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全民医保的支付方式改革
伍 冀湘:谢谢杨教授,有几个关键词,老龄化社会,DRGS,还有医生,学者就是学者,研究出大量的数据和欧美一些国家做比较,证明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将非常 的迅速。大家也应该感觉到这个危机,因为她必须要设计一个很好的医疗基金支付的制度,讲到个人的观点,非常好。另外提到一个概念,应该重视医生,这也是代 表医生对杨教授表示感谢。另外学者就是学者,什么都敢说。美国竞选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不像朝鲜生下来就知道。再一次感谢杨教授。下一位学者是北京大学 的,刚才听完清华大学的,现在听北京大学的顾 昕教授,是中国医院院长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是北京师范大学方案报告的主笔,是北京市医药卫生体制的咨询专家,下面有请顾 昕专家为我们做精彩的报告。
顾 昕:谢谢伍院长,也谢谢在座的各位嘉宾。刚才他的介绍,我最后一个工作已经完结,不是北京市顾问了,因为他已经有第二批,第三批我就准备休息了。北京市的改革也非常的困难,关于这方面我有一定的判断。
今 天讲这个话题是我主动申请的,本来安排我讲批评药品零差率政策,这事去年讲过,今年就不再说了。为什么主动申请这个呢?我曾经做过北京师范大学什么的,大 家纳闷为什么是北京师范大学,5年前我在北京北师大工作,主笔了北师大医改的报告,俗称第7套报告,其中有重要的一段,当时措词叫医疗付费制度是医改重中 之重。现在我们换了一个措词,叫医保付费,现在措词比原来更好,总之怎么买单很重要。当初06、07年就讨论这个问题,明确说将这个搞好,新医改就搞好一 半了。但是这件事现在终于成了话题,若干年前我们的年会中没有这样的分论坛,今年有了,我主动请缨讲这个。我不是简单说呼吁这个事,这是讲中国大陆做这个 事为什么这么费劲,而且很多地方做多很山寨,没有做好,弄得医院也抱怨连连,老百姓也没有感觉到实惠,到底怎么回事,我这人一向是说坏话,很多人不喜欢 我。问题多说一点,以后才能成过程中汲取教训,我说的是挑战和应对。
先讲一下重要性,简要讲,新医改大趋势走向全民医保,全民健康保险 是 什么意思呢?来自台湾的同胞说了,是单一付费的体系,中国医保碎片化,就是区县一级统筹,买单人太多了,其实没什么力量,怎么搞这些付费改革呢?碎片化来 带来很多问题,异地转移问题等等。杨教授讲的老龄化问题也是问题,因为职工医保,老龄人不缴费,但是老龄人又越来越多,筹资就是问题。这个问题正在做新的 研究,准备建议国家将职工医保取消,里面也不用交2%的钱,变成消费。每年交200,政府交600、700元,随意CPI增长,变成指数化,以省为单位, 建立付费制度。
走向全民健康保险,这个话题今天不能讲,以后找机会说,让医保机构成为主要买单者。个人付费要降低,大家很明显。第二件 事 很重要,医保机构既然是买单者,医保购买医药服务不就是名正言顺的事。这个体制翻译成为公共契约模式。英国的NHS也是实行这个公共契约模式。英国一个知 名教授也说了这NHS好,这是向苏联学的,搞社会主义,国家什么都管了,就OK了。但现在苏联都没了。问题在于NHS确实是国家管了,全民免费了,但是运 作机制跟我们一样,国家建立公立付费。中国大陆叫医保机构,台湾是健保局,总之是买单的人。买单购买医药服务,走内部市场制,这是英国NHS改革的路径, 改了30多年,怎么是苏联模式。像这种东西,知名学者英文比我好多了,看这样的事情居然只看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没看。医疗机构走向多元化,不惜说,像台湾 的民营发展,比如长庚在中国大陆发展面临多大的困境今天不能讲。
医保要改进,筹资水平要提高,买单要买好,医疗服务也要走向某种改革, 走 向多元竞争,这三件事都要做,确实比其他地区难。公共契约模式,买单决不是简单契约问题,必须是重中之重。好在现在不是我一个人说,我们国家两个部委 2011年发文了,文内容不讲了,今年升了等级,国务院办公厅发文了,很多人都不愿意看,但简单看来就是要求地方赶紧搞医保付费改革,快点弄。
