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撤机指标
所谓“一般术后”系指非开胸手术且以往无严重心肺系统疾病的病人。
——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病确定改善。
——刺激后能保持清醒,GCS≥13,无镇静剂应用。
——血流动力学稳定,仅需小剂量升压药(如多巴胺≤5ug/kg/min)。
——体温≥35度。
——肌力正常。
——氧合功能:FiO2≤50%及PEEP≤5cmH2O下PaO2>75cmHg,pH≥7.35。
——术后病人引流<50Ml/h。
上述指标仅提示可进行撤机尝试,并不能确定撤机成功。
b、撤机程序
——确定已停止镇静剂。
——保持FiO2低于50%,PEEP低于5cmH2O。
——严密监测SpO2下每15~20分钟减少IMV频率2次,当IMV频率低于6次/分,压力支持低于10cmH2O,自主呼吸频率≤25次/分,浅促呼吸指数(呼吸频率/潮气量)<100,持续观察30分钟,复查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可直接拔除气管插管。如需短时间停用呼吸机观察,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出现下列情况时中止撤机:
——呼吸频率加快>10次/分或频率超过30次/分。
——SaO2≤93%或PaO2≤60mmHg。
——PH≤7.35。
——收缩压上升>20mmHg。
——心率增快>20次/分或频率超过110次/分。
——出现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增多。
c、拔管指征
——患者神志清楚,具有自主排痰能力。
——呼吸频率小于30次/分。
——浅促呼吸指数(呼吸频率/潮气量)<100。
——PaCO2≤50mmHg。
——FiO2≤40%下PaO2>60cmHg。
——氧合指数>150。
——PH>7.25。
d、拔管程序
——准备:吸氧面罩,吸痰管,10ml注射器,气管插管包,正压面罩及简易呼吸器。
——向病人解释拔管过程。
——充分吸痰,清洁口腔。
——吸痰管保留在气管插管内,顶端应在气管插管开口前。
——嘱病人深吸气并屏住呼吸。
——抽空气囊。
——嘱病人用力呼气,同时拔除气管插管。
——拔管后面罩吸氧,吸氧浓度应比原呼吸机设定高10%。
——密切观察呼吸频率。
——鼓励深呼吸,咳痰。
e、撤机,拔管的注意事项
术中插管困难病人应确定血气分析无误,必要时应请麻醉科医师协助。
老年病人镇静及肌松剂代谢较慢,原则上应等待其自然清醒,不使用纳络酮等催醒。
唤醒后停止刺激很快重新入睡提示仍存在麻醉镇静药物作用。
拔管前经口留置胃管者应更换为经鼻留置或拔除导管。
(7)非手术,重度心肺疾病病人的三步撤机程序
本类病人的撤机与一般术后不同,可采取直接撤机后的短时自主呼吸试验(SBT)。
病人是否能够耐受SBT除根据客观指标外还应结合呼吸形态以及病人自身感受。SBT持续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在决定拔除气管插管前还应判断呼吸道是否通畅及其咳嗽排痰能力。
a、筛选
——足够的气体交换能力。
——非COPD:FiO2≤0.4(PaO2/FiO2>150)下PaO2>60mmHg。
——COPD:FiO2≤0.35下pH>7.30,PaO2>50mmHg。
——PEEP<6cmH2O。
——警醒合作。
——无持续药物镇静。
——体温<38度且>36.5度。
——无需积极血管活性药物支持。
——多巴胺≤10ug/kg/min。
——无去甲肾上腺素。
——分钟通气量<15L/min且RR<30次/分。
——吸痰时足够的咳嗽能力。
——心率≤100次/分。
——收缩压>90且<180mmHg。
b、三分钟自主呼吸试验
自主呼吸试验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CPAP+auto-flow。
——CPAP+PS(5cmH2O)(心脏病人可从10~12cmH2O开始以2cmH2O递减,直至5cmH2O)。
FiO2保持不变,出现以下情况时中止试验:
——呼吸频率/潮气量(L)>105。
——呼吸频率<8或>35次/分。
——自主呼吸潮气量<4ml/kg。
——SpO2<90%。
——心率>140次/分或心率变化>20%,或出现心率失常。
c、CPAP撤机试验
单纯CPAP试验,FiO2可增至50%,窒息通气设为20秒激活。
出现下列情况时中止撤机:
——呼吸频率>35次/分。
——SpO2<90%。
——心率>140或心率变化>20%,或出现心率失常。
——收缩压<90或>180mmHg。
——焦虑,diaphoresis加剧。
CPAP试验耐受超过2小时可以考虑拔管。病人不能耐受试验者应重新应用呼吸机,同时积极寻找原因。一旦满足撤机指标仍可每日进行撤机试验。经口留置胃管者应更换为经鼻留置或拔除导管。
d、常见撤机失败原因
——低磷酸盐血症。
——低钾血症。
——低镁血症。
——低钙血症。
——肺水肿。
——心绞痛。
——贫血。
——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过高碳水化合物摄入。
3、气管插管的维护
注意心理护理,清醒患者应解释其用途目的,尽可能取得配合。
牢固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交接班时应检查插管深度,气管插管病人严禁无人看护。
气管插管病人必须定期摄胸片观察位置。
保持气管插管通畅,注意检查有无扭曲,打折或堵塞情况。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对烦躁不安,不能耐受者适当应用镇静剂及肌松剂,未完全清醒者应适当约束。
至少应每24小时检查气囊压力。
4、呼吸监测
呼吸机应用期间必须严格监测呼吸情况。
呼吸频率必须记录患者实际频率,同时观察胸廓起伏情况,不可仅记录呼吸机显示频率。
机械通气病人应随时两侧呼吸音听诊,观察呼吸机是否同步。
分钟通气量,潮气量应以呼气相为准。
注意气道峰压及平均压的变化。
其他治疗:机械通气病人尤其是长期应用呼吸机者(>72小时)应注意营养支持,应激性溃疡预防,深静脉血栓预防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
5、气道压突然上升及/或SpO2急剧下降
(1)原因:
——气管堵塞。
——张力性气胸。
——气囊破裂阻塞。
——导管弯曲,打折。
——黏液阻塞(可能伴有肺不张)。
——导管过深。
——牙齿咬闭导管。
——人机对抗。
(2)处理
a、简易呼吸器手动送气(FiO2100%)。
b、检查导管位置。
c、吸痰管不能通过需要重新插管。
d、听诊有无气胸。
e、床边摄片。
f、肯定人机对抗后使用药物镇静。
g、气管切开。
预计可能需要长期呼吸机支持病人一旦初步稳定即应考虑气管切开。需要早期切开的指征有:
——预期需要长期留置人工气道(>14天)。
——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病人不能自我保护呼吸道。
——气管插管导致喉头水肿。
——不能耐受气管插管而需要大剂量镇静剂。
——呼吸机能处于边缘状态,降低人工气道阻力有可能改善肺功能。
——需要加强活动和功能锻炼。
编辑:西门吹血
作者: garvel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