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占位CT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9-06 09:29 | 文章来源: 丁香园 - 影像医学和核医学讨论版 |
关键词:
肝脏占位![]() ![]() |
点击次数: |
网友[wumz974]分析如下:
典型的肝细胞癌。
楼主给的平扫片和增强片窗宽窗位不一致,经我调后如下:
动脉期明显强化,随后迅速减弱,符合快进快出特点,中央坏死区不强化,周围假包膜。
网友[竹下雨]分析如下:
考虑FNH可能性较大,理由如下:
1、青年女性,无自觉症状。 无肝硬化病史。
2、肿块较大,部分边缘不规则,提示无完整包膜。而HCC常有完整包膜。
3、星状瘢痕较具特征性。
4、动脉期除瘢痕外明显强化,星状瘢痕显示更清楚,符合园子里一些战友讲的“中心开花式强化”,平衡期见中心瘢痕变小,周围放射状瘢痕强化。这与肝癌“快进快出”的特征不符。
5、可见供血动脉进入肿块。
另外请允许我借用一幅园子里一篇FNH专题讲座的图片,很直观,在此谢谢了。
网友[居文宇]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女,34岁。查体发现肝脏占位,无自觉症状。
影像学表现: 肝左叶见一巨大占位性,其内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瘢痕影,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中心低密度影未见明显强化。
考虑:纤维板层样肝癌。
讨论:
肿块内瘢痕除了FL-HCC外,瘢痕结构尚可见于血管瘤、普通型HCC、胆管细胞型肝癌、肝细胞腺瘤。
关于鉴别诊断,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与普通型HCC的鉴别:除了前述的临床特点外,FL-HCC最有价值的影像学表现为肿瘤内斑点状钙化和致密瘢痕。其他对诊断具有参考意义的表现有:肿瘤生长缓慢,很少侵犯门静脉,肿瘤内发生较大的囊性变的机率较高。
2、与FNH的鉴别:二者均好发于青年,无基础肝脏病变,肿块中心均常有瘢痕。鉴别要点:FL-HCC的肿块较大,直径大多在10 cm以上,而FNH的直径多≤5 cm;FL-HCC的中心瘢痕,CT增强扫描不强化,而FNH的中心瘢痕增强扫描延迟相明显强化。
3、肿块内瘢痕对鉴别诊断的意义:除了FL-HCC外,瘢痕结构尚可见于血管瘤、普通型HCC、胆管细胞型肝癌、肝细胞腺瘤等。但这些病变的瘢痕绝大多数属血管型或炎症型,组织结构疏松,血管外间隙大,增强CT可被强化。
综上分析故考虑纤维板层样肝癌可能大。
网友[mastro]分析如下:
病史:女,34岁。查体发现肝脏占位,无自觉症状。
影像表现:肝左叶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内见斑片状线状液化坏死区,边界清晰,病灶外缘光整,与正常肝实质间可见现状分隔,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中央低密度区无强化;门脉期,病灶相对肝实质呈低密度灶,边界清,病灶内部低密度区显示更加清晰,肝左静脉明显受压变扁;延迟扫描,病灶相对周围正常肝实质仍呈边界清晰相对低密度灶,内部低密度灶范围无变化。MIP图像显示病灶主要由肝左动脉供血(肝左动脉粗大、迂曲)。
图像分析:
1、病灶单发、呈圆形,外缘边界清晰,且肝左静脉明显受压变扁,说明病灶呈膨胀性生长,且周围有包膜(无法判定真、假包膜)。
2、强化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说明病灶主要由动脉供血,且符合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
诊断依据:
1、年轻女性,无症状,肿瘤位于肝左叶。
2、病灶较大,膨胀性生长,周围有包膜,肝动脉供血,血供丰富,强化快进快出。
3、病灶内部瘢痕区,强化后低密度未见强化,显示边界更加清晰。
以上几点均符合FL-HCC的影像特点。
影像诊断:肝左叶占位,首先考虑FL-HCC,建议查AFP除外普通HCC。
鉴别:
1、肝海绵状血管瘤,延迟扫描病灶相对肝脏部分呈等密度,该例延迟后病灶仍相对肝实质呈低密度灶,且病灶范围无变化。可以除外。
2、FNH,肝脏少见病变,并非真正肿瘤,一般不需处理。中心疤痕区由于有血管的存在,故延迟扫描瘢痕区可见强化,相对周围可呈等密度。核素扫描可确诊本病。
3、肝腺瘤,多见于生育期女性,可出现大出血。病灶出血后可残留低密度液化区域。单纯影像较难鉴别,需结合临床。
4、普通HCC,常有肝病病史,且大多AFP增高。若病灶内部缺血坏死,可表现与此例相似。单纯影像不易鉴别,需密切结合临床。
