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焕明院士(中)
丁香园:杨院士,您好,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您带领的华大基因团队先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1%)、炎黄一号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工作,为中国和世界基因组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奠定了中国基因组科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您怎么看华大基因未来的发展?
杨焕明院士:华大基因未来的发展也可能是中国未来的一个缩影,当然不管华大基因未来发展如何,中国也会变得越来越好。我说华大基因是中国的缩影,是因为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好,人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但是发展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我们从过去承担人类基因组学研究任务的1%到现在的10%-50%,这就是逐渐积累和发展的过程。
丁香园:目前大家非常关注华大基因,对华大的期望很高,您觉得这是对华大基因的一个机遇还是挑战?
杨焕明院士: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面临的挑战也越多,走错了一步,造成的损失会更大,而且非常容易前功尽弃。现在华大人员变多,投入变大,所处的国际形势更加复杂,所以我们要进行改革和学习,结交更多的朋友,使得企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
丁香园:目前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是要实现产业化是不容易的,华大基因在这块做的很好,您在快速实现产业化方面有什么经验呢?
杨焕明院士:这个命题本身就包含两个方面,因为有的人只负责花钱,而有的人只负责挣钱。挣钱的人去了解市场,花钱的人来了解科学,两者分开是不合理的。麻省理工大学的模式很好,做科学研究的人会考虑将发明写成文章发表或者转化成产业挣钱。这两方面分开就不容易搞好,比如专利转让。现在有的企业也在搞自己的研究,而搞基础研究的人为了养活自己就会想到市场。这么多年来实验室研究和产业化没有很好的联系和发展是因为中国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很不好办。以前有很多中介公司来评价专利,但是很多都不可行,从科研到应用比较困难。我们提倡企业自己要搞科技、做研究,比如华大基因。仅仅将研究成果发表成文章,不能应用到实际是没有用的。要想将实验室研究实现产业化,就需要自己搞研究,不要去转让、买卖研究成果,支离破碎的东西买来也没有用,一定要自己去投入、去研究,将投入本身变成生产成本,而发表文章只是相当于广告。
丁香园:能否请您谈谈对本界生物医药与智慧健康高峰论坛的感受及您对本届论坛的期待。
杨焕明院士:本次大会符合上级的要求,适应社会的需求,在程序上的安排也很合理,观众非常热情,作报告的人讲得也非常好。尽量将会议变成品牌化的会议,并且成为每年固定时间召开的会议。世界上有很多品牌会议,比如国际基因组学会议,大家知道每年都有这样的会议,并且固定在同一月份召开。所以我建议将会议举办成品牌会议。
丁香园:好的,再次感谢杨院士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