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

长城会 2016:荆志成教授谈心肌炎中、美不同视野之我见

作者:于昉    2016-10-15
字体大小:

第二十七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于 10 月 13~16 日,在首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荆志成教授,给我们带来题为「心肌炎 2016: 中美不同视野之我见」的精彩演讲,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荆志成.jpeg
图 荆志成教授发表演讲

概述

1. 心肌炎是一大类临床表现和进展特点高度异质性的疾病;

2. 目前缺乏可靠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

3. 心内膜心肌活检技术是心肌炎诊断重要手段;

4. 合并严重左心衰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时治疗较为棘手;

5. 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治疗个体化现象突出。

我国心肌炎研究现状

2013 年,美国发表了一篇心肌炎和心包细胞的专家共识,该指南指导美国医师临床实践,随后的几年不断更新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而我国指导临床实践指南性文件局限于病毒性心肌炎,分别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与 1999 年制定,近 10 余年未更新。

心肌炎流行病学

欧美

1. 心肌炎临床表现异质性明显,研究人群及诊断标准不一致,因而人群中的流行病学数据差异明显;

2. 2013 年有相关研究表明,所有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约有 0.5% 确诊为心肌炎,以青年男性为主;

3.  不明原因心肌病中约 10%~17% 经 EMB 诊断为心肌炎;

4.  对连续尸检的样本分析发现,约 5% 死者合并心肌炎,尽管部分心肌炎可能与死亡并无直接关系,但其患病率明显被低估,我国心肌炎流行病学目前暂无报道。

引起心肌炎因素

欧洲心脏病学会对心肌炎病因学分析,心肌炎引起的因素有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免疫、药物等多种因素。目前我国专家共识仅限于病毒性心肌炎。

诊治流程

欧美以危险分层为指导,将病人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部分进行诊治。

高危:预后与短期治疗后的反应及病情进展速度有关,如新近出现的严重左室功能衰竭和/或致命性心律失常。

中危:预后介于低危和高危之间;有轻中度左室功能不全合并室壁运动异常或心电图异常等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MRA 提示尽管无严重左室功能衰竭,但有延迟强化;频发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

低危:长期预后较好,如左室功能保留合并胸痛、室上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短期内(1~4)周完全恢复正常。

我国指南推荐诊断标准

1. 临床诊断依据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 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

(4)CK-MB 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 或 cTnT)阳性。

2.  病原学诊断标准

确诊指标:自心内膜、心肌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心肌炎由病毒引起:分离到病毒;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参考依据: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考虑心肌炎系病毒引起:自粪便、咽拭子或血液升高或降低 4 倍以上;病毒早期血中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用病毒核酸探针自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EBM 适应证

1.  严重充血性心衰。

2.  严重左室功能不全。

3.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4. 出现以下临床情况:新出现心衰临床表现;对短期标准治疗反差;排除其他特定病因;不合并严重左室重构。

5.  临床疑诊为:严重淋巴细胞心肌炎;巨细胞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瘤药物过敏;坏死性嗜酸细胞性心肌炎:心室血栓、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药物过敏。

6.  心脏结节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心外结节。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 2016 长城会会议专题>>

编辑: yufang    来源:丁香园

关注心血管时间  回复绑定获取 5 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