扰一样),形成低相干的光信号,即OCT的信号被计算机采集获得。这里比较分析反射波和参考波,就能获得关于组织反射性和距离的数据。特定的程序进行分析,立即可以获得相应的定性和定量结果。

A-Scan是OCT扫描的特定模式:它是采用了类似A超扫描的方式,垂直于我们的眼轴入射光波,采集某特定区域的从玻璃体到脉络膜的信号。它和B-Scan不一样,SLO检眼镜采用该扫描模式。目前还有一种C-Scan,又叫En-face扫描,主要是用于3D合成时的。

在读报告的过程中,在RNFL或retina的厚度上,均可看见在“xx A -Scan retina thickness is XXX",即是表示了在这么长的扫描线上(比如6mm),第xx根扫描线上的视网膜厚度是XXX um。

参考下帖图片:
http://www.dxy.cn/bbs/upload/2005/07/26/67335385.jpg
http://www.dxy.cn/bbs/actions/archive/post/3931802_1.html


OCT如何评估视盘?

OCT采用6条4mm的扫描线,以视盘为中心,做放射状扫描,从而获得视盘的形态图,随后计算机程序根据扫描的结果,合成眼底的形态,并分别分析每条扫描线上的病变,以及计算杯盘的整体数据。

在OCT的断层扫描过程中,它始终要寻找RPE和RNFL的信号。而且,RPE的终末端信号是很重要的,在分析视盘过程中的最关键。

在定义视盘的边界(offset)时,OCT定义的是RPE终末端向上做垂直线(有时在OCT的图像上看起来不垂直,原因是OCT图像被处理过,无需考虑该差异)。在定义视杯的边界是在RPE向上150um,做平行RPE终末端的平行线(在OCT报告上,显示为红色的连线)。该参考平面数值可以更改。在红线以上的部位是盘沿位置,红线以下为视杯。

这个150um是如何获得的呢?——通过组织学的切片分析计算获得的(参考文献随后会提供)。最近,Leung CK等研究采用了95um,150um和205um作为参考平面,分析视盘的盘沿(cup rim)、盘沿容积(rim volume)和垂直轴杯盘比(vertical cup-disc ratio)。最终显示150um的界面显示早期青光眼改变是可靠的。(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5 Mar;46(3):891-9.)

但是临床分析过程中,实际的结果是OCT的结果和CSLO以及人为评估的盘沿结果会大,这在Schuman JS等人的研究里已经证实。(Am J Ophthalmol. 2003 Apr;135(4):504-12)同时他们也指出,由于常规视盘分析:cup-to-disc ratio的相对变异大,在区分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他们提出的参考是采用视盘的盘沿容积分析(Vert. Intergrated Rim Volume)来分析。因为,盘沿容积在OCT对应了视盘上RNFL的多少。比如他们的研究的77眼视盘盘沿容积平均值为0.36±0.08mm³。国人的数据并没有该分析。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做同样的工作。

 

下一页 >
分页: [1]   [2 ]   [3 ]   [4 ]   [5 ]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laotan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