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患者快速清醒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网友[soflyover]:
对walkmanyp网友的人性化麻醉真的要表示敬重,我也是深有体会。相关教材上都会告诉我们:在术前访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还要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和疑虑,然而对于后者我们大多数人做得都不够甚至没做。于是平时血压不高的,进了手术室就高了;平时规律服药控制好的高血压,这会也“突飞猛进”了。插管前和拔管是意识逐渐消失和逐渐恢复的两个关键的过程,需要病人的配合。walkmanyp网友的方法大家真的不妨试试,此外大家要注意:肌松的作用要在意识消失后开始(爱可松起效快在异丙酚后给,万可松起效慢在异丙芬前给),在意识恢复前结束,否则病人有了意识却不能自己呼吸,那和术中知晓一样会令其感到恐惧。
网友[狼毒]:
在日常麻醉中,如一些短小手术和门诊手术,甚至是神经外科功能区手术很多情况下需要做出术毕或术中就让患者完全清醒,尤其是没有麻醉恢复室的情况下让患者完全而快速清醒,并且拔取了气管导管后呼吸正常,回答自如,安返病房后能让麻醉医生放心。为此,自己想总结以下以往的经验和大家共同交流:
1、麻醉方式的选择:全麻插管(包括使用喉罩)、全麻不插管、全麻联合局部麻醉(包括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等)。如无痛人流等短小手术就无须插管,能免除插管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手术时间长插管便于术中管理;联合麻醉有利于提前停去全麻药,能够在术毕时清醒拔管而不影响手术。
2、麻醉药物的选择:异丙酚、依托咪酯、氯胺酮、力月西,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异氟醚,七氟醚,卡肌宁,维库嗅铵等。
3、麻醉药物的搭配:
1)半小时以内的手术:异丙酚(1.5-2.5mg/kg)+1-2ug/kg的芬太尼诱导,间断或连续静注异丙酚维持麻醉,尽量不使用肌松药插管,保留自主呼吸或面罩辅助呼吸。
2)一小时左右的手术:异丙酚+芬太尼+卡肌宁诱导插管,连续静注异丙酚维持麻醉。
3)两小时以上手术:力月西+异丙酚+芬太尼+维库嗅铵诱导插管,异氟醚或七氟醚辅以芬太尼和维库嗅铵维持麻醉,术毕前一小时停去肌松药,半小时前停去吸入麻醉药,连续静注(4-6mg/kg/h)异丙酚维持麻醉。
4)小儿入室前如果肌注了氯胺酮,可采用异丙酚(1.5-2.5mg/kg)+1ug/kg芬太尼+(1mg/kg)氯胺酮诱导,连续静注异丙酚和间断静注芬太尼和氯胺酮维持麻醉,芬太尼/氯胺酮总量控制在(10ug/kg)/(3mg/kg),保留自主呼吸或面罩辅助呼吸,手术时间长,可使用肌松药插管。
网友[mzk9866]:
意熟悉每种所用药的药理作用特点,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个体差异,做到用药个体化,充分评估患者药物代谢器官的功能状态,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是最重要的。介绍一些减少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的研究结果:
1、使用镁剂:硫酸镁50mg/kg+5mg/kg/h或硫酸镁30mg/kg+胺酮0.15mg/kg/。可用于关节镜手术和妇科手术。但应注意硫酸镁可降低维库溴铵ED50的25% ,减少起效时间50%。
2、NSAIDS:术前口服罗非西布(术前24h和6h给50mg),静脉给氯诺昔康超前镇痛。
3、静注利多卡因1.5mg/kg+3mg/kg/h。
4、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或艾司洛尔。
5、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可同时减少术后应激激素的释放。
6、小剂量氯胺酮0.25~0.5mg/kg+0.25mg/kg/h也用于减少术中芬太尼用量而不增加术后精神症状。
以上做法可作为全麻的辅助方法,可在处理可预见的术后恢复延迟中合理选择。
网友[卜卜wingcoco]:
