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标志物用于危险分层和指导治疗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美国杜克心脏中心
L. Kristin Newby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的目标是:识别易于发生死亡或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目的是首先识别哪些患者可以从急诊室安全回家,不需要住院;其次是若需要住院治疗,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识别哪些患者可以从急诊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中获益,目的是选择治疗方式。识别远期随访中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人群,目的是二级预防。
用于ACS危险分层的指标有很多,如年龄、体检结果(Killip分级)、心电图(ST段的变化)、生化标记物[肌钙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等,还有危险积分(如TIMI、PURSUIT、GRACE等)。因为患者就诊时处于疾病不同的阶段,标志物也有自己的变化规律,不同的标志物可提供不同的信息,如从心肌代谢方面(HDL和LDL)、坏死程度(肌钙蛋白、CK-MB和肌红蛋白)、炎症指标(hsCRP)、神经体液因素(BNP)等。因此,将多种危险因素结合起来用于疾病的危险分层有重要的价值。
在将来,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生化标志3物用于危险分层并指导治疗,也将必然会走进个体化时代。但无论是目前还是将来,我们需要合理应用这些危险分层工具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 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