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在皮肤科的应用讲座-王金良教授(山东省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近20年来,激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原来一些没法治疗的皮肤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如太田痣、文身,多毛症,鲜红斑痣等。作为一个皮肤科医师,有必要了解皮肤激光的原理、应用。
一、激光基础理论
1、激光的产生原理
在大部分情况下,原子核外的电子处于稳定的低能量状态—E1,吸收能量后,处于高能级E2,当一个外来光子所带的能量正好为某一对能级之差E2-E1,则这电子可以在此外来光子的诱发下从高能级E2向低能级E1跃迁。同时释放出2个具有相同波长、位相、相同方向的光子,如果处于高能级E2状态的电子足够多,这2个电子诱发4个具有相同波长、位相、相同方向的光子……,最后产生大量的一致性的光子流,这就是激光。
2、激光的特点
频率相同(单色性),发射方向、偏振方向以及光波的相位都完全一样(方向性、相干性)、能量高。
3、激光特点的临床意义
单色性:选择吸收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方向性:平行光方便治疗;易于聚焦成很小的一点,有很高的能量密度,起到治疗作用;易于耦合通过光纤传导,方便治疗。
4、激光器的结构
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激光工作介质——决定了激光的波长,是激光分类的基础。
激励源——提供能量。
谐振腔——是光子反复反射,激发。
5、激光的分类
按工作介质的不同来分类:
固体激光器:Nd:YAG,
气体激光器:CO2激光
半导体激光器:Smoothbeam
液体激光器:染料激光。
根据激光输出方式分类:
连续激光(半连续激光)普通CO2激光,Nd:YAG,
脉冲激光:脉冲染料激光。
6、美容激光与传统激光的区别
美容激光基于选择性激光热分解理论,激光仅仅作用于要破坏的组织结构、细胞或色素颗粒,使之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而对其他组织细胞无破坏或破坏很小,这样就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会留下疤痕。而传统激光:一般为连续波激光,烧灼作用,类似酒精喷灯,无选择性。
7、选择性激光热分解理论:通过调整以下3个激光参数即可达到选择性激光分解的目的:
激光的波长:要治疗的病变组织的性质,决定激光的波长,例如鲜红斑痣,需通过加热红细胞继而破坏内皮细胞,血红蛋白最易吸收的532、585nm的光,但是为了增加穿透性、减少表皮黑色素的吸收、现在多用595nm激光。
激光的脉冲宽度:脉冲以几个纳秒到几十毫秒不等,这取决于要作用的靶颗粒的大小,目的是将激光的能量局限在要清除的组织内,即脉冲宽度不大于靶组织(颗粒)的热驰豫时间。
合适的能量密度:只有合适的能量才能达到清楚相应靶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的目的。
目前,为了进一步加强激光的选择性,对以上传统的选择性激光分解理论进行了扩展。
靶组织本身无色素,但其周围有色素的组织结构,需要延长脉宽,有意使热量扩散,以破坏靶组织。如毛囊的干细胞位于毛隆突和毛球,本身不含色素,而毛发含大量的色素,就需要延长加热时间,以破坏这些干细胞,达到永久性脱毛的目的。
配合冷却,保护正常组织特别是表皮,加强选择性。目前最常见的冷却为动态冷却、接触冷却、外涂冷却剂。以动态冷却最具选择性。
8、激光与皮肤的相互作用
吸收:占激光能量的绝大部分,是发生生理效应的基础。
组织中吸收激光的结构称为色基:包括水、黑色素、核酸、蛋白质、血红蛋白。
反射——,无生理作用,但与激光防护有关。
散射——由于激光进入组织后,会发生散射,在能量密度相同的前提下,大光斑作用较深。
透射——在本领域无太大意义。
9、常用激光参数
能量(energy)——焦耳(joules)
功率(power)——瓦(watts)
Watts=joules/seconds
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J/cm2
波长wave length——nm
脉宽pulse duration——ns,us,ms
一、激光基础理论
1、激光的产生原理
在大部分情况下,原子核外的电子处于稳定的低能量状态—E1,吸收能量后,处于高能级E2,当一个外来光子所带的能量正好为某一对能级之差E2-E1,则这电子可以在此外来光子的诱发下从高能级E2向低能级E1跃迁。同时释放出2个具有相同波长、位相、相同方向的光子,如果处于高能级E2状态的电子足够多,这2个电子诱发4个具有相同波长、位相、相同方向的光子……,最后产生大量的一致性的光子流,这就是激光。
2、激光的特点
频率相同(单色性),发射方向、偏振方向以及光波的相位都完全一样(方向性、相干性)、能量高。
3、激光特点的临床意义
单色性:选择吸收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方向性:平行光方便治疗;易于聚焦成很小的一点,有很高的能量密度,起到治疗作用;易于耦合通过光纤传导,方便治疗。
4、激光器的结构
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激光工作介质——决定了激光的波长,是激光分类的基础。
激励源——提供能量。
谐振腔——是光子反复反射,激发。
5、激光的分类
按工作介质的不同来分类:
固体激光器:Nd:YAG,
气体激光器:CO2激光
半导体激光器:Smoothbeam
液体激光器:染料激光。
根据激光输出方式分类:
连续激光(半连续激光)普通CO2激光,Nd:YAG,
脉冲激光:脉冲染料激光。
6、美容激光与传统激光的区别
美容激光基于选择性激光热分解理论,激光仅仅作用于要破坏的组织结构、细胞或色素颗粒,使之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而对其他组织细胞无破坏或破坏很小,这样就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会留下疤痕。而传统激光:一般为连续波激光,烧灼作用,类似酒精喷灯,无选择性。
7、选择性激光热分解理论:通过调整以下3个激光参数即可达到选择性激光分解的目的:
激光的波长:要治疗的病变组织的性质,决定激光的波长,例如鲜红斑痣,需通过加热红细胞继而破坏内皮细胞,血红蛋白最易吸收的532、585nm的光,但是为了增加穿透性、减少表皮黑色素的吸收、现在多用595nm激光。
激光的脉冲宽度:脉冲以几个纳秒到几十毫秒不等,这取决于要作用的靶颗粒的大小,目的是将激光的能量局限在要清除的组织内,即脉冲宽度不大于靶组织(颗粒)的热驰豫时间。
合适的能量密度:只有合适的能量才能达到清楚相应靶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的目的。
目前,为了进一步加强激光的选择性,对以上传统的选择性激光分解理论进行了扩展。
靶组织本身无色素,但其周围有色素的组织结构,需要延长脉宽,有意使热量扩散,以破坏靶组织。如毛囊的干细胞位于毛隆突和毛球,本身不含色素,而毛发含大量的色素,就需要延长加热时间,以破坏这些干细胞,达到永久性脱毛的目的。
配合冷却,保护正常组织特别是表皮,加强选择性。目前最常见的冷却为动态冷却、接触冷却、外涂冷却剂。以动态冷却最具选择性。
8、激光与皮肤的相互作用
吸收:占激光能量的绝大部分,是发生生理效应的基础。
组织中吸收激光的结构称为色基:包括水、黑色素、核酸、蛋白质、血红蛋白。
反射——,无生理作用,但与激光防护有关。
散射——由于激光进入组织后,会发生散射,在能量密度相同的前提下,大光斑作用较深。
透射——在本领域无太大意义。
9、常用激光参数
能量(energy)——焦耳(joules)
功率(power)——瓦(watts)
Watts=joules/seconds
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J/cm2
波长wave length——nm
脉宽pulse duration——ns,us,ms
分页:
[1]
[2 ]
作者: 王金良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