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使用高频电刀的有关资料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高频电刀自1920年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要求的不断提高,以高频手术器为主的复合型电外科设备也有了相应的发展:高频氩气刀、高频超声手术系统、高频电切内窥镜治疗系统、高频旋切去脂机等设备,在临床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而随之派生出来的各种高频手术器专用附件(如双极电切剪、双极电切镜、电切镜汽化滚轮电极等)也为临床手术开拓了更广泛的使用范围。但是高频电刀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1. 高频电刀的安全问题
高频电刀属于1类CF型医用设备,高频功率采用全悬浮调谐平衡输出,具有对除颤放电效应的防护能力。但是往往很多工作人员在高频电刀的使用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或者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电击的事故时有发生。在高频电刀的使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安全注意事项:
1)高频电刀应该有经过专业培训和合格的医护人员操作,并且在使用新电刀前应该详尽阅读操作说明书,以防止误操作引起安全问题。高频电刀的电源应该是带有可靠接地的三眼插座,以保证一起的金属外壳,保护或者功能的接地点可靠接地。这是最基本的防止电击的先决条件。
2)手术中的高频电刀会产生火花、弧光。易燃易爆的气体液体或者消毒剂等应该远离高频电刀。手术前应该排除病员机体孔洞中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的气体。
3)高频电刀在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身上不建议使用,高频电刀可以干扰起搏器停止工作。不得直接作用于患者心脏。指状或者蒂状组织如小儿阴茎不得使用电刀。
4)切忌盲目加大输出功率,功率大小以满足手术效果为限。一般手术功率输出建议在30W---70W之间使用,如有特殊需要(例如截肢)建议功率不要超过200W。在机器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应该保证机器的功率处于最低,从而保证直接加在病员机体的功率是最安全的。
5)极板、刀头、缆线和病员构成的电刀外系统不得与接地金属连接。术中医护人员应该戴绝缘良好的橡胶手套以保证不和病员形成接地点而造成电击。
6)用的刀头不建议接入仪器。禁止将不用的刀头放置在病员身体上,以防止灼伤病员或者医护人员。
7)做内窥镜手术时操作人员应该佩带非金属眼镜,以防止高频辐射在金属框中产生涡流加热而灼伤眼睛。
8)病员体内种植有金属物体(如钢钉、钢环、钢板等)时,应该使高频电流避开金属植入体,以防止产生涡流加热灼伤病员。
9)电刀附件易损品(手控刀、脚控刀、电极板等)使用前应该仔细检查其可靠性,防止其误动作或者接触不良造成直流成分的电击,这是很危险的。
10)应该使用质量可靠的额定安培的保险管,切记不可盲目加大保险管的安培数,以免造成仪器损坏而引起病员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2. 高频电刀的灼伤以及预防
1)高频电刀极板灼伤 极板灼伤是电刀手术中的常见事故。电刀使用人员应该掌握正确的敷贴方法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极板分重复性极板和一次性极板两种。重复性极板为硬极板,一次性一般为随弃式单片或者双片软极板。多数医院为了节省费用一般使用硬极板。随弃式极板严禁多次使用,因为多次使用其粘贴度下降,容易引起灼伤。使用硬极板应该注意其缚绑方式和附着身体的部位,应该使极板平放,尽可能的使之与身体的接触面积为最大。在使用极板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A. 极板应该尽可能靠近手术部位安放。极板应该尽可能的和缩短手术部位的距离,这样不仅减小电刀工作负载的阻抗,从而降低电刀输出功率的要求,减小灼伤危险(电刀的灼伤危险随输出功率的加大而增加),而且极板与刀头的距离过远,将使高频电流通道区域大为增加,病员身体过多的区域上分布强电磁场和高电位,从而增加了多点接地时引起的非极板灼伤的危险性。
B. 极板应该放置于光洁、干燥、肌肉(而不是脂肪)丰富且无骨骼突出的部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接触肌体,保证肌体的低阻抗、良好的导电性,以减少电阻性发热。
2)高频电刀非极板灼伤 手术中极板安放的再好,也不能排除病员灼伤的危险,并且灼伤位置往往不在极板,这样的灼伤为非极板灼伤。非极板灼伤主要发生的原因在于人为的因素。发生非极板性灼伤的原因主要是病人身体发生了多点接地。譬如手术床接触水泥地面,当病员身体两处以上接触床体;操作电刀的医护人员未戴绝缘手套并和地面绝缘不好,这些都会引起高频电流在各个接点之间产生环流而造成电击灼伤。
3)火花低频 火花低频是高频电刀中危险性最大的因素,火花低频往往造成的不是灼伤的问题,火花低频更容易对病员的生命产生危险。高频电刀一般均对低频漏电流作了严格限制,仪器本身也不应该输出低频电流,因为其危险性比高频要大的多,特别是机器外接电缆接触不良打火造成的低频电流的危险是致命的。因此必须保证仪器的外部系统连接是可靠的。
小结