为什么这件事这么重要?医保改革大趋势很重要,就是从病人报销制到供方报销制,供方就是医疗机构。从后付制到预付制,总之是钱大体有个数。回头再算,一开始不知道,大家都不知道参保者进了医院会怎么样。最重要的是按项目付费主导制到复合型打包付费制,台湾话说按量付酬。
还 有一种是点数法,台湾同胞说点值法,大致是一样。这种做法是在德国、日本、台湾都这么搞,点数法这件事,俗称秋后算帐法。其实把各式各样的医疗服务算成 点,医院就开始弄。但医保付费每年的总额固定,大家先报点,不算钱。但年终秋后算帐,把点所有医疗机构加起来,用总额待遇一除,就知道。如果平均,医疗机 构的协会就不会吃醋,会制定规范,会同行监督同行。要跟总额预付结合起来,就好办了。
除了点数法之外,在中国大陆几乎没有人用。后面按 人 头、总额付费、病种付费等等,住院不管怎么住就给一个数,或者也可以按住院人数付费,就叫打包付费,只是打包依据不一样,打包付费和项目付费名堂不一样, 运行特征和激励效果不一样。按项目付费,给你帐单打出来一项一项计费,医疗机构把明细多一点,过渡医疗就是这样。打包付费就是一口价,就这么多钱,你给我 弄这么多你亏了。旧的付费,项目付费有可能会过渡付费。如果按新的打包付费,可能会减少费用。那我拼命省钱,不挑贵的。还有风险选择,挑选病人,推诿重病 病人。
如果打包付费玩好了,都能治了,台湾同胞提到的监测就是说监测这个事,打包付费不是住院一个给一笔钱,那我们分解,这个明明8天,再拆分两个4天,这不可能做到。这负面的效果可以消除,激励机制是让医疗机构挑选性价比高的服务,老百姓希望这样。
医 保费用改革在我们国家搞成什么样了?号称绝大地区都搞了,人保部门说86%都搞了,统筹地区,是区县一级,大陆有很多统筹地区。大家都在搞过种付费方式的 组成,很少有点数法。也都有地方的特色,也是五花八门。付费模式的选择,标准的制定,品质的监测,这些都是双方谈判要搞定的。但是各地的谈判是五花八门。 总的趋势是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加上一些按病种付费,主要是慢性病,还要保留一些按项目付费,搞DRG,要病种。第一效果不明显,为什么?主要是对三甲医 效果不明显,因为三甲医院直接从医保部门拿到的钱少,有提到就大概在7%。但三甲医院对外地人病人来说相对于自付,没有供方支付。这样效果就不好,刚才也 跟胡主任提到搞试验区,但是医保占的钱只有30%。那省出来的钱归谁?当然归医院,那是不是给医生了,如果没有给,那谁有积极性。
第二 个 问题,这么多专家学者讲DRG的效果是明显的,世界各国都是这样搞的,英国也搞DRG,英国人不叫DRG,而是HRG,英国人看不起美国人,他们觉得美国 人的英文不行,用自己的英文。当然搞得也很顺畅,当然也经过了若干年的博弈。中国大陆为什么费劲呢,因为中国大陆有一些其他地区没有的事,叫看不见的脚。 政府制定一堆的规定,把某些事卡住了。打包付费省下来的钱,没有办法分给医生,省下来的钱很多能省的钱也省不下来。第一件事没有付给医生这件事,PPT没 有写,这是国家卫生部有一个奇怪的规定,人力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不能超过28%,刚才听到那位专家提到马部长终于提到说调整到40%。最近刚说的,这事还是 个事。弄了半天,最后人力支出政府还管着,医生拿多少钱,一堆看不见的脚。我是不找文件的文本,也没找来。佛山无影脚将医疗体系搞得很乱。
第 二件事,搞了DRG,打包之后,想控制成本,省钱之后好给大家发奖金,但要控制进药费用,但全中国人都知道,中国药价虚高。中标价高于市场批发价,没有任 何人将这个药价虚高说明白。政府有一条规定,这套规定还能找到,不是看不见的脚。政府规定,你们必须按照中标价采购药品。二次议价是违法的,折腾半天打包 付费请问你们能降低费用吗,挑一些性价比高的药,最后省下来的钱都是医院的收入,这能做到吗,这做不到。行政化体制给你管住了,中国价格体制,定价者是发 改委、物价部门,医保机构不管价格,买卖双方都对双方没有发言权,居然找第三方。人力资本在行政定价中始终没有得到合适的体现。刚才说了除了管住30%不 能给医生多发钱之外,中国的定价体制,发改委物价部门定,凡是以前见过的的定价都很低,常见病、多发病,定价非常低。做手术折腾8小时也给几百块钱。然后 我看病,挂号费7元,里面还收15元,里面一级护理一天9元,当然是死命卖药。这是政府行政定价体制带来的后果,但这件事上下没有说清楚,但改革老搞一些 其他的名堂,看不见的脚越来越多了。这些看不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打包付费,市场机制,这些搞定了,医院就可以给大家好好服务,服务越好,收入越好, 这是市场服务。
