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动物模型及中药治疗概况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8-23 13:15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糖尿病 动物模型 治疗 中药 综述 点击次数:

三、检测指标[24]

(一)一般性指标

    糖尿病时会导致动物摄食量、饮水量增加和血清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糖化血红蛋白、乳酸分泌增高,而血清胰岛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最大亲和力、糖耐量降低。测定上述指标可反映实验动物是否产生高血糖或患糖尿病。

(二)其他生化和免疫学指标

    可应用ELISA测定TNF-α、INF-γ、IL-4等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IgE(反映细胞凋亡情况);还可测定内皮素(ET)和NO(反映氧自由基产生情况)、Ang-Ⅱ和(AT-1)mRNA(反映血管变化及间接反映氧自由基产生情况)、IGF-1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瘦素(了解胰岛素的分泌,间接反映氧自由基情况)、AGEs即糖基化产物(反映体内氧化应激和糖基化反应情况)、PAH即苯丙氨酸羟化酶(反映糖异生的快慢)、GAD即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该抗体阳性,表明细胞自身免疫性破坏)、胰岛素抗体(抗体阳性,说明胰岛素分泌不足)、C肽(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等。

(三)病理切片及形态学检查

    STZ型糖尿病可见胰腺外分泌大量灶状或散在的单核细胞,胰岛细胞空泡变性,使胰岛呈空虚状态,胰岛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胰岛细胞减少。而Alloxan型糖尿病则见部分胰岛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整齐,胰岛β细胞排列紊乱,个别胰岛只剩下几个细胞环绕在胰岛周边部分,亦可见不规则花环状等各种形态,有的胰岛内β细胞所剩无几,几乎成为空泡状,仅能辨认其轮廊。自发性糖尿病模型病理切片主要观察胰岛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并进行分级评分,每只动物至少记数15个胰岛,求出胰岛炎积分(IS)。激素性糖尿病早期可见胰岛β细胞肥大;晚期β细胞产生空泡和变性。病毒性糖尿病出现胰岛β细胞脱颗粒、坏死。免疫性糖尿病则出现胰腺炎,未见明显β细胞坏死。

    人类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也较为复杂,应用可控的动物模型可正确分析其各种发病机制,严格的组织病理、生化和生理观察均可正确判断药物疗效情况,不同的动物模型应选择合适的测定指标。随着实验动物科学的不断发展,将建立更佳的符合临床发病机理、更经济、重复率高的模型,从而推动糖尿病机制及有效的防治研究。



第二部分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概况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未阐明,尚无根治药物,本文仅就国内近年对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的降糖作用研究的进展加以概述。按照各种中药的作用方式综述如下。

(一)促进葡萄糖转运及周围组织、靶器官对糖的利用  

    辉等[25]从薏苡仁分离提取薏苡仁多糖(coixan),用coixan ip在50和100mg/kg的剂量时,能降低正常小鼠、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和肾上腺素(Adr)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P<0.05,0.01),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因为Adr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肌糖原酵解,加速糖原异生,从而升高血糖,因而可以推测coixan可能有抑制糖原异生作用,从而达到使血糖水平降低的目的。黄芪生脉饮与增液汤[26]可降低接受糖负荷后的血糖峰值,使回落迅速加快,并能对抗Adr升高血糖,增加肝糖原合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胰岛素分泌和增加组织对糖的转化有关。仙鹤草颗粒(HAG)也有类似的作用[27] 。施红等[28]用石斛合剂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具有显著降低血糖,改善血黏度、血脂的疗效。并选用优降糖(磺脲类),以及降糖尿(双胍类)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石斛合剂对于四氧嘧啶及Adr诱发的糖尿病小鼠均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无致低血糖危险。复方地骨皮对于正常和模型小鼠均具有明显的降糖、降脂作用,并能增强其免疫功能[29] 。其机制可能为药物促使机体增加了对血糖的利用。

(二) 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稳定分泌
 
 成新法等[30]用STZ致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中药复方降糖灵3号药、8号药降糖作用显著。因为STZ造模会损伤胰岛β细胞,使大鼠胰岛出现核固缩细胞及空泡状细胞,而3号、8号药组的核固缩胰岛细胞极少,结果说明3号、8号药组具有保护β细胞的功能,从而维持胰岛素的稳定分泌,达到降糖的作用。王思功等[27]采用STZ和Adr复制糖尿病模型。用仙鹤草颗粒(HAG,0.8g/kg)8d可使STZ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HAG很可能是通过促进β细胞的再生而起降血糖作用。郭健等[31]用四氧嘧啶建立高血糖大鼠模型,并用中药血糖安给大鼠ig7d后,测定大鼠的血糖值与血清胰岛素值。糖尿病治疗大鼠的血糖值及糖耐量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而正常大鼠的血糖值和血清胰岛素值并无变化。可以推测,血糖安的降糖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改善受损的胰岛功能来实现的。黄小红等[32]用地骨皮的粗提取液40g/kg对小鼠ig,连续3d。地骨皮对于正常小鼠的降血糖作用不明显,而对四氧嘧啶病理组小鼠有降低血糖作用(P<0.05)。

(三)抑制α-糖苷酶活性 
 
    α-糖苷酶通过水解α-1,4糖苷键从有关多糖的非还原端切下葡萄糖。人体对淀粉、糊精、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吸收依赖于小肠刷状缘上该酶的活性。α-糖苷酶在血糖代谢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桑叶多糖是一种有效的α-糖苷酶抑制剂[33] 。Lee等[34]研究发现桑叶的甲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表现出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能阻止从饮食中摄入的淀粉和葡萄糖的高血糖反应。认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了α-糖苷酶的催化反应。此外,从桑白皮、桑叶和桑椹中分得一些多羟基生物碱也具有很好的抑制糖苷酶活性,可以降血糖。另外,从五味子、虎杖和知母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都有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作用,从而能够降血糖[33]

  综上所述,中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如促进葡萄糖利用、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稳定分泌和抑制α-糖苷酶活性等来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而且很多中药不是从单一环节,而是从多方面、多靶点综合产生药效的。由此可见,从中药中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是一种防治糖尿病的有效途径,随着各种中药药用机制逐渐清晰,必然引起国内外人们的广泛重视。

References(略)


编辑:蓝色幻想

< 上一页
分页: [1 ]   [2 ]   [3]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茉茉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