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全民医保的支付方式改革
主持陈元仲:非常感谢伍院长给我们做非常好的经验分享,给了我们很多的经验。下面有请来自湖南省山岚先吴友忠局长给我们做报告,大家欢迎。
吴 友忠:各位专家,各位卫生医疗界的同仁,大家上午好。我来自湖南蓝山县卫生局,来之前参加了两次新农合会议,一次在银川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另外一次是贵 阳新农合十周年会议上,前两次看大家的反响很好,对象都是各级的新农合管理者和民办机构的管理者,也是政府的决策者,但今天专家都是来自医院,我感觉大家 今天是否高兴我没有把握,没有对象不一样,大家考虑的问题可能是医院比较多,大家放心,相信大家也会高兴,因为我是卫生局长,不是财政局长。卫生局长要考 虑的问题,医院要发展,医院要正常运行,实践也是充分考虑到医院,相信大家也会喜欢,因为我是卫生局长,不是财政局长。财政局长可能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比较 多,我是卫生局长,既有社会责任,政府责任,也有卫生发展的责任。我跟大家探讨一下蓝山县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一个是探讨新农合,我们国家医保有三个,一个是农真支付医保,城镇居民医保,还有新农合,新农合无论从资金综合,人数综合都是国家最大的医保。
第二是谈谈从目前情况看,蓝山县这个范围,新农合是由县级统筹的,正是基于县级统筹我才可以做这个事。
第三,探索和实践。
下 面我给大家探讨一下,新农合的历史和历程,国家是2003年开始开始新农合试点,现在发展起来有10年历程,我们是07年开始,从全国而言,新农合已经覆 盖了90%的农民,我们都希望全国医保了我们好高兴。到我们这个医院看病的病人多了,大家健康也有保障了,到底了什么情况,我们为什么要搞?首先有问题才 改,没问题就不需要改。
要谈几个问题,一个是突出的问题,艰难的探索,第三是大胆的实践,第四目前来看显著的成效,第五是广泛的影响。
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我管理三家县级医院,25所乡镇卫生院,358个村卫生室。
新 农合运行一段时间以来,形势是否一片大好,是不是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什么地方,有问题再改,没问题就不需要改。我是成长于这个基层,我做了六年的乡村医 生,最后在政府部门做了乡村党委书记,对大家新农合政策的反应应该是比较了解的。到底情况怎么样呢?是看病依然贵,报帐烦,政策好,但不买账,有病不敢 治,治病不放心,健康无保障,因病仍致贫,医患管理紧,社会反响强。医改深水区,呼唤度津人。
看病依然贵,贵在什么地方,国家投了这么 多 钱投资新农合,老百姓又出这么多钱,那贵在什么地方?之前所有的医保都是按比例报帐,各个医保都有一个作用,就是抑制治疗费用的上涨。实施新农合之前,一 个普通的阑尾炎手术,1200元包干做,新农合之后,医疗费用马上上涨到4500元,报帐70%已经很高了,实际报帐是50%,可能三级以上的医院保障水 平还是25-30%,阑尾炎涨到4500,报帐50%之后,还要出2250,比新农合之前多出950元。老百姓不买账体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筹资,分到乡 镇,跟乡镇签到责任状,所以农民的积极性不高。第二是反应在基层,反应在高层也掌握了这个情况,国家发改委朱之鑫在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第四场记者招待会 上就我国医疗保险说,一部分群众特别是基层的人,感觉还不明显,而医患矛盾缓解也不是很明显,主要是看病还是贵,还是难。
老百姓有病还 是 不敢治,我们搞支付改革之前,因病应就诊比例未就诊比例达38%,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29%,因经济原因不该出院而出院的比例达58%。老百姓在考虑 是否会人才两空,病没治好钱花了又出院了,所以农村还是因病治贫。医保没有有效的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导致医患矛盾紧张。
深远何所惧,英雄敢渡津,就要靠医疗卫生人员将这个问题解决。
我 们也有一些理论思考,从几个方面来说。首先了解医疗保险的功能,现在理论上功能上,医疗保险有四个功能,一个是为保险人支付医疗费用,第二促进分级医疗, 第三是引导医疗消费,第四是促长医疗费用增长。从功能情况看,出问题是第四点,促长医疗费用增长。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医疗机构有矛盾,第二是被保险人不合 理的需求。
现行支付方式存在弊端,现在医疗机构是按项目收费,以药养医,以检养医,分解收费,收复收费,大处方,滥检查。现在医疗保险无论是之前的新农合,还是城镇职工的保险,还是城镇居民的保险,都是按产生费用的比例报帐。医疗费用水涨船高,医疗保险促长医疗费用增长的作用凸显。