医保付费改革不顺畅,这是行政体系带来的后果,看不见的脚,跟医保和医院没有关系。所有的打包付费都变成变异版,其实就 是 山寨版,按项目付费还是占主导。第二打包付费的标准不合理。其实公共预算过程,将医保筹来的钱花掉,说不定还有赤字。对新的付费机制了解不透。医院方也有 问题,最大问题,院长不重视医保付费改革,今天来的院长好样,你们是改革的抬头兵。下次希望医改院长带着你们医改办公室主任来。医院的应对也迟缓、被动。 主要没有测算,老是抱怨低,没有人相信。医院谈判地位不明,谈判主题不清。医院管理协会也有问题,要搞集体谈判,但是都没有这样做。
最 后 要讲新付费与旧机制,怎么变成山寨版,没有完成。总额预付费大家都喜欢搞,在发达国家根据医保历史记录测算,为什么发达国家可以这么做,因为稳定,医疗机 构20年都没有变,人口也没有变。根据某些测算是可以的。优点就不细讲,缺点可能会减少服务,推诿服务。很多国家都是按病例付费,这是DRG的前期,住院 不管是什么病种都是按一个付费。有关的原理不细说,最要紧的打包付费,测算一个费用打包价,告诉医院,无论是总额还是病种,还是人头,说完之后,超支你自 理,结余归你,这样就可以发奖金。医保机构做什么呢?不是查每个病例的费用,费用说明白了,就给你这么多。关键是查确保医疗服务的最低品质,用俗话讲请你 们医院将参保者搞定。不搞定就扣你钱。我不愿意将参保者的病治好,因为有些治不好,但是要搞定。只要你搞定就把你钱你。
中国的玩法,什 么 叫山寨版,叫中国式医保付费改革。超支不完全自理,结余不完全归己。天津说超支了,但是合理了就给你,但是如何查合理呢?假定总额预付给您是10亿,超支 1亿管我要。但要查1亿是否合理,那下面的10亿也要查。那医保工作者要做稽核。那就没完没了的查,就是按项目付费查,那就一切又回去了。一边一口价,一 边查明细,这样医疗机构依然缺乏成本控制的动力。这样搞了之后,医保付费改革之后就变成山寨版。总额预付有了总控的帽子。实际上还是按项目付费,如果按病 种玩,很多地方原来搞山寨版,中国有省份搞新农合,病种搞了封顶线。东北有一个城市,05年开始搞按病种付费,有500多种,好像搞得比北京市还牛。编了 一本书,将平均费用写里面,告诉医院就是每个病种这么多钱。医院也是哑巴吃黄连也没法说,是卫生厅把事搞砸了,但是下一个游戏规则改了。项目付费要明细, 各式各样的医院,第一年不明白,第二年立马明白,所有费用都整成81%,如果要79%就多开一个抗生素,如果78%就多做CT检查。后来医保部门同志抱 怨,我搞了这么多年,效果怎么不明显,医疗机构还是过渡医疗,怎么还滥用抗生素,CT检查满处都是。还有一个地方是搞按人次付费,每个住院,比如5000 元乘以住院人数,有一家医院每月算人数,发现连续三个月超过这个数,反而取消人家定点医保资格。
打包付费效果不好,,很多医疗机构进行 成 本控制,完善医院管理。这些工作,最后节省出来的钱是否可以变成医务人员的收入,未必。最后还有一个问题,玩总额控制,请问盘子是什么?盘子是医保目录, 还是把纯自费也算进去了。如果算进去了,很多地方玩总额自付,相当于告诉老百姓您看病没有目录了,比如吃自助餐,费用也就是吃点土豆粉丝的钱,但是告诉人 家里面有鱼翅鲍鱼的钱,自费部分也在其中。那老百姓就挑贵的用。当然有的同志说,如果总额控制不管自费,如果过渡诱导老百姓消费,医保机构的核查中心应该 是行为的行为上,而不是费用上。签好字,给人履行知情权。云南省红河市一个医院,就是这样做,关于费用的医患纠纷一下降了80%,大家不会因这些费用的事 说得没完。
今天就讲到这里,总之打包付费改革要踏踏实实推进,将付费方式做好,不要弄出很多山寨版中国式的东西,将看不见的脚进行改革,希望未来新总理把这些看不见的脚尽量变成看不见的手,或者是看得见的手,这样新医改还是会取得一定的进展。谢谢大家。