高频电刀的原理和安全性值得我们探讨学习,只有在明白了仪器的原理和工作流程后我们才能用以知道我们的手术工作。在加强仪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只要我们加强工作责任感,做到凡事专心致志,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相信我们一定会减小电刀使用中安全隐患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
编辑:bluelove
1. 高频电刀的安全问题
高频电刀属于1类CF型医用设备,高频功率采用全悬浮调谐平衡输出,具有对除颤放电效应的防护能力。但是往往很多工作人员在高频电刀的使用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或者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电击的事故时有发生。在高频电刀的使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安全注意事项:
1)高频电刀应该有经过专业培训和合格的医护人员操作,并且在使用新电刀前应该详尽阅读操作说明书,以防止误操作引起安全问题。高频电刀的电源应该是带有可靠接地的三眼插座,以保证一起的金属外壳,保护或者功能的接地点可靠接地。这是最基本的防止电击的先决条件。
2)手术中的高频电刀会产生火花、弧光。易燃易爆的气体液体或者消毒剂等应该远离高频电刀。手术前应该排除病员机体孔洞中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的气体。
3)高频电刀在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身上不建议使用,高频电刀可以干扰起搏器停止工作。不得直接作用于患者心脏。指状或者蒂状组织如小儿阴茎不得使用电刀。
4)切忌盲目加大输出功率,功率大小以满足手术效果为限。一般手术功率输出建议在30W---70W之间使用,如有特殊需要(例如截肢)建议功率不要超过200W。在机器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应该保证机器的功率处于最低,从而保证直接加在病员机体的功率是最安全的。
5)极板、刀头、缆线和病员构成的电刀外系统不得与接地金属连接。术中医护人员应该戴绝缘良好的橡胶手套以保证不和病员形成接地点而造成电击。
6)用的刀头不建议接入仪器。禁止将不用的刀头放置在病员身体上,以防止灼伤病员或者医护人员。
7)做内窥镜手术时操作人员应该佩带非金属眼镜,以防止高频辐射在金属框中产生涡流加热而灼伤眼睛。
8)病员体内种植有金属物体(如钢钉、钢环、钢板等)时,应该使高频电流避开金属植入体,以防止产生涡流加热灼伤病员。
9)电刀附件易损品(手控刀、脚控刀、电极板等)使用前应该仔细检查其可靠性,防止其误动作或者接触不良造成直流成分的电击,这是很危险的。
10)应该使用质量可靠的额定安培的保险管,切记不可盲目加大保险管的安培数,以免造成仪器损坏而引起病员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2. 高频电刀的灼伤以及预防
1)高频电刀极板灼伤 极板灼伤是电刀手术中的常见事故。电刀使用人员应该掌握正确的敷贴方法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极板分重复性极板和一次性极板两种。重复性极板为硬极板,一次性一般为随弃式单片或者双片软极板。多数医院为了节省费用一般使用硬极板。随弃式极板严禁多次使用,因为多次使用其粘贴度下降,容易引起灼伤。使用硬极板应该注意其缚绑方式和附着身体的部位,应该使极板平放,尽可能的使之与身体的接触面积为最大。在使用极板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A. 极板应该尽可能靠近手术部位安放。极板应该尽可能的和缩短手术部位的距离,这样不仅减小电刀工作负载的阻抗,从而降低电刀输出功率的要求,减小灼伤危险(电刀的灼伤危险随输出功率的加大而增加),而且极板与刀头的距离过远,将使高频电流通道区域大为增加,病员身体过多的区域上分布强电磁场和高电位,从而增加了多点接地时引起的非极板灼伤的危险性。
B. 极板应该放置于光洁、干燥、肌肉(而不是脂肪)丰富且无骨骼突出的部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接触肌体,保证肌体的低阻抗、良好的导电性,以减少电阻性发热。
2)高频电刀非极板灼伤 手术中极板安放的再好,也不能排除病员灼伤的危险,并且灼伤位置往往不在极板,这样的灼伤为非极板灼伤。非极板灼伤主要发生的原因在于人为的因素。发生非极板性灼伤的原因主要是病人身体发生了多点接地。譬如手术床接触水泥地面,当病员身体两处以上接触床体;操作电刀的医护人员未戴绝缘手套并和地面绝缘不好,这些都会引起高频电流在各个接点之间产生环流而造成电击灼伤。
3)火花低频 火花低频是高频电刀中危险性最大的因素,火花低频往往造成的不是灼伤的问题,火花低频更容易对病员的生命产生危险。高频电刀一般均对低频漏电流作了严格限制,仪器本身也不应该输出低频电流,因为其危险性比高频要大的多,特别是机器外接电缆接触不良打火造成的低频电流的危险是致命的。因此必须保证仪器的外部系统连接是可靠的。
小结
高频电刀的原理和安全性值得我们探讨学习,只有在明白了仪器的原理和工作流程后我们才能用以知道我们的手术工作。在加强仪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只要我们加强工作责任感,做到凡事专心致志,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相信我们一定会减小电刀使用中安全隐患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
编辑:bluelove
作者: qishi989867转贴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