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谈谈医生的收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9-11 20:52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医生 收入 点击次数:

    前年冬,受我表哥之邀,利用在当地省城开会的机会,回家乡的镇卫生院去给我那改嫁的舅母做了个中等大小的手术。我本来很不情愿去做,怕当地设备不好,但拗不过当副乡长的表哥(他们实在是没有钱到县城去做手术),我还是去做了。之所以去,是因为我舅舅在我表哥1岁多的时候就去世了,舅母不久改嫁,新家的日子过得也非常艰难。不过我们一直很敬重她,母亲说还得感激她在59年的时候,作为新娘子把自己的口粮省出来,给我大哥吃(二哥跟着教小学的母亲结果就给饿死了),对我们家是有救命之恩的。手术前洗手时,用的是个生了锈的脸盆,已使我吃惊不已。到了台上,才发现只有两把腹腔拉钩、一个刀片、7把血管钳、5块敷料。“真正的”合理化手术:只要随便掉一件东西到地上,手术就得完蛋。我嫌器械太少,院长说,不够用的话,还有一个产包(平时只做阑尾切除和剖宫产)。所以跟我做助手的院长,不断提醒我“教授小心,教授小心,别掉了,别掉了”,搞得我哭笑不得,冷汗直冒。手术后,我跟院长聊天,才得知在这近5万多人口的镇里,就这么一个卫生院。最高档的仪器是一台在省城里早该淘汰的B超,我看了一下,真正的雪花飘飘。还有一台X线机。卫生院全年的毛收入连同下拨的财政拨款,加起来一共是130多万,要养活50多人。我本想问下他们的收入,但是一听到这里,我就打住了:绝对比农民少!病房里空荡荡,床已经很老,被单基本上都是破的,护士们有点无精打采。手术虽然很成功,但回到上海后,我还是后怕不已。所以说,中国的医生收入,如果不加上定语,说是那一级的,对多数人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
  
  不久前,家乡政府住沪办事处主任请在沪的家乡人吃饭,我有幸被邀请,他告诉我,现在家乡(县级市)有100万人口,曾经有3家公司在沪深股市上市(不过有一家被ST,一家被别人做了大股东,还有一家效益好得不得了!),去年的财政收入有8个亿,市里留下来的也有2亿多,在内地属于比较好的那种。周围的两县级市,一个M市的财政收入也有7、8亿,但有160万人口;另一个T市有120万人口,却只有4.2亿的财政收入。他告诉我,县城里最好的单位就是市中学(当地最好的中学),老师人均收入大约是每月3000元,接下来是市中心医院(当地最好的医院),人均大约是2000-3000元,一般单位和公务员都只有1000-1500元了。听到这里,我感到深深的悲哀,因为在一个财政状况这么好的县级市里,医生的收入与老师的差别还这么大(当然我也赞成老师应该高点),这只说明政府和我们大家还一直没有把改善自己的卫生状况放在第一位。人的命在政府的工作日程上还排不上号。没有钱时如此,有钱时还是如此!(老师的收入高主要是因为大家都要过高考的独木桥而已,他后来解释到)。
  
  附一:昨天晚上与一个新到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原纺织三院)的医生吃饭,说他所在科室(五官科之一)的医生们,每天都带饭到科室吃(我院护士还是有不少带饭的,但是医生几乎没有了),奖金才300多元(在上海生活应该是辛苦的了)。不过我没有与这个医院的医生直接接触,算是听到的吧。
  
  附二:前一文说20-50万这一档的人,全国有数万人之多,恐怕不实。后来与朋友计算了一下,从全国的医院有6000多所,但地市级以上的好医院并不是很多这个基本点出发,计算三甲(北京最多,虽然有60多所,但多数三甲并非名实相符,真正好的也就10多所;广东次之,有近20所;上海有13所,加上东方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长宁区中心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和松江区中心医院这几所好的中心医院,也才近20所;而其余省市一般不超过5所。有些部队、厂矿企业的所谓三甲,无论从水平、患者群,还是收入上看,都与地方的二级医院差不多)中有可能拿到20万-50万的人,估计这数字应该在1万左右,所以这里更正为数千人似乎更好一些。
  
