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成功策略系列谈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11-17 11:37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金申报 标书 经验 点击次数:

第四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古诗讲的是大草原戈壁滩中那种美丽的风景,申请标书何尝不是如此,在一大片茂密的标书草丛中,我们的标书被深埋于草丛之中。如果没有风,没有人会想到我们,我们是那样渴求评委们垂青的眼光,但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甚至有时也感觉惭愧,我们的工作基础徒壁四野,要知道好的工作基础是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我们似乎就像没有锐利眼睛的雄鹰,就像在战场上进攻敌人却没有好的栈道一样。我们却不能投降,投降我们将一无所获。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汉王元年,经过韩信训练后的汉军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当时的韩信挥师东进,采用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而主力在刘邦和韩信的带领下,离开南郑,出褒中,沿着古时的一条山路,向西北挺进,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渭水河,当楚军将领章邯还在等着汉军修复栈道的时候,汉军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陈仓。章邯忙亲率军队赶到陈仓去抵御汉军时,为时已晚,于是便在绝望中拔剑自刎了。

如此看来,我们在工作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出奇兵,还是有成功的希望的。但这种希望必须建立在一系列高明的策略之下,只有身谙此道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我们将这种策略概括为谋事在胸、了如指掌和成事在人三个阶段。先解析如下:

第一个阶段:谋事在胸。古人云,要成大事者,必心中有沟壑。什么意思?就是你要知道你每一步要干什么,怎么干,如果行不通又有什么补救措施。具体在标书来说,首先你必须详细地阅读过申请指南,同时对这一年的申请趋势有大致的了解,什么是鼓励的方向?干细胞的研究还是蛋白组学研究?什么是国内的缺项?是很难突破的技术缺项,比如2000年你申请转基因的研究,你申请也没戏;是能够填补的国内空白,不妨尝试一下,但要估计到竞争对手。其实这种分析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你可以在国家基金委的网站上利用关键词查阅往年的申请情况,从而大致推断出标书的申请趋势,也可以简单地了解你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其次还要夯实你在标书申请和书写方面的基础,这可以通过“看标书、观同行、查高手”的手段来达到目标,所谓看标书就是你要认真地研究别人是如何进行书写的,各个部分的侧重点和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不仅要了解成功标书的成功之处,最好也要研究没有成功标书的教训,丁香园提供有较多的标书可以进行学习;观同行,就是你要知道在你申请的领域,国内的同行专家在关注什么,他们发表有那些文章,如果你不幸进入他们将要研究的领域,一旦评阅标书落到这些同行的手里,你说你标书的命运会怎么样?如果你的标书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你说你标书的命运又会怎么样?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查高手就是重点关注近几年回国的“海龟”们的学术动态,一般来说,这些海龟们带着从国外学到的良好的学术品质,评阅标书比较严谨而且正直,但又相对比较铁面无私,因此你的标书要充分针对他们这个特点,进行“有的放矢”地书写,说不定会红运当头的。

第二个阶段:了如指掌。你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为自己涂金。如果你符合条件,可以考虑申请青年基金、地方基金,这些基金虽然可能在金钱的赞助方面偏少一点,但对工作基础要求相对低一点。如果你尽了力,即使得到小额赞助也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第三个阶段:成事在人。这要体现你成文的能力,要尽可能地变通文字,要变“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我们简单地对这部分展开来进行叙述。

在标书的书写中,涉及到本话题关注的部分主要包括“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以及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通常可行性分析从工作基础 (学术思想)、科研梯队、实验条件、实验技术、交流与合作(国内、国外)五个方面来写,这个部分的书写切忌写成对自己标书的自我评价或吹嘘,一定记住,你要专家去评述的,而不是你把自己的评述强加给专家的,因此书写的角度一定要从学术的角度来写。

工作基础的书写其实就是对课题组过去工作积累的整体总结,一般的书写格式是这样的:

本项目是在原工作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入。申请者共发表了若干篇SCI论文,其中影响因子在10.0的X篇,在4.5以上(国际某领域10%最高影响力,IF>4.5)Y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若干篇(见工作基础)。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本课题组在研究……发现……。特别是我们首次报道了……,/或者:我们以可靠的证据揭示了(未发表资料)。再或者我们的哪些研究工作改变了以往文献报道的观点,这可能是……参与……的重要证据。因此,我们具有完成本项目的切实可行的、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

这种书写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几种方案,你可以进行组合和重新编辑,如果上面提供的你实在没有可采用的语句,不妨以更平实的写法对这部分进行书写。就是说采用文献资料对你的立体依据进行分析,分析可以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虽然平实,但由于一方面可以补充那些不能在立题依据中书写、但不写又有缺憾的部分,另一方面可以凸现你进行学术研究的严谨,也有一种平实之美

在科研梯队方面,突出搭配的合理和科学,比如职称、人员组成、研究生参与方面都要注意,没有高级职称,一些评阅者会说缺少领军人物,没有中级职称,评阅者会说缺少中坚力量,没有低级职称,评阅者会说忽略传帮带的标书功能;没有研究生的参与,天哪!是人都知道现在完成标书的主要力量是研究生,没有研究生,你的标书是在开玩笑吧?

