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2 月 10 日,非公医疗十年发展大盘点暨美中宜和十周年庆典在北京盘古七星酒店顺利召开。国家卫计委、中国医院协会、中科院研究所、北大医学部的专家学者,国内知名医疗机构的掌舵者,以及知名投资方,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思想碰撞。医院宣传科主任 / 科长、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医疗投资人士等 400 多人齐聚一堂,聆听巅峰对话。
本次大会由美中宜和医疗集团主办,丁香园协办。大会以「问道十年,不忘初心」为主题,细数非公医疗十年发展点滴,旨在探讨新医改背景下,非公医疗机构人才建设与品牌发展新思路。
在下午的非公医疗品牌发展与建设分论坛上, 北京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院长崔玉涛发表了「塑造医疗品牌——医者情怀,卅年如一」主题演讲。以下是崔玉涛先生的演讲原文:
崔玉涛:各位朋友下午好!非常高兴来到美中宜和十周年论坛,也感谢美中宜和和丁香园邀请。
今天交流一下我通过互联网平台做的一些工作的体会,今天我的题目是「医者情怀,卅年如一」。我从一毕业到现在,一直做临床医生,30 年儿科医生从业经历中,我把自己学到的、看到的、用到的分享给大家。
去年一年,我走了 73 座城市做了近 300 场讲座,观众来自不同的城市,每次听课的人最少都是 1000 人。很多人说你一年要给多少家长讲课,从我自己内心的需求说,这个数量真是很少。因为一年就有 2700 万新生儿出生,最起码有 2700 万个家庭增加了宝宝。如果算上 3 岁的孩子,有 5400 万个家庭。我们只做线下的讲座,不能达到预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地理位置、交通、时间等问题,不能满足所有家庭想接受知识的需求。
我们在做扩展,2002 年我在父母必读杂志开办崔玉涛讲座,到现在整整 15 年的时间。15 年中每个月都有一期专栏,现在算下来写了 208 期。通过这本杂志,最起码传达了我想要告诉大家育儿、疾病预防,以及如何和医生交流的体会和建议。家长能从中获得他们想学到的,但是还是不够。
到了互联网时代,在 7 年前的时候,当时的新浪总裁汪岩是我的朋友,说现在开了博客你可以试试,博客需要写文章,不能很短。但工作很忙,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在博客的运营中觉得有些困难。后面又告诉我们出了一个新的东西,叫微博。2009 年开始做微博到现在,每天都写,从第一个字到今天发表完的最后一个字,都是我自己写的,没有通过任何的媒介,没有通过任何的帮忙。很多人都说我们可以帮你运作,但是我觉得我是用一颗心向大家交流,我不是一种形式,更不是追求数量,更不是追求所谓的文字。
每天早上我 5 点半起床出去跑步,跑步回来 6 点多,干的事情就是发微博。大家要关注的话,每天 6-7 点之间我会发两条微博,大家说你为什么不多发?不是不可以多发,是毕竟有别的工作。我为什么 6-7 点发,也是无意中让大家接受的一种习惯,大家知道要发微博,等着看。我走到世界各地,我一定要等到北京的早晨 6-7 点发微博,就是让等待的人不要失望。有一次我在海拉尔回来的过程中因为航班问题,结果来到一个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第二天到北京 8 点多的时候我打开微博,有人问崔大夫今天没发微博是不是生病了,特别让我暖心。
我还写书,除杂志以外写了很多书。有一套叫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和东方出版社谈书的时候我说我可以写书,但不是微博的文字版。很多人说能不能把微博发成文字,我说那是对读者的不尊重,他们可以下载装订成册,用不着我装订还赚他们钱。我发行 10 册,到今天发行 300 多万册。
我有一个观点,能不能自然养育孩子,我去过很多孩子,也去过梅奥,在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经历中,我们国内对待疾病的态度太过于严肃和沉重,有点事孩子就一大堆药上来,导致孩子后面有很多的问题。美国我们曾经开过一次研讨会,最佳治疗和最适宜治疗这个概念,因为我们现在太多地追求最佳治疗中,致使孩子后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有一套书,崔玉涛谈自然养育,现在出了三本,正在做第四、五本。我希望把更自然、更科学的东西,利于孩子长期发展的东西传给他们。
在知识中,我们最主要强调的就是母乳喂养,说太长时间大家都知道好,但是又有多少孩子在出生后接受母乳喂养前吃过配方粉。大家孩子一烧就傻了,黄疸高了就傻了。在座的是家长有体会,现在多少孩子有过敏的。过敏来源于三个原因,第一是生后过早吃配方粉,第二是家里太干净,频繁使用消毒剂,第三是滥用抗生素。我们必须站出来说这些话,我十年前说这些话,生后第一口要吃母乳的时候,很多人说我形而上学。