  先说我自己的收入:91年前在工作了4年整,才积攒了人民币700元,那时候很穷。记得出国上飞机前,老婆说马上要生孩子了,你总得给我留点钱吧?我就将学校发的所谓服装费800元,连同自己的积蓄,一共1300元,全给了老婆。留下200元到北京。好在是公费出国,签证什么的都不要自己跑,所以记得清清楚楚。出国期间,收入一般在3万美元左右(汇率变化很大),所以回国后经济上还算不错,没有很窘的感觉。回国的理由也很简单:老婆没什么专业,又不愿意出去,闹离婚,我舍不得孩子,也算是孝子吧,看到父母年事已高,就回来了。领导要我去谈爱国经历,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就回绝了。下场不说大家也清楚,现在回头看:很傻。
  
  当时月收入是工资加奖金2800元左右。我去时是中级,病人送红包是有的,但一般在200元左右一次。由于是外来医生,与本地医生之间在红包上“竞争”很激烈。97年任科主任,有了行政资源,但实际上调不动当地医生。唯一好处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手术,对水平提高很有帮助。收入上有所改善,但并不高。当地医生将外地民工和没有钱的患者,以及危重病人都推给我,所以我在这几年的内分管的危重病人,竟然比在大医院里10年内管的还多。收入比会讲粤语的住院医生可能还少点。我一般不开药,所以没有收受回扣,到现在心里也很坦然。离开广东时,大约挣了8万元工资奖金外收入,平均每年1万多一点。到上海时,我的手术水平已经很高,加上我的留学背景,所以被“引进”。单位不分房,给我25万元住房补贴。来上海时举目无亲,所以不得不买房,现在上海的房子成了天价,很感激当时的院长。庆幸自己买了一个平价房。
  
  在上海工作4年,终于成了正高。不是水平不够,而是现在的晋升机制不好,都要看论文。国内的人写论文水平很高、速度很快,从国外回来的反到不大会写。个中原因这里已经有了很多讨论,此不赘叙。附带说一句,我研究某疾病与某激素间的关系,开始共做了400多例。比国际上任何人做的都多,没有半点假。但由于前几年国内强调检测激素的单位一定要使用nmol/L这个单位,而不是国际上通行的IU/L,但这种激素的分子上的糖链是不稳定的。结果无法换算,现在得重新观察,大家说是不是很郁闷?后来有位医学会的前辈告诉我,上海有次观察一个与血压有关的病,一个6000多人的大样本资料也是这样的原因给废了。
  
  现在回到收入上来。现所在的医院抓红包出了名。结果少数熟人介绍来的病人就改送交通卡。前三年一共收了30多张交通卡,每张金额170-200元,多数是170元(30元的卡费,也有多充30元的)。去年5月刮起廉政风暴之后,就很少有人送交通卡了。我一直坚持不开高价药,所以也没有回扣。现在药厂的人很厉害,都是看工号给,我是高年资医生,不直接开处方,所以得不到。每周出门诊一次,就一个上午,才接触门诊病人。医务科告诉我,前三年我开的药一共有190000多元,连20万都不到。不如别人一个月的工作量。前不久药房看我开了一盒甲硝唑泡腾片,说“还是大博士呢,还开这种药!”。病人以为我开错了,闹到医务科,结果是药没有错,而是这药太便宜了(3元多)。我才知道我是全院嘲笑的对象。
  
  我现在的收入是:月工资收入2600元(税后),奖金一般在2000-4000元之间。年收入大约是7万元左右。
  
  我爱人是内科医生(主治医生3年)。以前一直在急诊,奖金大约2000多元,在内科系统是很高的了。工资1100多元。年收入在2万到3万之间。由于长期急诊,把身体搞垮了,得了频发室早,现在回病房,在各病房轮转。从而我知道了病房的灰色收入: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药品回扣比较多,大头,多的时候可以拿到5000元。心内科,做导管是大头,但是只有几个主任级的人拿,多数副主任医师和所有主治以下的小医师都没有份。其他专科都很少。一般在200元。红包也就是几百元。顺便说一下,神经内科以前主要是主任拿,其他人都拿不到。后来换了个主任,大家一起分,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但是这个主任干了一年多,就被排挤走了。跟不遵守游戏规则也有一定的关系。
  