医疗机构没有规定患者自付最高限额,医生诱导消费,为满足医保政策要求,将政策外的费用由患者自付,记入第二帐号。报帐水平和实际报帐水平不一致,医保统计,新农合统计,在医院住院病人报帐多少。但具体问老百姓出了多少钱,这不是一个概念。
出现以上这些问题,患者对医疗费用心里没底不敢放心治疗。还有要先垫付资金后报帐,有病还是不敢治,这是新农合产生的现行弊端。
面 对这些现实问题,理论上提出这些情况是否可以解决问题。现在提出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制。按病种付费到现阶段还很复杂,按人头付 费,概念还不清楚,到底是某个区域,某个医疗机构负责健康水平,还是按看多少人付费。还有按床付费,我们感觉也解决不了问题。
理论上总额预付制,现在大家都推行这个事情,这也是符合方向的,也是合理,但同样没有解决老百姓自付多少钱的问题,没有解决实际的问题。我们也了解一些国外情况,美国医改突出的问题也是支付制度上,现在存在的问题不是患者问题,而是政府和企业负担问题。
根 据这个情况,我们就是要想,根据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治疗疾病谱,按照合理诊断、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的要求所产生的费用,计算出该医疗机构诊治疾病的平均 费用,依据医疗业务量和医疗需求,结合新农合资金的保障能力,确定患者的平均最高自付费用,其余资金全额报销。这是一个分期,根据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医 疗的疾病,无论是村医院还是县级医院,根据之前的调查产生的合理费用确定这个事。
根据以上的现象进行调研,主要调研了几个部分:各级医疗机构三年的服务量;各级医疗机构治疗的疾病谱;各级医疗机构三年门诊、住院的平均费用;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相对应治疗的疾病按临床路径或合理治疗、合理监察所产生的费用;全县医疗总费用以及各级医疗机构的费用。
有了以上的调研基础,就可以进行测算。三预算,量控制。预算业务量(门诊、住院),预算(门诊、住院)次均费用,预算总费用,控制医疗费用总量,控制自付费用。
分配当年可使用新农合资金,将资金分配到不同的医疗机构,不同医疗机构的保障范围。这是预算各级医疗机构,而不是某个医疗机构,是促进各个医疗机构业务量能力的提升,将资金分配到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最后确定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最高自付费用的计算公式。
2011年1月1日开始在乡镇卫生院实施门诊10块,住院100块的付费方式,其他全额报帐。
第二步今年1月1号,实施自付5元的门诊看病模式。
第三步7月在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和妇幼医院实施门诊就医每次自付50元,住院15天内自付600元。
最后真正的达到,农民实惠直观化,新农合资金效益最大化,医疗资源运用合理化,管理精细化,医患关系和谐化。
通过探索实践从卫生管理上,从医院运行上,从老百姓收入上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医患管理处于和谐化。
最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年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带来了全国农村改革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蓝山县的限额付费将带来为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负担问题。
欢 迎各位到蓝山县检查指导工作,借此机会,我是卫生局长跳出卫生看卫生,卫生工作是重大的民生工作,也是社会民生的重大部分,与其他领域的改革同时进行,医 疗支付制度也要落实相关的配套改革,我们的改革是是在落实相关配套改革,一个充满暴力和垄断行业的社会,难保某一个行业的公益性,希望翠我医疗卫生行业做 起,将爱撒向人间。
伍冀湘:谢谢吴局长,上半段四位嘉宾的报告告一个段落,由于时间关系,就没有茶歇。下半段由协和医院的院长,在法国 巴 黎大学进行研究,福建省科协的副主席,让我们对陈校长再次表示感谢。另外大会发了一个调查提纲,设计得非常好,对于今后院长论坛非常有帮助,希望各位领导 在林聆听的报告同时将调查提纲填写一下。前半段四位主要来自台湾、大陆,有以前政府官员和医院院长,卫生局领导,下半段主要是以学者型为主,有北大、清华 的,第一位是胡 牧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保办的主任,应该也是一个学术型的管理者。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胡 牧主任给我们做报告。