总之,本例但从影像看,具有手术指征,可先行核素扫描,阳性者可确诊FNH,可不必做任何处理。,建议术前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
编辑:bluelove
典型的肝细胞癌。
楼主给的平扫片和增强片窗宽窗位不一致,经我调后如下:
动脉期明显强化,随后迅速减弱,符合快进快出特点,中央坏死区不强化,周围假包膜。
网友[竹下雨]分析如下:
考虑FNH可能性较大,理由如下:
1、青年女性,无自觉症状。 无肝硬化病史。
2、肿块较大,部分边缘不规则,提示无完整包膜。而HCC常有完整包膜。
3、星状瘢痕较具特征性。
4、动脉期除瘢痕外明显强化,星状瘢痕显示更清楚,符合园子里一些战友讲的“中心开花式强化”,平衡期见中心瘢痕变小,周围放射状瘢痕强化。这与肝癌“快进快出”的特征不符。
5、可见供血动脉进入肿块。
另外请允许我借用一幅园子里一篇FNH专题讲座的图片,很直观,在此谢谢了。
网友[居文宇]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女,34岁。查体发现肝脏占位,无自觉症状。
影像学表现: 肝左叶见一巨大占位性,其内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瘢痕影,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中心低密度影未见明显强化。
考虑:纤维板层样肝癌。
讨论:
肿块内瘢痕除了FL-HCC外,瘢痕结构尚可见于血管瘤、普通型HCC、胆管细胞型肝癌、肝细胞腺瘤。
关于鉴别诊断,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与普通型HCC的鉴别:除了前述的临床特点外,FL-HCC最有价值的影像学表现为肿瘤内斑点状钙化和致密瘢痕。其他对诊断具有参考意义的表现有:肿瘤生长缓慢,很少侵犯门静脉,肿瘤内发生较大的囊性变的机率较高。
2、与FNH的鉴别:二者均好发于青年,无基础肝脏病变,肿块中心均常有瘢痕。鉴别要点:FL-HCC的肿块较大,直径大多在10 cm以上,而FNH的直径多≤5 cm;FL-HCC的中心瘢痕,CT增强扫描不强化,而FNH的中心瘢痕增强扫描延迟相明显强化。
3、肿块内瘢痕对鉴别诊断的意义:除了FL-HCC外,瘢痕结构尚可见于血管瘤、普通型HCC、胆管细胞型肝癌、肝细胞腺瘤等。但这些病变的瘢痕绝大多数属血管型或炎症型,组织结构疏松,血管外间隙大,增强CT可被强化。
综上分析故考虑纤维板层样肝癌可能大。
网友[mastro]分析如下:
病史:女,34岁。查体发现肝脏占位,无自觉症状。
影像表现:肝左叶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内见斑片状线状液化坏死区,边界清晰,病灶外缘光整,与正常肝实质间可见现状分隔,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中央低密度区无强化;门脉期,病灶相对肝实质呈低密度灶,边界清,病灶内部低密度区显示更加清晰,肝左静脉明显受压变扁;延迟扫描,病灶相对周围正常肝实质仍呈边界清晰相对低密度灶,内部低密度灶范围无变化。MIP图像显示病灶主要由肝左动脉供血(肝左动脉粗大、迂曲)。
图像分析:
1、病灶单发、呈圆形,外缘边界清晰,且肝左静脉明显受压变扁,说明病灶呈膨胀性生长,且周围有包膜(无法判定真、假包膜)。
2、强化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说明病灶主要由动脉供血,且符合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
诊断依据:
1、年轻女性,无症状,肿瘤位于肝左叶。
2、病灶较大,膨胀性生长,周围有包膜,肝动脉供血,血供丰富,强化快进快出。
3、病灶内部瘢痕区,强化后低密度未见强化,显示边界更加清晰。
以上几点均符合FL-HCC的影像特点。
影像诊断:肝左叶占位,首先考虑FL-HCC,建议查AFP除外普通HCC。
鉴别:
1、肝海绵状血管瘤,延迟扫描病灶相对肝脏部分呈等密度,该例延迟后病灶仍相对肝实质呈低密度灶,且病灶范围无变化。可以除外。
2、FNH,肝脏少见病变,并非真正肿瘤,一般不需处理。中心疤痕区由于有血管的存在,故延迟扫描瘢痕区可见强化,相对周围可呈等密度。核素扫描可确诊本病。
3、肝腺瘤,多见于生育期女性,可出现大出血。病灶出血后可残留低密度液化区域。单纯影像较难鉴别,需结合临床。
4、普通HCC,常有肝病病史,且大多AFP增高。若病灶内部缺血坏死,可表现与此例相似。单纯影像不易鉴别,需密切结合临床。
总之,本例但从影像看,具有手术指征,可先行核素扫描,阳性者可确诊FNH,可不必做任何处理。,建议术前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
编辑:bluelove
作者: 丁香园集体创作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