  现在上海搞医保,每张处方不准超过250元(急诊),我所在的科室不准超过156元,所以想开有回扣的药也比较难。
  
  2004年后,一家小医院成为我现医院的挂靠单位,科室派我每周去一次门诊,每月增加收入2000元。去年是不管去不去都有,今年对方改革,去了才有,不去就扣,按每次400-500元的标准扣。不过这部分不上税。这样,全年收入有所增加。另外,从去年起,在上海培养的进修医生陆续回单位,偶尔请去做手术,每次手术费用,都是由家属随意给,我很少开价。据我所知,普外与妇产科这些大路专业,行情不好,一般是800-1000元一次。有的给交通费,有的不给。
  
  由于在本单位不大得志,一直很郁闷。今年时来运转:有家条件比我现医院还好的医院缺科主任,主动找我去。对方请我过去做了3次手术,参加了2次疑难病例讨论,讲了三次课(比第一次来上海考试的项目多多了!)。我对院长说,国内的科研基本上是做不出来的,你如果看课题,就别找我了。院长是上二医的研究生毕业,有同感,所以也不在科研上为难我。上下都觉得不错。院长找我谈了2次,说:现在有真才实学的不多,他们愿意帮我付违约金,中间人说可能会再给我50万的安家费或交通费。我也没有多提条件,准备过几天去签约。现单位又想留我,但又不知道怎么办才留得下。因为我从来不与院长打交道,他也不知道我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我也是趋利动物。这是我自己的情况,也有我爱人的情况。大家有兴趣,再谈我所知道的其他情况。由于我求职了好几次,所以对各地医疗的情况知道得比较多一点。据我所致,现在在中国做医生,收入与水平不一样。与职称的关系也不大。从与同学和同事交谈的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以下几种:
  
  牛皮大佬级:年收入大约在50万到100万之间。我有个同学自己就说有这么多。据大家在一起交流分析,这级别的人实在太少,而且局限在少数几个专业:如会做搭桥手术的心外科医生,做心导管的心内科医生,做导管的神经内科医生(有的医院是神经外科医生做),做肝手术的普外医生,做腔镜的普外医生(仅会做胆囊切除已经不够了)和泌外医生等,全国也就那么几个,数都可以数得过来,所以这样的人很少,不代表医生全体。这些人一般的红包不收,只收大的,另外在外做手术,一般都是3000-5000元。再多的没有听说过。所有的临床科室加起来,估计全国也就100来人左右。当然不排除个别人超过了100万的,但是估计也超过不了多少。当然,珠三角地区的某些科主任甚至主治医师也在这个级别之类,但是那主要是地域差所致,我觉得最好不算在这一级内。
  
  脑外科医师收起红包来,也很牛皮,多数也属于3000-5000元这个级别,但是由于在别的医院做脑外手术风险很大,所以到外面做手术、走穴的脑外医生比较少。结果使脑外同行在每个医院的内部都很牛皮,但是进不了第一梯队,只得进入第二梯队:20-50万这个梯队(大牛人宣武医院的凌锋教授到处建立脑血管病中心,实在是个例外,把她归于上面的牛皮大佬级,好像都有点亏待了她老人家,应该属于超牛皮大佬级的了)。这个梯队的还有不大外外面做心导管的教授、做肿瘤的教授、会做关节镜的骨科医师,会做前列腺电切的泌外医师等,当然更多的是心很黑的科主任一级的人。估计全国有数万人之多。这两个梯队的人名声很大,但是数量也就这多,不是全国医师的主体。自己开业的口腔科医师,好的属于这个档次,差的属于下一个档次。
  
  第三梯队的人是8万到20万之间的,这是大多数,一般大科室的主任、有博导头衔的教授等。多数大学给教授定岗,但是临床人员很少有人拿到。少数副高也可以达到。估计这一档次的人数以十万计。名声好点的三甲医院的普外、妇产、麻醉、眼科等行业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基本上都可以进入这个行列。顺便说一下眼科:其实眼科的手术很小,做白内障很好来钱。但是由于这个行业内搞了个“复明万里行”,尽是香港来的医生,而且不要钱,结果这个行业的行情反到不是很好。


编辑:bluelove

< 上一页
分页: [1 ]   [2]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doctorliuqun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