胡 牧:谢谢主席,谢谢各位来宾,我讲的就是北京市的病组定额付费试点的小结。这张片子主要反映了我们和澳大利亚医疗资源上,主要是住院费用机构比较。澳大利 亚床位管理和医生、手术护理,以及特殊治疗者五个部分占了80%以上,我们同样也就是20%多一点。可以说这个部分是医疗服务中最核心的内容,但是在国内 北京这部分只占了20%多,但是法则核心服务应该占用消耗80%,非核心消耗应该占20%,澳大利亚是符合,而我们正好相反。现在用的项目管理,把权力都 集中在中央,集中在政府,这样导致了资源浪费,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大家刚才谈到各种支付制度,支付制度中项目管理这块是加成消费会 越 来越高,总额是控制费用,但是精细化程度又说不清楚。DRG相对两者补充,既不是加成,同时又可以以病人为中心,衡量治疗和诊治质量和结果。DRG这种方 式,信息主要来源于首页。首先利用主要诊断,目前国际用的ICD-10,分成25个大类,再根据操作手术大中小,如果没有手术没有操作,再根据诊断分成重 中轻,大致在北京分到400个组,这是核心组,是最基础的。再往下分,通过临床进行的。这个时候通过统计学检验,如果组内变异大于1,我们再根据病人的病 情再往下分。同样在这组分完之后,在北京650多组,还可以再根据住院时间,包括当天住院盖有日间病房还有长期住院的进行分,可以分到1200-2000 组,北京目前主要是根据前三别,一个是主要手术操作,根据病人病情分到650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权重,就是大家也说到点值。权 重 最重要就是用本地区的所有病例例均费用,和DRG病例的例均费用。一例费用所在病组的单位权重乘病例所在DRG组权重。CMI为医疗机构或区域的并重权重 的加权平均值。我们希望医疗机构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我们就将权重往上调,我们不希望让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可以让病组的权重往下调,但是总权重数不变。
北 京大概从93年开始做过10万分病例的调研,当时由于技术水平和资源问题,做到93年就停了。后期2003年又重新开始做。03年以后,最重要的就是在 06年编制了一整套的技术标准,向全市进行推广。包括首页增加的项目,还有每个字段的项目定义和标准,以及ICD-9和10,还有收费分类,这些分类用了 统一的标准,这些标准大概有1万多页,每年更新一版。虽然一直在贯彻,到现在已经第四个年头,但跟政策不太挂钩,跟利益没有关系,各个院长还不是很重视。 同时我们又组织了一个100人的检查队伍,每年对二级以上医院进行1-2次专项检查。2008年根据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系统编制了北京分组器,现在基本深可 以用在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的评价,卫生部对重点医院的评价基本上也采用这套分组器。去年10月,北京正式开始支付试点。
试点的目的一是看支付方案是否可行,进一步推广还有什么问题,看流程是否通常。当时选的组,凡是全市病例数大于300例,CV小于0.85,60天内危、急、重患者。
最后选择了108组,这是当时测算和定的权重费用表。
评 价指标,一个是入组率,首先要确定入组的情况,108组占医保病例比例多少。再有,108组病例结算率,反映了医院的结算流程。还有结算时间,从病人出院 到结算完毕的时间,看到底多少时间可以结算完成。最后看病例的合格率,对每个病例进行检查,看看病案的质量,也反映了服务的质量。
从6 家 试点医院可以看到,结算率高的可以达到93%,低的只有17%。结算时间最短的3天,最长的9.2天。病例合格率,最高98%,最低的94%。从PPT表 上可以看到,好一点的结算率比较高,结算时间也相对比较短,病例合格率也比较高。主要跟医院流程有关系,我们知道定额付费和项目付费最大的不同,从服务的 流程来讲,从作业以病人为中心,以产出为中心,这是服务的转换。再有从业务流程讲,从项目付费上,主要是财务到临床科室、并按和财务都要相结合,比原有的 作业管理延长了。信息由原先非费的项目明细表到病案首页。流程的变化造成结算方式的变化,不同的医院可以看到结算率不同,有的高,有的低。同样结算完成时 间,平均是4天,项目付费目前是2天就可以完成,这个服务值还要4天。反映出很重要一点,就是病例首页完成,这是医院试点中最头疼的。
大家都是医院单位的 院长,首页原先在项目付费只是在医院看,很少给保险看,老百姓也不是很关注,老百姓更关注的是收费明细。按照定额支付,首页就是作为重要的支付依据。原来 首页完成后是以科主任签字为截止,现在是三院要作为医院内管理,是要求一周内签完字,这就要求病人出院时就要完成。大家都知道,首页完成要各方面资料核 实,这个过程尤其是一个医院只有几个人,大医院一天要出院好几百份病例,编码员只有几个,首先看收回纸质的病例就需要时间。这就给医院提出了非常严重的挑 战,就是首页回收。很多医院就因首页回收就需要5天,后来努力降,降到3天,这样才是很困难。有的医院就采用了电子病例,这样回收时间大概能够在24小时 回收93%,还剩7%。还有临床路径,通过临床路径解决整个流程的问题,缩短医院服务。因为医院还要统计成本,由于项目统计,院内都是要计成本,原先的核 对都是要住院处结算时跟各个部门商量,相对也延长了结算时间。现在就通过临床路径,将这些时间大大压缩。基本上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做到病人出院就可以完成首 页的填报。当然美国采用的是预算制,用入院时的诊断会更好一点。目前还达不到,还是用出院。只要定额支付不断的推进,最后也会采用入院填报手术操作。