去年我们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生后第一口是母乳。很多科学研究表面,生后第一口是母乳对孩子一生有好处,我们追求自然养育,让大家回归到自然。回归到自然不是回归到原始,是回归到我们知道的生理。现在孩子不是生活在生理状态,一出生就把胎脂全洗掉,抹上人工油,大家觉得胎脂是赃,天天给孩子抠鼻子,很多孩子后面会得过敏性鼻炎。我们通过今天的养育看到的不是日历上的明天,而是长久的将来。我们把早期的养育和成人期健康关系拉起来,让家长们知道这些关系,这是我出这到自然养育的初衷。
我们又做了很多的形式,我在乐视有一档节目叫崔神驾道,多现在点击量超过 2 亿。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给大家传播知识,让大家选择其中能接受的一种形式。有家长说我现在带孩子,我觉得孩子三岁前不能看电视,电脑也不能看,我们能不能用语音,所以我在喜马拉雅开了一个我们自己的频道,叫崔玉涛育学园育儿指南频道。又有说崔大夫我想跟你看诊,但是医生跟我一块看诊这个事情实现起来有困难,一是人数有限,二是家长可能不接受。我们现在和北广传媒在拍一套节目,叫崔玉涛诊室的看诊纪录片,我们共同探讨怎么养育孩子。
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去做,我们能否做到让更多的家庭看到,很多家庭想看也看不到。所以每年我会走向最基层,去年我和韩红走向甘肃最边远的地区,走了十个最边远的地区,我们看了病人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我们是把他们的信息搜集起来,把相应标本搜集起来,给他们进行详细地诊断,再把他们接到北京进行专业治疗。因为他们直接到北京,很可能有相当一段时间要花费一些无用的钱,他们不知道到哪看病,找哪个专家。所以我们会有整理,小病在那帮他治,一些严重的遗传病我们把标本带回来诊断。很多已经治疗成功,有些已经准备到北京来治疗。我们把真正的爱心扩大到更多。
非常可喜的是,中国医师协会刚刚批准我们成立了中国医生志愿者协会,是一级协会。宣武医院的凌峰教授做主任委员,我做副主任委员,我们希望我们医生志愿者协会为边远地区的人们造福,所以明年我们就会达成通过中国医师协会志愿者医生分会来进行工作,也是希望有更多的孩子们在我们的关注下获得健康。
我自己的力量毕竟还不够,2015 年 2 月 5 日,我和两位合伙人组建了公司——北京崔玉涛儿童健康管理公司。我们推的第一个产品 APP 叫育学园,育学园推出以后,得到大家的支持,因为我们的知识是免费的。免费宣传知识的同时,我们给用户创造了免费记录的空间,让家长把孩子所需要的东西记录下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以及其他想记录的东西。这对中国整个医疗界,或者是儿科界、养育相关的机构都提供很好的数据。我们去年就第一次发布了的白皮书。数字出来以后跟很多的想法实际上不完全一样,因为这个真正来自于实际。我们今年还会继续做,明年我们还会有一次白皮书的发布,希望到时候大家参加,我们共同分享记录的数据。
我们 APP 里除了知识,有妙招,有记录,还有咨询。我们是专业的自己的团队进行咨询,都是自己专职培养的人员,咨询的质量有保证,让家长们不会失望。
2016 年 10 月 31 日我们成立了北京育学园儿科诊所,因为太多的家长们想面对面和我们交流。我在和睦家期间,我的门诊是需要三个月之前预约。但是我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我先要带一个团队,我们团队能不能做成崔玉涛医疗团队这个概念,由护士、技师、年轻医生、中年医生、年资高的医生,我们共同打造一个立体的东西。现在孩子来我们这看诊,我们会有专业的问诊、测评、咨询,最后由我给他们进行整体的评估。这样又能提供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又不能丧失质量。我们在 2016 年 10 月 31 日开诊以后是以儿童健康、保健为中心,拓展到多学科,儿童的疾病。所有的孩子们如果能在健康中发现问题,这个问题肯定解决起来相对容易。我们很多家长带孩子的时候发现的问题都是早期的,比较轻的,结果我们的关注可能会愈后非常好。
我们还会和 APP 无缝连接,把整个的、自主的信息完全地贯通,这样我们就会通过 APP 上的一些指引让他预约,到他看诊以后的随访,到以后线下进行健康指导和诊治,我们把这个环闭打通了。让家长不管是找知识,看知识,咨询,看诊,随访,都在这个闭环中得到解决。
遇到了一些特别疑难病例怎么办?我们有多学科的窗口,跟我们有非常专业联系的,有几百位专家,来自于几十个专业的、三甲的教学医院,共同帮我们解决疑难的问题。我们的病人转到任何医院去都是一次转到位,而不需要他自己挂号、看诊等等,我们希望病人能够得到非常优质的服务,这是儿科诊所成立的目的。
一位仁爱的医者成功的不仅仅是治愈少数疾病,而是让更多人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