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心血管大会暨第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

分会有能力有责任搭建起最高水准的学术舞台 ——访 CSC&OCC2015 大会主席霍勇教授

作者:韩春雨    2015-09-06
字体大小:

CSC 37 载春秋,国际国内影响力不断提升

记者:作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您能否回顾一下分会发展的历程?

霍勇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于 1978 年 8 月创立,在经历了 37 年的发展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已发展成为最具活力的学术团体之一,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心血管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高的专业学术组织。作为全国心血管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社团,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有能力、更有责任和义务为大家提供一个全国最高水平、最具影响力、可持续发展的学术交流公共平台。

从 2014 年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和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分别在各自的年会上为对方开设专题论坛,这为中国心血管界学术交流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开启了新的一页,为我国的学术交流注入新活力。这三大国际心血管学术组织走进中国,体现了国际心血管界对于中国的认可和支持。

另外,我们与 ESC 自 2015 年起合作出版《EuropeanHeart Journal Supplements-The Heart of the Matter of Chinese Peers》(欧洲心脏杂志增刊-中国专刊),第三期即将出版。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界临床科研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我们还出版了我们国家自己的英文心脏杂志《CardiologyPlus》,由葛均波院士担任主编。我们希望通过心血管年会这个平台,向国际心血管界展示中国的工作成绩及我国心血管年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并且引起亚太乃至全球更多学者的关注。

近些年来,我们也非常重视人文传承。以往年会的纪念讲座所介绍的均为已故著名专家,而按国际惯例,凡在学术上有建树和突出贡献者,不论是否过世均可进入荣誉讲座。因此,2014 年分会讨论决定将「纪念讲座」更名为「荣誉讲座」,让健在的为心血管学科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现身说法,亲自讲述其学术成就、成才过程和人文精神,将对参会医生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另外,除了心血管病医生在心血管疾病诊疗方面的学术交流,我们还在年会上提供了展示医生专业之外才艺和文化风貌的空间,我们不仅要促进学科发展,还要在医学人文方面做出贡献。去年我们出版了《知心——中国心血管内科发展历程》一书,这本书以心血管内科的学科发展历程为线索,梳理了心血管内科各个发展时期的经典诊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展示了中国心血管内科发展的人文画卷。

竭尽所能,推动我国心血管学科发展

记者:除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外,您能否介绍一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近两年的具体工作重点有哪些?

霍勇教授:除完善和搭建学术合作平台,分会通过这一平台开展了一些具体的项目,包括举办年会、配合政府部门做好血管专科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准入、基层医生培训,以及胸痛中心认证、全民心血管健康行动、「跟着指南走」(GWTG)项目、倡议发起中国心梗日等工作。

此外,分会下辖的 11 个专业学组组织参与了多项国际性协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南和共识,并协助各级卫生部门做了大量的心血管病群防群治工作,对促进我国心血管学科的发展,规范、提高中国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医疗体系改革中的急救体系建设

记者: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一个关于急救体系的提案,您能否谈谈提案的具体内容?

霍勇教授:心肌梗死、卒中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都有「黄金时间」,而急救车是院前急救的主要工具。但目前,一些地方由于器械配备不到位,「急救车」只能发挥单纯的「转运车」作用,完全起不到应有的急救功能。

因此我提议,我们各地政府都应该合理规划急救网络,增加配备投入和急救车辆配置,提高急救资源的合理利用率。与此同时,还要建立急救人员合理流动及人才聘用机制,提高人员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减少急救专业人员的流失;还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及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全面广泛地提高我国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CSPPT 试验:开创卒中预防新思路

记者:您在今年的 ACC 年会上发布了中国卒中一级预防试验(CSPPT),试验结果也同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项试验?

霍勇教授:我国 2008 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是首位死亡原因」。虽然目前医疗技术飞速发展,诊疗水平日新月异,医疗越来越追求高精尖,但对很多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而言,预防是一个不容忽视、至关重要的话题,只有做好一级预防才能真正遏制疾病的发生,也更符合人民健康利益和社会经济利益。

我们的研究是世界上首次针对高血压患者补充叶酸预防卒中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在对 2 万余例中国高血压患者平均 4.5 年的随访中显示,在降压治疗同时补充叶酸,可以显著降低首次卒中的风险。

研究结果是可喜的,中国是个卒中高发的国家,通过这项研究,我们不仅发现了卒中的部分原因,并且找到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减少卒中发病的办法,开创了卒中预防的新思路,这对我国卒中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一个科学问题的诠释不一定能指导社会实践,但该研究结果对我国不仅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具有社会意义。基于该研究结果,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可以考虑补充叶酸。

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ACC 的联合专场上发布的,这也是我们中国研究不断进步的结果,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特点以及防治经验展示给世界心血管专家和同道,同时这也促进了我们中外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应充分重视基层医院建设和基层医学人才培养

记者:目前我国就医存在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而很多地区的基层医院却冷冷清清,医学人才也是不可逆地流向大医院,您对此有何看法?

霍勇教授:  我们国家现在也意识到了这种情况,已经开始重视加强基层医院的建设,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规范公共卫生服务等,以充分发挥基层医院的作用。我们学会以及我们大医院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通过培训、继续教育、加强交流与合作等对基层医院进行积极帮扶。

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从院校教育到职业后教育的医疗人才培养体系并不完善。医学应该像其他专业一样,要形成金字塔的人才梯度。但现在中国的现状是,大医院在人才过剩的情况下,高精尖人才被大材小用,而另一方面在基层却无人可用。人才构架中应尽快建立专科医师制度,形成高精尖医师解决疑难病例,全科医师作为中坚力量,健康管理师或技师作为金字塔底,形成「三师」联动,真正有效并加速我国卫生人才队伍成型。

编辑: 青柳    来源:东方心脏病学会议

扫二维码 关注心血管时间

中华医学会

上海市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