对小儿需要全麻的一般手术比如疝、唇裂修补、腭裂修补等不需要较高的肌松,我喜欢用TIVA,诱导仍然用力月西0.1mg/Kg,芬太尼5ug/kg,维库溴铵0.1mg/kg,术中维持用4mg维库溴铵和0.1mg芬太尼加入200mg丙泊酚里面。手术开始之前给予一个高剂量,一般是9-12mg/kg/h,术中速度调至5-6mg/kg/h,术毕前调至1-2mg/kg/h。手术完后立即停药,一般小儿苏醒很快,而且由于术前应用力月西以及术中采取TIVA,未使用吸入麻醉药,小儿苏醒后均安静不烦躁。但这只是一个大概的原则,具体药量还是要根据手术刺激及术中生命体征各项监测指标做调整。
网友[4121098]:
我在做全麻时还是习惯用间断注射+吸入气体麻醉剂。
1、对于年轻体壮的腹部手术(时间较长的):
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5ug/kg,卡肌宁0.5-0.7/kg,异丙酚1.5-2mg/kg。
用药的顺序为:咪唑安定-芬太尼-卡肌宁-异丙酚或咪唑安定-芬太尼-卡肌宁(1/2-1/3)-异丙酚-卡肌宁(1/2-2/3),注药后60-90秒插管。这样可以在所有药物达到作用高峰时进行气管插管。一般很少出现插管反应。
麻醉维持:吸入氨氟醚/异氟醚1-1.5MAC,术中机控呼吸(VT8-10ml/kg、I/E1:2、f 12bpm),切皮时追加芬太尼1ug/kg,异丙酚1mg/kg;打开腹膜时追加芬太尼1ug/kg,卡肌宁0.2-0.3/kg;然后每隔25-30分钟加卡肌宁0.2-0.3/kg,每一小时加芬太尼1ug/kg。异丙酚可以用泵输注或间断加用(用泵控制要好点)。卡肌宁在追加5次后开始减量。在关腹时卡肌宁追加量减为0.1-0.15/kg,同时用盐酸奈福泮(非麻醉性中枢镇痛药)代替芬太尼,20mg静注。关好腹后停用气体麻醉药,如果病人在关好腹后到缝皮之间有体动,适量加用异丙酚20-30mg。一般缝皮时,病人的呼吸已经回来了,停用机控呼吸,氧流量开到6L/min以上,病人自主呼吸。缝完皮后脱氧呼吸,叫醒病人并要求病人做深呼吸。观察3-5分钟后没有缺氧表现就拔管。一般都不用拮抗剂。
2、对于年老体弱病人:
诱导时:咪唑安定为0.05-0.07mg/kg,芬太尼3-4ug/kg,异丙酚1-1.5mg/kg。
维持时:追加量和时间可以根据生命体征适当减少和延长。
3、小儿静脉全麻(不插管、短小手术):
入手术室后肌注Ket 5-7mg/kg加用1ml利多卡因。5分钟后安放于手术床,建立静脉通道,安放心电图(主要看呼吸)、SpO2、血压计和听诊器(胸骨右缘2-3肋间隙))、面罩吸氧。等手术医生铺好单后静注Ket 1mg/kg+芬太尼1ug/kg+异丙酚1mg/kg,如果体动追加异丙酚0.5-1mg/kg。也可以要求手术医生加用一点局麻,可以减少麻醉药的用量。有利于缩短病人清醒时间。
编辑:西门吹血
对walkmanyp网友的人性化麻醉真的要表示敬重,我也是深有体会。相关教材上都会告诉我们:在术前访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还要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和疑虑,然而对于后者我们大多数人做得都不够甚至没做。于是平时血压不高的,进了手术室就高了;平时规律服药控制好的高血压,这会也“突飞猛进”了。插管前和拔管是意识逐渐消失和逐渐恢复的两个关键的过程,需要病人的配合。walkmanyp网友的方法大家真的不妨试试,此外大家要注意:肌松的作用要在意识消失后开始(爱可松起效快在异丙酚后给,万可松起效慢在异丙芬前给),在意识恢复前结束,否则病人有了意识却不能自己呼吸,那和术中知晓一样会令其感到恐惧。
网友[狼毒]:
在日常麻醉中,如一些短小手术和门诊手术,甚至是神经外科功能区手术很多情况下需要做出术毕或术中就让患者完全清醒,尤其是没有麻醉恢复室的情况下让患者完全而快速清醒,并且拔取了气管导管后呼吸正常,回答自如,安返病房后能让麻醉医生放心。为此,自己想总结以下以往的经验和大家共同交流:
1、麻醉方式的选择:全麻插管(包括使用喉罩)、全麻不插管、全麻联合局部麻醉(包括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等)。如无痛人流等短小手术就无须插管,能免除插管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手术时间长插管便于术中管理;联合麻醉有利于提前停去全麻药,能够在术毕时清醒拔管而不影响手术。
2、麻醉药物的选择:异丙酚、依托咪酯、氯胺酮、力月西,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异氟醚,七氟醚,卡肌宁,维库嗅铵等。
3、麻醉药物的搭配:
1)半小时以内的手术:异丙酚(1.5-2.5mg/kg)+1-2ug/kg的芬太尼诱导,间断或连续静注异丙酚维持麻醉,尽量不使用肌松药插管,保留自主呼吸或面罩辅助呼吸。
2)一小时左右的手术:异丙酚+芬太尼+卡肌宁诱导插管,连续静注异丙酚维持麻醉。
3)两小时以上手术:力月西+异丙酚+芬太尼+维库嗅铵诱导插管,异氟醚或七氟醚辅以芬太尼和维库嗅铵维持麻醉,术毕前一小时停去肌松药,半小时前停去吸入麻醉药,连续静注(4-6mg/kg/h)异丙酚维持麻醉。