- 开放的时代 开放的医疗——第五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2011年11月26日,第五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多名医院院长齐聚广州,盘点三年医改、点评时政热点、分享管理心得。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的“11月院长年会”历经四年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国内医疗行业最具创新意识及影响力的年度盛会。 2011年是新医改三年试点的“收官”之年,本届年会顺应时代脉搏,以“开放的时代、开放的医疗”为主题,设置医改、管理、人文等四大版块35个分论坛,几乎涵盖了医疗领域的所有焦点、热点话题,特别是以公立医院改革、管办分开、筹资与付费方式等医改关键词为线索,从点到面、全方位盘点了医改三年的功过得失; 10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医院管理者、学者、政府官员上台演讲、分享真知灼见。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中国医院协会名誉会长曹荣桂、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等领导也应邀参加了本届年会。查看更多
- 挑战与创新——第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2010年11月27日,第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在成都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主办。数千名中国医院院长汇聚蓉城,带来一场完美的头脑风暴,奉上一席饕餮的智慧盛宴。 时值新医改攻坚之年和公立医院改革元年,今年的大会主题定为“挑战与创新”,将对新医改趋势与公立医院改革对医院带来的影响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中国医院如何进行管理、技术和服务创新来迎接这些挑战。查看更多
- 趋势 领导力——第三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2009年是新医改元年,也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再次迎来大好春天。11月5日,本刊在上海隆重举行2009“趋势·领 导力”年会。经过五年时间的耕耘拓展,经过时代变迁的雕琢打磨,本刊确定把“卓越管理,健康中国”作为全新的办刊宗旨,并通过年会正式公布。以“迎接全民 医保时代”为大会主题,本刊将话题进一步锁定在宏观经济、社会背景之下的医院改革和医院管理方面,分设了公立医院改革方向与挑战、医院管理体制探索与思 考、全民医保时代的医院管理变革、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医院战略规划与战略实现等20多场的讲座论坛。仅演讲嘉宾就多达60余位,大部分是在国内外享有盛 誉的专家学者、医院管理者等,可谓潮流涌动,名流云集。因为主题设计紧密围绕着当今最重要、最热点的话题,本届年会吸引到700余位医院院长参会,成为新 医改颁布后国内最大规模的一次医疗卫生界的盛会。查看更多
- 趋势 领导力——第二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2008年11月21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的《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年会上,170名来自全国的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公立医院院长们联名签署了一份希望改变上述医疗体制“顽疾”的《中国医院院长医改建议书》,这些院长们希望这份 “建议书”能够传达给医改决策层,对正处于调整中的新医改政策能够提供一些来自医疗一线的思路。 查看更多