再 来看一下,定额支付的效果,我们用了几个指标,一个就是便利性,结算方便。再有就是患者可负担性,6家也是综合医院,再对照其他医院是高还是低,如果预期 希望患者降低个人负担,那预期就是要对照组低。供方可负担行是否增加获益,要将项目费用和定额费用相比较,看是否降低。还有保方可负担性,就是医保基金支 付额,就是希望比较低。还有医疗质量,定额比项目付费至少不差,低可能更好一点。还有服务能力,还是难度系数,希望可以提高。还有服务效率,就是平均住院 率,预期比对照组要短。供方可负担性,总体包括项目费用和结算费用,项目费用都有记载,如果好的话,定额支付时项目费用应该比非定额支付相对低。结算时是 按照定额给的,这两个之间的差是一样的。
- 开放的时代 开放的医疗——第五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2011年11月26日,第五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多名医院院长齐聚广州,盘点三年医改、点评时政热点、分享管理心得。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的“11月院长年会”历经四年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国内医疗行业最具创新意识及影响力的年度盛会。 2011年是新医改三年试点的“收官”之年,本届年会顺应时代脉搏,以“开放的时代、开放的医疗”为主题,设置医改、管理、人文等四大版块35个分论坛,几乎涵盖了医疗领域的所有焦点、热点话题,特别是以公立医院改革、管办分开、筹资与付费方式等医改关键词为线索,从点到面、全方位盘点了医改三年的功过得失; 10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医院管理者、学者、政府官员上台演讲、分享真知灼见。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中国医院协会名誉会长曹荣桂、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等领导也应邀参加了本届年会。查看更多
- 挑战与创新——第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2010年11月27日,第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在成都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主办。数千名中国医院院长汇聚蓉城,带来一场完美的头脑风暴,奉上一席饕餮的智慧盛宴。 时值新医改攻坚之年和公立医院改革元年,今年的大会主题定为“挑战与创新”,将对新医改趋势与公立医院改革对医院带来的影响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中国医院如何进行管理、技术和服务创新来迎接这些挑战。查看更多
- 趋势 领导力——第三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2009年是新医改元年,也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再次迎来大好春天。11月5日,本刊在上海隆重举行2009“趋势·领 导力”年会。经过五年时间的耕耘拓展,经过时代变迁的雕琢打磨,本刊确定把“卓越管理,健康中国”作为全新的办刊宗旨,并通过年会正式公布。以“迎接全民 医保时代”为大会主题,本刊将话题进一步锁定在宏观经济、社会背景之下的医院改革和医院管理方面,分设了公立医院改革方向与挑战、医院管理体制探索与思 考、全民医保时代的医院管理变革、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医院战略规划与战略实现等20多场的讲座论坛。仅演讲嘉宾就多达60余位,大部分是在国内外享有盛 誉的专家学者、医院管理者等,可谓潮流涌动,名流云集。因为主题设计紧密围绕着当今最重要、最热点的话题,本届年会吸引到700余位医院院长参会,成为新 医改颁布后国内最大规模的一次医疗卫生界的盛会。查看更多
- 趋势 领导力——第二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2008年11月21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的《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年会上,170名来自全国的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公立医院院长们联名签署了一份希望改变上述医疗体制“顽疾”的《中国医院院长医改建议书》,这些院长们希望这份 “建议书”能够传达给医改决策层,对正处于调整中的新医改政策能够提供一些来自医疗一线的思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