4)小儿入室前如果肌注了氯胺酮,可采用异丙酚(1.5-2.5mg/kg)+1ug/kg芬太尼+(1mg/kg)氯胺酮诱导,连续静注异丙酚和间断静注芬太尼和氯胺酮维持麻醉,芬太尼/氯胺酮总量控制在(10ug/kg)/(3mg/kg),保留自主呼吸或面罩辅助呼吸,手术时间长,可使用肌松药插管。
网友[mzk9866]:
意熟悉每种所用药的药理作用特点,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个体差异,做到用药个体化,充分评估患者药物代谢器官的功能状态,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是最重要的。介绍一些减少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的研究结果:
1、使用镁剂:硫酸镁50mg/kg+5mg/kg/h或硫酸镁30mg/kg+胺酮0.15mg/kg/。可用于关节镜手术和妇科手术。但应注意硫酸镁可降低维库溴铵ED50的25% ,减少起效时间50%。
2、NSAIDS:术前口服罗非西布(术前24h和6h给50mg),静脉给氯诺昔康超前镇痛。
3、静注利多卡因1.5mg/kg+3mg/kg/h。
4、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或艾司洛尔。
5、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可同时减少术后应激激素的释放。
6、小剂量氯胺酮0.25~0.5mg/kg+0.25mg/kg/h也用于减少术中芬太尼用量而不增加术后精神症状。
以上做法可作为全麻的辅助方法,可在处理可预见的术后恢复延迟中合理选择。
网友[卜卜wingcoco]:
对小儿需要全麻的一般手术比如疝、唇裂修补、腭裂修补等不需要较高的肌松,我喜欢用TIVA,诱导仍然用力月西0.1mg/Kg,芬太尼5ug/kg,维库溴铵0.1mg/kg,术中维持用4mg维库溴铵和0.1mg芬太尼加入200mg丙泊酚里面。手术开始之前给予一个高剂量,一般是9-12mg/kg/h,术中速度调至5-6mg/kg/h,术毕前调至1-2mg/kg/h。手术完后立即停药,一般小儿苏醒很快,而且由于术前应用力月西以及术中采取TIVA,未使用吸入麻醉药,小儿苏醒后均安静不烦躁。但这只是一个大概的原则,具体药量还是要根据手术刺激及术中生命体征各项监测指标做调整。
网友[4121098]:
我在做全麻时还是习惯用间断注射+吸入气体麻醉剂。
1、对于年轻体壮的腹部手术(时间较长的):
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5ug/kg,卡肌宁0.5-0.7/kg,异丙酚1.5-2mg/kg。
用药的顺序为:咪唑安定-芬太尼-卡肌宁-异丙酚或咪唑安定-芬太尼-卡肌宁(1/2-1/3)-异丙酚-卡肌宁(1/2-2/3),注药后60-90秒插管。这样可以在所有药物达到作用高峰时进行气管插管。一般很少出现插管反应。
麻醉维持:吸入氨氟醚/异氟醚1-1.5MAC,术中机控呼吸(VT8-10ml/kg、I/E1:2、f 12bpm),切皮时追加芬太尼1ug/kg,异丙酚1mg/kg;打开腹膜时追加芬太尼1ug/kg,卡肌宁0.2-0.3/kg;然后每隔25-30分钟加卡肌宁0.2-0.3/kg,每一小时加芬太尼1ug/kg。异丙酚可以用泵输注或间断加用(用泵控制要好点)。卡肌宁在追加5次后开始减量。在关腹时卡肌宁追加量减为0.1-0.15/kg,同时用盐酸奈福泮(非麻醉性中枢镇痛药)代替芬太尼,20mg静注。关好腹后停用气体麻醉药,如果病人在关好腹后到缝皮之间有体动,适量加用异丙酚20-30mg。一般缝皮时,病人的呼吸已经回来了,停用机控呼吸,氧流量开到6L/min以上,病人自主呼吸。缝完皮后脱氧呼吸,叫醒病人并要求病人做深呼吸。观察3-5分钟后没有缺氧表现就拔管。一般都不用拮抗剂。
2、对于年老体弱病人:
诱导时:咪唑安定为0.05-0.07mg/kg,芬太尼3-4ug/kg,异丙酚1-1.5mg/kg。
维持时:追加量和时间可以根据生命体征适当减少和延长。
3、小儿静脉全麻(不插管、短小手术):
入手术室后肌注Ket 5-7mg/kg加用1ml利多卡因。5分钟后安放于手术床,建立静脉通道,安放心电图(主要看呼吸)、SpO2、血压计和听诊器(胸骨右缘2-3肋间隙))、面罩吸氧。等手术医生铺好单后静注Ket 1mg/kg+芬太尼1ug/kg+异丙酚1mg/kg,如果体动追加异丙酚0.5-1mg/kg。也可以要求手术医生加用一点局麻,可以减少麻醉药的用量。有利于缩短病人清醒时间。
编辑:西门吹血
作者: jzrqs 等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