在其他方面,比如实验技术方面如果采用自己发明的技术,那是最好也不过了,不过采用成熟的技术也不妨通过应用文献加以说明。与国外国内的交流合作也很重要,特别是课题需要的试剂、信息和载体方面能够互通互惠,可以在标书中点出合作单位。

第四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二)

正因为研究基础在国基申请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才将这一部分放在最开始的位置进行交流,以突出你发表SCI论文的重要性。如果我告诉你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相信你会有同感的。通常参加标书评审的都是导师级人物,他们带有一些研究生,导师为了培养研究生的需要,通常第一评会交给研究生去完成,研究生会把很多精力放在立体依据的推敲上,他们由于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对你立体依据中引用的文献有时候可以做到随手拈来,对你的错误可以做到如数家珍,当研究生把这些缺陷汇报给导师的时候,这些评委们只要看看你的工作基础,就定下了他评阅标书中的优先赞助、同意赞助和不予赞助等结论。呵呵,我看到你在偷笑,你是不是这几年都帮你的导师在干这种活?

其实术业有专攻,作为评委不可能对自己审阅到的标书的内容都有切实的了解,但他们可以从你文字表述的内容和自己常年的经验分出三流九等。甚至只要有一个很小的错误他们也会拿出来,据此作为否定你标书的依据。

你所做的就是雕塑工作,拿着文字的刻刀一点一滴地完善,而在标书的部分给了你自己评价的空间,你认为自己的鼻子好,就要突出你的鼻子,你认为自己的脚趾头好,就要赤脚。这个部分就是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在写这部分前,你要躺在床上,认真地想想,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完成了这份标书的书写?是评职称的需要,还是强烈的兴趣?在这种书写的过程中,你对这个领域的进展了解多少?在这种进展中,你居于何种位置?是独创,前列,还是跟跑?

我强调一句,且不要因为自己是独创而沾沾自喜,切莫要因为是跟跑而垂头丧气,因为科学上的创新不一定意味着先进性,创新通常包括原始创新、借鉴创新、跟踪创新和集成创新等形式,往往对原有知识和内容进行修改后可以产生更大的科学推动作用,对原有零散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提升往往产生比原来更强的对科学的指导作用,这些创新在标书的申请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当然我们并无意否认原始创新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但这种创新毕竟只是很小一部分人能够做到的,你不相信,你去发明一下PCR技术、膜片钳技术、SiRNA技术?

搞清楚了创新的含义,我们就能更好地对自己标书的特色和创新性进行评价,想想是不是我们标书的特色具有“中国”特色,比如我们研究某少数民族在血细胞的表面抗原基因的表达与汉族的差异,或者华南地区的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表达?或者河南林县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与食道癌的关系研究,这叫地区或者中国特色。这种标书由于特色和唯一性,通常在具备较完善的研究方案情况下较容易获得赞助。

其实并不是太多人写的标书具有这种中国特色,很多人研究的其实都是很基本的问题,比如缺血缺氧的脑水肿机制、某信号通路在什么中的作用等等,对这类标书的评价通常是有一定难度的。

介绍一下本人的观点。

1、要突出自己以前的工作,特别要突出自己现在的研究是建立在以前发现的基础上的。将以前的发现进行展示,本人首先报道了什么现象,在某方面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机制,实验证据显示什么可能参与这种机制,如何参与呢?本研究拟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获得什么样的可靠依据,说明什么样的问题。

2、一定要把你标书的卖点突出出来,技术上有改进,改进在那里?必要时要引经据典,将自己突出出来。

第四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三)

那么,怎样书写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这部分呢?

关于研究基础的书写,依照笔者的经验,最好分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包括SCI论文、涉及到标书立项依据的前期工作、有关标书涉及到的实验技术的工作基础几个部分。

SCI论文也许是最惹评委眼球的部分,一目了然,这一条非常重要。很多人在介绍标书的书写的时候,没有特别注意强调这一点,本经验把这各方面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本人也将此视为标书能否获得赞助的最重要的部分。坦率的说,如果这部分有高IF文章或者罗列有较多论文,那么想和你讨论的是这是不是973或者杰青申请标书?

SCI论文是干货,那是揉不进水分的,因而也是作为最客观的标书评审依据。但是这并不是说接下来你可以轻视的。其实在立体基础和实验基础方面也同样有很多文章可作。如果用发表的文章表示你在这方面具备工作基础的话,那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在工作条件方面,主要包括实验条件和实验人员素质条件,这方面如果有特别值得书写的仪器或者人员的话,也可以着力介绍,比如如果你购买了具有其他实验室不具备或者比较昂贵的超高速离心机,这个机器可能帮助你完成标书中的关键的细胞器的分离工作,你可以将他作为一条专门予以介绍,甚至可以附上相片。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具备了较好的申请的基础,那么我们就开始深入国基申请的腹地,逐一对标书中的项目进行分析和解剖。

< 上一页 下一页 >
分页: [1 ]   [2]   [3 ]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lworm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